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0 00:52:55冷心

易經的智慧----讀後感

老闆近來讀了這本葉舟所著的"易經的智慧"
自認有很大的體認
因此一口氣買了30本,發放幹部們一人一本
還要求要寫心得報告
以下即是因上述理由而誕生的
不過,這倒真是一本好書
書中有很多是我們早知
卻也早已忘記的道理
因此推薦給大家
相信你也會有所收穫的~
***********************************************************************
《易經》,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通萬物之情;究天人之際,探索宇宙、人生必變、所變、不變的大原理;通古今之變,闡明人生知變、應變、適變的大法則,作為人類行為的規範,這一天理即人道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稱作「天人之學」,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一切學術思想的根源,實可說是我國最古老的經典,從古至今,研究它的人多不勝數。何以一本流傳如此長遠的著作,時至今日,其中的道理,仍為人們所相信。因為因應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空間,真理是永不會改變的,所改變的只是用怎樣的角度去看待它。
   道理是虛的,人的行動卻是實在的。
   君子立身處世,言語、行動是關鍵。
  因此,人生於世,一切都是人的行為。《易經》是聖人神與物遊,神交天地的學問。正因為幽深,所以可以解釋天下人的心志;正因為玄妙,所以可以成就一切事務;正因為神奇,所以沒有效率卻有無往而不達的效率。
  所以君子將有所作為則必問易,於是他便得到一個說法,有一個指引,於是安然無恙地走近未來。也有事與願違。這裡錯誤的只是人的判斷、決策,而不是易中的智慧。因為,易只指方向,只指道路,但道路、方向本身不是成功。一切都在時空中,路還得靠自己走,走快走慢,和誰一起走,路也要開岔,取捨即有吉凶成敗,易 不能告訴人所有,全在自己把握。
  如同本書中所說:『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就是告訴我們不管走或停,端看時機罷了,重點即在於那不失其時,既不是無頭無腦的狂衝,也不是畏畏縮縮的滯守不前;這裡的止是帶著積極意義的,即是守著時機的到來,等待該出手時才出手。綜觀全書,在在告戒著我們要未雨綢繆,居安思危,不需害怕遇到困難,因為若想成功,永遠是不得安寧的,而所謂的困難,其實是在鍛鍊我們的心智,考驗我們的決心;如此,當時機來臨時,我們也才能乘時而起,因為我們早已做好了準備。
明白了易經的道理,就能明白我們身處的大環境,在乎”變”與”不變”之間,所謂的時機,就存在其中。因此,對於時機正好時,雖然要把握機會,但千萬不可得意忘形,要緊記莫到瓊樓最高層,保持清醒的頭腦,才不致樂極生悲;相反的,當時機正差時,也不可輕易被擊倒,要反過來利用它,苦難是人生的導師,當我們能撐過去時,無形中我們就有了等待時機的本錢了。
最後,書中說明了,『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凡事我們總得盡力去做,只要努力了,是否有回報,並不是人人皆同的,然而如同前述,即使沒有回報,在努力的過程中,無形中我們也收穫了很多,這也許會在下一次的機會,帶給我們莫大的助益。千萬不可為了成功無所不用其極,更不可偏離了正道,因為每個人的操守都是彌足珍貴的,若因為一時的利益而昏了頭,賠掉的是自己一生的信用,就連上天也會放棄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