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5 06:10:03PChome書店

人生五張表,你也可以FIRE:打造富足生活的使用說明書


人生五張表,你也可以FIRE:打造富足生活的使用說明書
作者:吳家揚 出版社:今周刊 出版日期:2021-08-05 00:00:00

<內容簡介>

「經濟獨立」看似遙不可及?「提早退休」只能痴心妄想?
37歲財富自由、42歲提早退休的知名理財顧問無私大公開:
你我的人生只需簡單五張表,
善用股票、保險、ETF、基金、房地產等,
做好損益、風險、支出、財務與時間管理,
就能從此迎向財富自由,享受樂透人生!

知名理財顧問吳家揚,從高中開始接觸股市,因為工作和投資安排得當,37歲財富自由,42歲開始享受退休樂透人生。目前致力推廣投資理財教育,希望幫助大眾晉升財富自由階級。

本書首度完整記錄他自幼以來的成長回憶與職涯經歷,詳細分享多年來的資產配置、投資心法、操作策略。受困於月薪的上班族,將能藉由本書脫胎換骨,找回生活的重心。從此不做工作的奴隸,奪回人生的主導權!

善用人生五張表,人人都能預約未來F.I.R.E.的自己:
投資交易表:交叉分析自己的投資組合
保險內容表:預見個人與家庭風險缺口
日常支出表:輕鬆掌握無形的消費習慣
現金流量表:預估未來30年現金流量
生活記錄表:管理時間以開啟第二人生

★本書特色:

37歲財富自由、42歲提早退休

理財達人教你運用人生最重要的五張表,
打造財富自由系統,做好損益、風險、支出、財務與時間管理,
不再成為工作的奴隸,遇見財富自由的未來!

★名人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序)
沈聰榮/中央廣播電台新聞部經理
林宏文/財經專欄作家
秦夢群/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特聘教授
莊豐嘉/中華電視公司總經理
楊月娥/資深媒體人
謝春滿/《今周刊》社長

★目錄:

推薦序 讀這本書,就像在看一部財經勵志電影/林宏文
推薦序 一起實踐財富自由的理想!/謝春滿
前 言 不務正業的財富自由人生

第一章 回首成長來時路
01我愛數字—從小開始的美好邂逅
02大學生的股市歷險記
03職場生涯練功趣
04善用五張表,我財富自由!

第二章 F.I.R.E.理財思維
01幸福的財富觀念
02資產配置有撇步
03活用理財工具
04報稅也是理財好幫手

第三章 我的投資心法
01股票操作
02保險配置
03房地產投資
04其他金融商品

第四章 有財,更要安排富足生活
01化整為零遊世界
02終身學習儲備滿滿動力
03理財教育在家中扎根
04斜槓,才是人生正解

結語

<作者簡介>

吳家揚
台大化學研究所、交大經營管理研究所,雙碩士;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商學院和中國北京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短期進修。
34歲參加經濟部跨領域科技管理專案(MMOT),人生眼界大開。因工作和投資得當,37歲財富自由,42歲從半導體業退休。享受樂透人生已超過10年,是跨領域終身學習實踐者,目前致力於投資理財教育的推廣。媒體專訪和演講邀約,經驗分享不間斷。
高中時代(1986年)即投入股市,台股資歷35年,對股票投資情有獨鍾且具心得。擁有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SIA(證券投資分析人員)、保險、期貨、信託等15張金融保險證照,具銷售台灣任何金融保險商品資格。
現為《今周刊》幸福熟齡專欄作家。曾登上《民報》34期、《Money錢》提前退休的42歲工程師教我的財富5堂課、《優渥誌_優CARE》三十歲前存到3000萬的7招致富術封面。
FB粉絲專頁:吳家揚的樂透人生。

著作:
《人生五張表,你也可以F.I.R.E.》
《最強保險搭配法則》
《從5000元開始,以小錢搏大錢》(此書入選2019年國圖社科類好書推薦)
《照著做,提前10年享受財富自由》
《做對四件事,不再當工作的奴隸!》

聯絡方式:ivanwu1003@gmail.com

★內文試閱:

