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5 05:18:02PChome書店

當我們重返書桌:當代多元散文讀本


當我們重返書桌:當代多元散文讀本
作者:楊佳嫻(主編) 出版社:蔚藍文化 出版日期:2021-10-01 00:00:00

<內容簡介>

當我們重返書桌,繼續讀,開始寫,與自我靜處,凝視內心深淵,遠眺天地,梳理情思,讓他人知道我們的所愛與所信。

本書二十八篇作品回應當代的思考與感覺,啟發問題意識,展現創作的靈光與電力,篇篇精彩,在閱讀與寫作的學習路途中,能時時引發文思泉湧,每令下筆自信從容,既開闊了視野,也收獲了佳作。

怎樣以一個好故事抓住你想傳遞的意義?怎樣以適當的標題、分段,引領讀者走進你的異想世界?怎樣以說明清晰不夾纏的文句,解釋歷史人物曾遭遇的困境?透過這些傑出文本,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領悟到生命的真義,閱讀把世界帶到我們面前,而寫作加深了當中的聯繫。

★本書特色:

閱讀讓我們向內凝視深淵,向外遠眺天地;寫作能梳理情與思,也能讓其他人知道我們所愛所信。文學家楊佳嫻為了讓學習寫作的人獲得方法,選編了二十八篇精采的文章,無論抒情文或是論說文,透過文後的每篇主編筆記,將能提供學習者最適當的導引。大學寫作課與相關課程正需要這樣的工具書,能夠讓人邁步往前,寫下去。

★專家推薦:

蔡英俊(清大語文中心主任)
林柏宜(新竹高中國文科教師)
朱宥勳(作家)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國文教師)
林皇德(台南一中國文教師)
——睿智推薦

★目錄:

【輯一 面向自我與記憶】

首與體:

醜女(劉璩萌)
只盼比席德進幸福(林佑軒)
上不了的諾亞方舟(騷夏)
挽面(謝凱特)

靈魂航向惡水:

阿凱的原形(鯨向海)
如同她們重返書桌(李欣倫)
午安憂鬱(柯裕棻)
偶像包袱(黃文鉅)
後玻璃時代(廖梅璇)

懷人戀物:

第一件差事(詹宏志)
一頓喝三碗(蔡珠兒)
等你到天明(林銘亮)
果蠅的讚美的歌(唐捐)

屋簷內外:

帶二姊去旅行(陳思宏)
我要煮飯給我妹妹吃(楊双子)
媽媽的委託行(張惠菁)
美珍(游以德)

【輯二 面向台灣與世界】

性別與身體:

愛情從來就不是用刑罰能保證的童話──論大法官宣告通姦除罪(林志潔)
過重者的自白--肥胖汙名(強納森)
「粉紅色也很man」代表什麼?反思顏色預設的性別權力(劉亞蘭)
南韓軍中的「變性戰士」(上)(下)(楊虔豪)

歷史與勞動:

希特勒《我的奮鬥》──不是禁書,也不再是禁忌(林育立)
統一尚未成功:柏林圍牆倒下30年,一個西德家庭的東德記憶(戴達衛)
那一天香港中產階級上街了(胡晴舫)
我的越南史,以及台灣(人)的越南史(張正)
從一個社長的謝罪談起--過勞自殺與職業健康保護(陳宗延)

文學藝術思議:

台灣符號、政治維穩、與國族性格──如此《看見台灣》(郭力昕)
失控的黑暗--愛倫坡的《黑貓》(上):他們為什麼虐待動物?
失控的黑暗--愛倫坡的《黑貓》(下):《黑貓》的現代啟示錄(黃宗慧)

<作者簡介>

主編 楊佳嫻
高雄人,定居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現為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臺北詩歌節協同策展人,性別組織「伴侶盟」常務理事。長年於清華大學開授寫作課程。著有詩集《你的聲音充滿時間》、《金烏》》等四種,散文集《雲和》、《瑪德蓮》、《小火山群》等五種。另編有散文選與詩選數種。

本書參與作者28位,包括:
劉璩萌、林佑軒、騷夏、謝凱特、鯨向海、李欣倫、柯裕棻、黃文鉅、廖梅璇、詹宏志、蔡珠兒、林銘亮、唐捐、陳思宏、楊双子、張惠菁、游以德、林志潔、強納森、劉亞蘭、楊虔豪、林育立、戴達衛、胡晴舫、張正、陳宗延、郭力昕、黃宗慧(依作品順序排序)

★內文試閱:

