2003-07-20 23:54:57令狐衝

第643篇 : 詹宏志 ...

有愈來愈多的工具讓我們看見「電子書」的未來景觀,從硬體來說,平板電腦(Tablet PC)就讓我這種老讀者很能接受它做為一種「讀書機」的型式(請千萬別再另外重新發展一種「讀書機」或「電子書包」了!




原有的筆記型電腦和PDA的發展軌跡看來已經足夠,只是PDA更有可能被手機吃掉);從閱讀平台來說,不斷改進的PDF除了閱讀效果不錯之外,目前在著作權的保護設計上也迭有進境;在內容的管理與販賣平台上,最近異軍突起的Zinio或者香港的Qmag,也都讓我覺得離現實不遠。

可以想像的是,不久的未來,如果你想取得一本書,紙張版本不是你的唯一選擇;你可以連上一個任何管理許多授權內容的網站,在上面訂購一本電子版的書或雜誌,它的閱讀效果和紙本一樣好(不像現在的Internet那樣,內容是有了,但HTML所呈現樣貌和舒服度比紙本書差很多),甚至可以更好(因為書上還可以放上一段影片或音樂,知識表現功能更強大了)。

出版社和作者,因為著作權有了較好的保障或環境,也可能願意接受這種流通形式;圖書館甚至可以根據使用情況來付費,沒有人借用的書不用付錢,很多人看的書付較多錢(對作者、圖書館都是有利的)。

可能也會有人會賣(或送)一種「書架」或「雜誌架」的軟體給你,方便你在電腦上把各種書籍、雜誌整理好;如果你用的是平板電腦(未來也會更輕、更薄),你也很容易在書上劃線、寫眉批、做註記、交叉檢索。電子書與生活的關係,大體上就可以確立了,剩下來的就是紙本與電子書兩者使用替代過程的時間了。


但科技生活的發展關係會簡單至此嗎?根據歷史的經驗,大部分的時候不會是這樣「直線」式的發展。把紙張的書本變成電子型式的「新書本」,我猜想是這個變化過程中最簡單、最不神奇、甚至是最不重要的部分;我們只要往後仰、坐著等,大概就要看到它的發生。

真正神奇的、破壞性大的變化,可能會來自於對「書本」定義的變化,以及連帶而來的閱讀行為的新定義。「電子書」(e-book)一詞很容易誤解(「電子書包」更是一個天大的誤解),如果我們改用「電子閱讀」(e-reading)一詞說不定會改變一點想像的景觀。

照我的想法,電子書不用等到時機成熟,電子書和電子閱讀早就開始了。因為,打開瀏覽器,閱讀已經開始。


網際網路其實已經累積了許許多多不可勝數的內容,多到有些科學家不得不讚嘆「網路上什麼東西都有」(everything can be found on the web),這是知識累積的歷史所不曾見的;如果讀「書」的目的是在取得知識(或娛樂,在這裡,我把陶冶性情之類的抽象功能一併視為娛樂),現在通過沒有任何界定、形式、範圍的網路遊走學習,也是一種道地的讀「書」行為。

並不是有頭有尾、結構儼然的東西才是書,如果你內心自有一個結構,或者有人願意提供一種「只有鏈結,沒有內容」的服務,也就具體而微地產生了一本只要閱讀就會浮現的一本無形體的書。你聽懂這句話的意思嗎?

如果有人幫你寫出一本書的「目錄」,但各章的內容散落在網路(Cyberspace一詞在此是更好的描述)的某個角落,你只要根據鏈結仔細去按,也就得到讀一本書的效果。


在未來,書可以是一本紙張印成的書,可以是電腦中的一個檔案,但也可能知識內容像《駭客任務》(Matrix)裡的革命者一樣飄浮在網路空間中,你只要胸有系統,知識就會為你排列站好,讀書行為的意義,就要重寫了,取得知識的方法,就要面目全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