‧推薦序

讀這本書,就像在看一部財經勵志電影/林宏文
「財富自由」是所有人都想追求的目標,但如何達到財富自由,每個人都有不同作法。閱讀家揚兄這本書《人生五張表,你也可以F.I.R.E.:打造富足生活的使用說明書》,也激發出我許多新想法,與大家分享一下。
家揚兄的成長歷程相當精彩,根本就是可以拍成財經勵志電影的好劇本。豐富的生活經驗,是他日後能夠精進富足生活的基礎。
例如,小學就幫忙家裡雜貨店採購、收錢、付錢,甚至還幫忙報稅,還要一個人去銀行存錢,與媽媽一起去收會錢,而且小小年紀就知道做學校的麵包生意,要用紅包賄賂負責的師長。
到了高中,他就開始投資股票,念研究所沒有跟家裡要錢,學費及生活費全靠自己投資獲利來支撐。這些都是他成為「生意仔」的最佳訓練,小小年紀就奠定日後不平凡的人生。
而且,家揚兄也很努力上進,不只念了台大、交大雙碩士,還到美國、中國短期進修,工作時看到半導體產業正蓬勃發展,他努力進修,從化學本行轉進半導體。此外,他也鑽研各種投資理財知識,考取15張金融保險證照,涵蓋理財、證券、保險、期貨、信託等領域。
大家都知道,DRAM是一個賠過大錢的「慘」業,家揚兄幾乎待過國內所有重要DRAM大廠,並且被許多公司重用。但是,他的職場經驗看起來也不太妙,遇到好幾個不好的公司與老板,可是家揚兄卻還能夠從這個行業急流勇退、提早退休,比別人更早達到財富自由的人生,相當不容易。
我相信,天生資質好加上不間斷的努力,是家揚兄可以橫跨各種專業領域,造就他日後成功斜槓人生的主因。不過,我也認為,孕育及培養他最多的,應該還是他從小到大累積的各種豐富經驗,是這些歷練,讓他產生自覺與動機,最後才走到今天這條路。
從家揚兄自述成長的歷程,讓我想到最近自己的一些感受。我認為做任何事,起心動心非常重要,這幾年我看著周遭孩子的成長,我常發現很多父母會想盡辦法滿足孩子的欲望與需求,許多孩子生活過得太好,沒有任何缺憾,就很難有成就與上進的動機。
另一方面,我也看到許多父母對孩子期待很高,不斷逼孩子要有好表現,但卻忽略孩子的專長及興趣,一直期待他們照著父母的方向走。結果,孩子沒有興趣與欲望,當然更不會有什麼成就動機。
讀完家揚兄的成長歷程,再看到他日後下決心要追尋財富自由、提早退休的目標,不斷努力尋找方向與方法,我相信,這正是這本書想傳達給讀者最重要的理念。也預祝家揚兄這本書能夠熱賣,讓更多還在投資道路上摸索前進的朋友,可以帶來更多的感動、啟發與示範。(本文作者為《今周刊》顧問、財經專欄作家)