‧自序

寫作即行動
◎楊佳嫻

友人開玩笑說:「重返書桌?不如重返沙發!」問題是我們一直沒從沙發起身──假如書桌象徵著正襟危坐,沙發意味著懶惰與舒適,日常中誰不是在這兩邊奔走?但是,生活何必如此二分?本書所收李欣倫〈當她們重返書桌〉,既是書名靈感,也凸顯返回書桌上與自我靜處的時光。閱讀讓我們向內凝視深淵,向外遠眺天地,寫作能梳理情與思,也能讓其他人知道我們所愛所信。

《當我們重返書桌》共二十八篇作品,大體上分為文學創作與議題思辨兩大塊,看起來前者更為感性,後者更為理性。其實,在書寫中,感性與理性並非文學與否的分水嶺。文學創作需要收攏分泛的靈光與電力,安排有意義的結構,不可取代的字句,涉及揀選和剪裁;議題的討論,尤其為了能將知識與意見散播出去,同樣需要層次分明地寫出思辨的過程、主張的來由,敘述始末,正反陳述,宣揚價值。而學習文學創作,不是只有文學能當作範本,學習寫社會參與性強的文章,也不是只能從同類中參酌。

怎樣以一個好故事或一個精準鮮辣的譬喻,讓讀者迅速進入情境或抓住你想傳遞的意義?怎樣以適當的標題、分段,漸次引領讀者走進你曾經歷過的童年往事或異想世界?怎樣以有力但不濫情、說明清晰不夾纏的文句,解釋歷史上人們曾遭遇的不義對待,並傳達改變的訴求?

這二十八篇作品不單單提供「技術範本」,也希望能在主題和內容上回應當代的思考與感覺,任何選集其實也都或隱或顯地表現出編者的偏好與關注。例如,其中至少九篇與性/別相關,一方面是因為我長期在教學與社運組織參與上尤其集中於此,另一方面,也回應了台灣解嚴後即明確、大幅度浮上檯面,在法律、公共論述、政治、學術、家庭等方面形成複雜角力局面的婦女與性少數運動。所謂進步與自由,不單單是表現在抵抗政治強權,也包含如何質疑、鬆動、瓦解根深柢固且無所不在的父權框架。

再者,本書以清華大學人社系學生劉璩萌的〈醜女〉為起始,多年前歐蜜•沃爾夫(Naomi Wolf)所著《美貌的神話》,即已揭示「女人」與「美貌」的關係如何被自然化但同時被制度化,「美貌」又如何變成父權社會裡的貨幣系統,如今視覺經濟當道,完美且主流的形貌成為不計手段追求的目標,「醜女」如何「醜」而又怎樣失去為「女」的資格,在這篇散文中表現得極為尖銳。全書最末一篇文章,則為台大外文系黃宗慧教授藉由愛倫‧坡《黑貓》來討論動物虐待,和讀者一起想:人是怎麼對待他(牠)者、弱者?這對於現代人在社區、校園內常常與流浪動物遭逢來說,是再日常、切身不過的課題了。

而「鬱」或「病」所揭示的生命非常狀態,也是本書關注焦點之一。憂鬱已經成為整個時代的癥候,當憂鬱作為一種生活基調不再被美化,當精神病症逐漸脫掉汙名,當生存壓力、自我認識的迷茫以及其他未必能輕易解說的原因,一再如鹽浪蛀蝕人們活著的根基──於是,在一個作風誇張的美國影集裡,出現了撒旦來到人間尋覓快樂,卻發現在心理醫生那裏可以得到救贖的劇情。相關篇章或從醫生角度出發、或從身歷者角度出發、或觀察彆扭自卑又自大的文學人物,提供了多元的認識。

這種時代性同時彰顯在對於德國歷史、香港社運的注目,彰顯在對於動物權益的思索。可是,時代性並不意味著短暫,德國歷史相關篇章討論的是極權的後遺,香港篇章表達文明社會賴以理性運作的基礎不應破壞。而討論過勞自殺現象一文,藉由日本反觀華人地區企業對於過勞自殺如何處理,在當下與未來的社會仍是持續發生的難題。

是的,通過傑出的文字文本,讀者所獲不會只有內容或寫作技術,兩者互為表裡,才可能使我們觸動;觸動之餘,更深入追索,有心學習者會觀察這些寫作者如何觸動讀者。珍貴的記憶,深沉的歷史,破除盲霧的思考,都需要良好有組織的文句段落和表現方法,有效的傳播需以此為基礎。閱讀把他人、把世界帶到我們面前,而寫作則進一步加深了當中的聯繫。