一起實踐財富自由的理想!/謝春滿
約莫在2、3年前,我第一次見到吳家揚先生。那次是透過一位老同事介紹,同事跟我說:「有一位朋友40歲左右就財富自由退休了!」這句話引起我的好奇,因為大多數人都得工作到60或65歲才能從職場退下來。其中有很多人,即使做到退休那一刻,都還沒有財富自由。
由於他擁有豐富的投資理財經驗,認識他之後,我請他在《今周刊》的幸福熟齡網站寫系列專欄,專門針對熟齡入士分享退休理財的觀念與方法。
退休與理財是密不可分的,因為我們如果想要在退休後生活無虞,就必須即早開始理財。而已退休人士,更是需要好好理財。不僅能夠幫助你守住財富,還能每月產生固定現金流,甚至讓財富逐年增值。
除了分享退休理財的觀念之外,《今周刊》出版社今年很榮幸能夠邀請到吳先生為我們寫書。同事們特別在出版前夕送這本書的初稿給我,我很快讀完他的故事,讀來興味十足。
吳先生在這幾年,陸續出了4本書,這是他第一次以第一人稱方式,敘述如何走到財富自由的人生故事。特別是書中描述他的成長背景,其實早在童年時期,在幫家裡賣麵包(註:他的父母開麵包店)的過程中,讓他從小就奠定了金錢概念與理財基礎。
更特別的是,他從高中時期就開始投資股票,累積35年股市資歷。而父親在台股狂飆的年代,因為融資最後賠掉身家財產的經驗,也深印他腦中,養成他穩健保守的理財方式。
說他穩健保守也不見得完全精確。因為他從年輕就深知,如果想要財富自由,絕對不是靠上班領死薪水。而是如果有機會進入一家新成立的科技公司,可以員工認股的話,當股票IPO之後,再出脫持股,才有機會財富自由。
有這個認知,也要起而行才有可能實現。他認真尋找有可能IPO的公司,期間也曾失敗,公司在未上市前就倒閉了。但是他卻不氣餒,再接再厲,終於等到機會來了,進入當時的DRAM產業。正值產業風光時期,他在公司待了7年,中間可以認股的時候,大膽認股,最後在37歲公司股票上市,他賣出持股,終於實現財富自由夢想。
有別於很多人賺快錢,卻很容易把賺來的錢賠掉,他卻是把大部份財富轉進房子與保險,只留一小部份的錢在股市,走穩健理財方式,把財富都守下來了。他在42歲那年正式告別職場,過著退休的樂透人生。難能可貴的是,在退休後仍不間斷學習,考取難度頗高的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書中分享許多他個人的金錢觀、理財心法與職場進階經驗,更有他精心製作的投資理財圖表,供大家參考。財富自由是許多人的夢想,這本書告訴我們,夢想不只是夢想,努力實踐的話,夢想也能成真!(本文作者為《今周刊》社長)

‧導讀

「不務正業」的財富自由人生
自從有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這個名詞出現後,被問「你憑什麼在42歲時就可以退休?」的機率就更高了。
實際上,我只是脫離舒適圈,「不務正業」地換一種型態繼續過生活。簡單來說,只因為好好進行了「資產配置」,因此不用擔心財務問題。
人生總是充滿驚奇!這樣的生活竟然超過10年,這段時間意外地出了5本書,照片上過雜誌封面3次,電視錄影、廣播電台、多家雜誌的外稿作者與專欄作家、多次接受採訪、扶輪社、學校和公司行號演講……
只因為我37歲財富自由,42歲從科技產業退休,於是大家對我好奇,怎麼忽然之間,又多一個常上版面,好像又很厲害的人?我現在是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也是一個CSIA(俗稱證券分析師),擁有15張專業金融保險證照,讓我有專業且合法地談論投資理財。
這一切緣起34歲時參加經濟部舉辦的「跨領域科技管理研習班」(Multidiscipline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簡稱MMOT),你永遠不知道何時做的一件決定,會逐漸觸動內心的原始動力,細水長流地累積個人資歷和能力,一步一腳印地走到現在。
將MMOT所學的一小部分親自實踐在自己身上,2年半後多了一張可選擇自己生活型態的門票,在42歲時,正式告別沒日沒夜的「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別人眼中的正常工作。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進行投資時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時時提醒自己投資獲利回吐,是很自然的事。個人容許的最大虧損為「91原則」,是從股票市場賺到錢的十分之一。
我不會說自己股票投資多厲害,避免誤導讀者,以為財富自由之後靠股票就可以賺大錢,從此無憂無慮愜意過一生。我的經驗是「小賠小賺99次,大賺1次,人生變彩色的」。
賺大錢時,如何將錢守住,我有具體的做法。我的核心資產「保險和不動產」,可以創造3%以上穩健的被動收入。許多投資人「小贏小輸99次,最後大輸1次,下場淒慘」。工作爆肝、無薪假,我不陌生。除非是繼承來的富二代或中樂透,否則工作賺錢是常態,人生的第一桶金應該是工作賺來而存下來的。
風險、風險、風險,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如何在最差的逆境時面對人生?沒工作收入時,如果再加上股票每天大跌甚至跌停板,每天帳面或實際損失數萬元到幾十萬元時,而未來一年也看不到任何反彈契機時,心境如何調適,如何過日子?我遇過,所以我知道。
我喜歡有SOP的書,我認為「照著做,就應該達到書中聲稱的效果,否則就是詐騙。」所以在我的書裡面提到的,都是具體可行的。即使是寫投資的書,也不會聲稱一年絕對可以賺多少趴。這也是我在科學和工程上的訓練,實事求是,不譁眾取寵,永遠將風險放作首位。

樂透人生的法則
退休金的算法很簡單:「透過記帳,可以約略算出這輩子要花多少錢來維持基本生活開銷。賺錢之後扣除基本開銷,可以存下多少錢?這些錢在沒工作收入的情狀之下,夠不夠一輩子花費。」如果不夠的話,不要輕易提早退休。但如果還想提早退休或被迫提早退休,就要有投資能力,來賺取額外收入。
依循KISS(Keep it Simple, Stupid)原則,人生低調,過簡單低物欲的生活。退休和年紀無關,而是和「心態及財富」有關。
「終身學習」是我可以持續下去的動力。我自己也謹守5大法則:
1.減少不必要的消費。
2.投資自己、強迫儲蓄。
3.學習辨識投資機會。
4.用5張表格,記錄人生和財務大小事。
5.過簡樸低欲望的生活。
書中都是自己的經驗,如果這本書可以幫助到人,對我而言也是莫大的恩典,也將這本書,送給家人當傳家寶。

‧摘文

第二章 F.I.R.E.理財思維
01 幸福的財富觀念

「生吃都不夠了,還曬乾!」這句台語我從小就聽過,現在談理財時也常聽到這樣的說法,為自己沒有理財行動而辯解。

我以前也以為,理財就是指買賣股票、基金、房地產這些投資行為,是一門複雜學問。後來才理解理財沒有太高深的學問,就是在「收入」、「支出」和「儲蓄」之間取得平衡。

說「生吃都不夠了,還曬乾!」的話,以為沒有儲蓄而無法理財,這是對理財的誤解,當陷入「生吃都不夠」的處境時,更應該要開始理財,這樣才有機會讓自己的生活得到平衡。

如果一直處於不夠生吃的情境,有沒有想過自己是不是「吃」太多?也就是開銷太大,而讓自己無法有儲蓄呢?

成長在嘉義市這樣半鄉村半都市的地方,居住環境單純,多數人過著勤儉的生活。因此,雖然很早就在家裡的雜貨店碰錢和處理錢,但錢對我來說比較像是數字的變動,也許是也沒有什麼地方好花錢,所以對花錢這件事並不太熱衷,這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

因此,我很早就有儲蓄和記帳的習慣。想想,這真是個人的幸運。

因為習慣成自然,不用太特別抵抗物欲的誘惑,不用為打折價差而內心 掙扎要不要出手,不用痛苦就能把錢留下來。

●第一步:工作然後儲蓄

剛開始工作時,我的儲蓄率達到年薪的50%以上。

不過有時候現實讓人無奈,已經拚命地縮衣節食了,但是還是無法應付應有的開銷。多半關鍵原因在於薪資不夠高,因為家庭支出已經固定,不管再如何努力節省,效果都很有限。

當節流的效果有限時,要趕快轉移心力,轉而把心思放到開源上,想辦法增加收入。

說到增加收入,我見到許多人一心想要透過投資獲得財富。但是閩南諺語說的「吃緊撞破碗」,當你對於投資市場不夠熟悉,又心切時,一不小心就成為別人口中的肥羊。

騙術太多,「買房子不用錢」、「一天賺100倍」,我也要提醒「不要亂投資」。我看過太多的案例,好不容易存到了第一桶金,如100萬元、200萬元,但因為一次的投資失利,就把過往辛苦存下來的錢付諸流水。然後,又繼續進入下一循環的儲蓄與投資,明明看起來很努力在工作賺錢,但積蓄永遠都很少。「投資」反而變成最大的財務黑洞,這實在是又無奈又荒謬。