起心動念編選本書,一開始,是為了我在清華大學中文系擔任大一必修「基礎寫作」課程所需。系上發展寫作課程多年,集合了文學學者和語言學學者的心血,以及眾多青年教師操演熟成,並各自發展教學特色。我自然也有自己教這門課的方式。這些文章作為教材印發給學生,他們心與腦的產出潤育了教育現場,讓寫作課同時可以是文學課、素養課,讓課堂不只是校園一隅,也是和社會鏈結的哨站,智慧書寫無價但應當有酬,得通過出版機制來完成。也因為出發點與清華有關,本書選入三位清華學生的文章:劉璩萌,清大中文所博士生林銘亮寫網球,以及清大社會所德國博士生戴達衛寫東西德家庭記憶。

從中學到大學,課綱的修改與考試題型的變化,乃至於對於文學科系學生基本能力的要求,都一再拉近、要求文字寫作與社會之間的聯繫,這本書可以讓寫作課教師們在此認識上做各式運用。謝謝應允授權本書的各位作者們。我們身處矛盾社會,「文字貶值」之說大行其道,然而文字卻又在娛樂、煽動、動員、伸張等層次上繼續發生巨大作用。影像技術便利,傳播上更刺激,然而若想推動一個理性思辨的社會,文字仍然更能承擔複雜多層次的表述,它也同時是我們詮釋世界或發展其他文化產品與社會行動的依據。

‧摘文

第一件差事

詹宏志

副刊主編上司歪著頭沉吟了半晌,小心翼翼打量著我,用著半是命令半是請求的 口氣:「古龍那邊就由你去連絡,想辦法一定要叫他給我們寫稿子。」
那是近三十年的舊事了,西元紀元還在七○年代,我剛剛來到當時號稱台灣最大 的報社上班,工作職位是副刊的助理編輯,官位還比不上孫悟空初在天庭上班的 弼馬溫,但我大學還沒畢業,課餘工作還能擁有全薪的正職, 算是際遇不錯了。

副刊上司任副總編輯職的主編,本來是一位大詩人文學家,也是知名的老經驗文 學編輯,但來到報紙副刊工作後他也自我調整了不少,他知道副刊工作不能全從 文學的角度去思考,讀者大眾的各種口味都必須照顧,社會上新興的文化流行也是應該回應的重點。
那時候有什麼文化新流行?邵氏出品、楚原導演的武俠電影《流星、蝴蝶、劍》和《天涯、明月、刀》剛剛在港台各地掀起一股旋風,連不愛看國片的大學生都染上瘋狂,說話也模仿起電影對白。不用說,本來已經有點落寞的武俠小說原著作者古龍,一夜之間鹹魚翻身,重新成為最熱門的作家。
我的主編上司考量再三,覺得有必要爭取古龍來寫一篇新的武俠小說連載,把那股社會流行風潮引到副刊裡來。但他卻面臨一件尷尬的事 。
原來,不久以前,這個副刊本來就有古龍的武俠小說連載,但大作家常常脫稿斷稿,紀律不彰,加上也不是太受歡迎,我的主編上司忍痛腰斬了小說連載,當然也就得罪了大作家。這次重新邀稿,想到開口就覺得尷尬,主編因此打量了我半晌,才決定把任務交給這位新來的小伙子。
新來的小伙子,也就是我,也覺得心怯惶恐。在那個時代(其實現在何嘗不是),作家給那家報社雜誌寫稿,十分依賴與編輯之間的信任關係,主編常常必須直接與作家通話,很少假手他人。我雖然也有幾年編輯經驗,但擔任的是助手之職,我替主編寫信、回信,幫他看稿、改稿,卻很少有以自己的身分、名義和作家說話的機會。現在,我要不提主編的名字,直接向大作家發出邀稿之請,這位大作家會理我嗎?

我從主編的記事本裡抄下古龍的電話,回到座位,深呼吸好幾回,鼓足了勇氣,才撥通號碼。電話接通時,我內心還是震動了一下,因為說話的就是作家本人,他磨了砂子似的聲音聽起來確實有一種與武俠小說匹配的江湖味,他聽完我結結巴巴報了名號和意圖之後,玩味似的沉吟一陣,才緩緩用他磁性的沙啞音說:我等一下會在某某餐廳和幾位朋友吃飯,你如果有興趣談寫稿的事,就過來聊聊吧。」
某某餐廳我是知道的,離報社也不遠,我離開工作一陣子再趕回辦公室,應該也還來得及。但為什麼這句話我摸不通是什麼意思?它又像是充滿光明的希望,又像是充滿嘲弄的挑釁,大作家會痛快答應寫稿?還是會給我報復式的羞辱?
計程車穿過下班時的重重車陣,我內心忐忑地來到餐廳,已經是遲了半小時,走進包廂時,桌上杯盤狼藉,晚餐顯然是進行了一段時間。最裡面坐著的,就是古龍本人,個子雖小,卻有一股氣勢,旁邊有兩位男子,我都不認識,席上還有三位美豔的女子,濃妝豔抹得不適合在街上行走。
古龍沒起身,比個手勢要我坐下,也不理我支支吾吾解釋遲到的原因;他從桌底下拿起一個紙盒,掏出一瓶黑牌約翰走路威士忌,帶著意味深長的微笑,他說:「你知道我們談話是要喝酒的。」他把新酒瓶推到我面前:「小朋友,喝完這瓶再談話。」

我離開窮鄉下來到城市不久,酒也沒喝過幾回,黑牌的約翰走路只是遙遠的洋酒名稱,我看桌上的瓶子,不知道該不該當真。古龍倒是笑吟吟地打開酒瓶,滿滿倒了一個喝啤酒的玻璃杯,並舉起他自己的酒杯,我慌張地拿起酒:「古龍先生,我先敬您。」
一大口入喉,烈酒像火炙一樣灼燙整個嘴巴,「別急,先喝口水。」古龍又推了一杯開水過來。旁邊的男男女女已經不可遏止地笑了起來。
「古龍先生,我先把這杯乾了。」我的蠻勁也來了,殺人不過頭點地,不是嗎?古龍饒富興味地看著我漲紅的臉,他倒是不慌不忙,先給自己的杯子加冰塊,看我乾杯也不衝動,只抿了一口。
「要不要先吃點菜打個底?」古龍問。
「不用。」我看著消降緩慢的酒瓶,擔心著進度,也擔心著辦公室裡的工作,我又倒滿一杯:「古龍先生,我再乾這一杯。」
杯子又空了,旁邊的小姐戲弄似的拍起手來,「再來一杯。」
我感覺到自己唇舌麻木,說話艱難,但杯子還是舉起來了:「我再乾了這一杯。」
不管什麼好酒,大口吞嚥都不是好滋味,這瓶當時算是昂貴的酒基本上是糟蹋了。 但一杯又一杯,不知不覺瓶子也見底了,我覺得是到了該開口講點寫稿的事了,我說:「古龍先生 … … 」

可是沒有聲音,我的嗓子好像啞了,或者我牽動臉上說話的肌肉有困難,我已經一句話也說不出了。
大家都笑了,但我開始感到天旋地轉,眼前發黑,心跳得好像要逃離胸腔,我坐在椅子上頭卻忍不住趴倒在桌子上,其他人的聲音也變得空洞而遙遠。
迷迷糊糊中,有人扶我上車,我聽見古龍磨沙聲說:「我送你回去。」我坐在古龍由司機駕駛的加長型賓士車,渾身冒著冷汗。黑暗中,古龍開口了:「你的主編是…?」我點點頭。 「你知道我和他有過節?」我又點點頭。
古龍突然又笑了起來:「你知道嗎?我不喜歡寫稿,寫稿太不好玩了。」我搖搖 頭,我太年輕了,聽不懂這句話。
下車時,我還步履不穩,古龍扶我下車,回到車上,又搖下車窗:「嘿,小朋友,你夠意思,我給你寫稿。」
車子如何開走,我如何上樓回到辦公室,我都記不得細節。我在樓梯間吐了一回,掃地的阿姨用惋惜的口氣說,「年輕人不要喝那麼多酒,身體會弄壞。」
我掙扎回到座位,所有同事都瞪眼看著我,包括滿臉狐疑的主編在內,我開口向他報告,聲音沙啞得和古龍一樣:「主編,我約到稿子了。」
<主編筆記> 楊佳嫻
文章題目或許借自陳映真小說〈第一件差事〉。在一九七○年代,副刊威望仍大,作家和編輯的關係也較今日緊密。文中敘述了新手奇遇:菜鳥甫入大報社上班,上司交付了艱難任務,要他務必邀到古龍連載武俠新稿。一上場就遇到大魔王,如何達陣?
於是,新手編輯硬著頭皮赴一場午宴。古龍嗜酒,拎出當年昂貴少見的黑牌約翰走路。這算膽識大考驗嗎?豁出去了!烈酒一杯杯乾掉,近乎浪費。全文將年輕人的莽撞、大人物莫測的態度,寫得十分傳神,一方在揣度,另一方在觀察。這篇散文的重點,不在任務完成與否,而是讓我們瞥見了文化場上不同世代的碰撞與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