財務規劃時,我曾假設過如果遇到無法存下錢,而工作與薪資發展空間也有限,或是付出的勞力與薪資不成正比,確實努力了仍存不下錢,萬一真的遇上這樣的情境時的因應策略。我的策略是離開都市生活,搬到鄉下,用不同區域物價的價差,來因應這樣的局面。

還好,因為我挖地道離開職場的計畫開始得早,退休行動是主動的思維,能做的選擇也就比較多。

對退休規劃這件事,大多人處於無感狀態,總覺得退休離自己很遠,生活還過得下去不是嗎?通常會有感覺的時候,都是驚覺「為什麼身邊跟自己差不多年齡的人,都可以退休了,而自己還是這個樣子?」還有更慘的,可能是做到死都無法退休,但我可不想要這樣。

提早思考退休這件事情帶給我的好處是,為了計畫退休就要清楚自己未來需要花多少錢,要花多少時間累積到足夠的金額。達標時,想離開職場,就可以毫無懸念地瀟灑揮手說:再見。

具體來說,我在40歲的時候認真計算,自己理想的生活到底需要多少金錢支撐?又有多少資源可使用?

我用「資產負債表」來試算自己的財務狀況。資產負債表的左邊是資產,右邊是負債和股東權益。資產例如:房子、人生身價等等;負債是借來的錢例如:房貸、借貸等等,股東權益是自己存下的錢。資產負債表的左邊要等於右邊,這是會計恆等式。若要讓資產增加,不外乎增加負債(舉好債投資來增加資產)、增加股東權益,或者兩者並進。

逐項推算後,若想提早退休,必須先賺到5,000萬元,這是包含我們一家三口未來的花費。在風險部分做最壞打算,如果現金不夠就賣房子或出租,再不然就搬到南部住,因為南部花費支出比北部低,這是我的安全網底線。在子女的教育規劃上,我跟孩子說,供應大學畢業,如果要繼續念書,再多供應2年國外碩士,接下來就靠自己了。所以子女教養這筆錢,只到24歲。

●買夠保險,保障優先

我將從股票賺的錢再分散投資,然後用保險為基底,防止生活被改變。

很多人對保險沒有概念,甚至覺得保險不重要,起因於台灣健保的發達,都認為靠健保就好。健保目前需要自費的項目是愈來愈多,自己所必須肩負的醫療支出也將逐步加大。現在雖然有「長照2.0」,但補助的對象大多是中低收入戶,或是狀況必須嚴重到一個程度。大多數人都不在補助的範圍內,且補助的也不是金錢,而是服務。

生重病會拖垮一家人,這樣的例子多的是。我愛我的家人,我可不希望有這樣的事情,購買保險是我們可以為彼此所做的事。

下列這段話,常說到口乾舌燥,但是還想再講一次:「保險有槓桿倍數,有錢人核心資產中,保險帳戶會占一定的比率。若你是中產階級,身邊有一些積蓄,當隨著自己家庭責任的變大,就要逐步加保將風險缺口補足。超過50歲進入到55歲,家庭責任慢慢降低,保單可以逐步進行調整,這時資金運用也會比較充裕。一定要積極思考退休,利用年金險或儲蓄險來準備退休金。」

我覺得樂透人生,在生活這幅圖畫中,隨著人生階段、經濟收入的改變,要適時地加上「保險」這塊重要的拼圖。保險這件事不容易一步到位,但絕對不可以不做。所以,小小的起步,就是對自己與家人負責任的表現。

●財富觀念是一點一滴形成的

財富觀念是一點一滴逐漸形成的,絕不是天縱英明、石破天驚的突發奇想。

每個人自小的生活環境,一定有許多關於金錢的正面和負面教材。屬於我自己的教案是這樣的:

正面示範例如:家裡貧窮要翻身,努力工作賺錢是必要的,父母親一天到晚辛苦的工作幾十年。還要有機會,將麵包賣進學校,才能獲取穩定的客源。麵包要好吃要有競爭力,才能一直賺取現金流。要擴大產能招聘員工,才能持續賺大錢。賺到錢之後,將錢買房買地存下來。姨丈公物欲不高,簡單生活過人生。

負面示範例如:父親,抽菸、喝酒和打牌,那個年代家庭麻將是違法的賭博行為。投資不懂的東西,讓一輩子辛苦賺來的錢化為烏有。

這些發生在自己家裡的事情,要不刻骨銘心都難。

家裡經濟的起伏,無形中讓我自然想要把賺到的錢要守下來。不過守也要有方法,我鑽研財富的攻守策略,從龐大的資訊系統及個人經驗,開始簡化、再簡化,把這些濃縮成幾張簡易可懂的圖與表,讓表格規格化操作。

當初會想簡化以及系統化這些經驗知識,是存著私心,想要讓自己的孩子,按圖索驥就能穩當地守住財富。

●了解一輩子的收支全貌

具體的做法是這樣,先了解一輩子的收支全面,這是人的大財庫,記得一定要將家人一起納入規劃。將已經有的、未來會有的,一筆一筆列出來,愈詳細愈好都畫進入大財庫當中。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我也常活在自己編織的春秋大夢中,然後想辦法一步一步去實踐,做不到的部分再修正就好。

圖2-1:收支全貌圖(吳家揚製圖)

接下來檢視自己的財務觀念,我對我花錢的態度和做法如下。

A.不要和別人比,在不影響生活的品質下,能省則省:

我們常會受到電視、電影、廣告、同儕、同事朋友或社會價值觀的影響而過度消費,購買增添許多不必要的「行頭」,淪為奴隸而不自知。自己明明只有中產收入,但卻要過上流生活。名車、豪宅、奢華旅行和讓子女上貴族學校都需要極大的花費,即使年薪200萬家庭收入,也難以長期負擔,落得沒有積蓄,且要過著繼續賣命工作的生活。

我的價值觀是消費不起的就不要打腫臉充胖子。和人比,永遠比輸人,我從小就有自知之明,有多少錢做多少事。我的儲蓄率極高有50%至70%,平時會有大筆積蓄存下來,不管存在保單或是不動產。

省錢有方法,但不要省到覺得人生沒希望。便利商店賣便利,東西就是比大賣場貴很多;可以的話,就每週到大賣場採購一次,物品相同品質也相同,但便宜許多。能自己煮,就盡量不要外食,既健康又省錢。提款或轉帳,利用自己的薪轉帳,可省下跨行手續費,積少成多。多利用信用卡消費,可以累積回饋金,但不要變卡奴。以上對生活品質,完全沒有造成任何不便,但聚沙成塔可以省下許多錢。

B.避開坑錢的小習慣:

1.不買不用的便宜物品:只買需要的,只買好的。

2.不沉迷無傷大雅的小確幸:假日奢侈一下吃個Brunch,慰勞上班的疲憊……若勤於追求這些生活中的小確幸,日久就會變成大不幸。

3.不要妄想吃吃喝喝可以培養人脈:培養人脈之前,先培養自己。人脈取決於你是誰,而不在於你們是不是常廝混,不如定期約朋友到合適的地方好好談一談。否則只有帳單,沒有訂單。

4.不擁車為傲:我寫過一篇〈養車花費驚人,下手前三思〉文章,結果網路有幾十萬人瀏覽過,也超過2萬個讚。這篇文章也收錄在個人書籍《照著做,提前10年享受財富自由》之中。可想而知,大家對於養車這件事有多痛。

以我自己的用車經驗為例,曾經試算過,買一台60萬元的國產車,養車10年要花費124萬元以上。我的二手車,已經開了25年(1995年出廠,1996年購買)。它對我來說只是代步工具,屬於耗材消費性支出,沒有財富增值效果。因為經常保養維護,沒有安全問題,也沒有被竊被刮的困擾,能用則繼續使用。我的老爺車,載著全家人「凸」全台灣,帶著幸福和夢想繼續前進。

5.不被3C費用催眠:3C產品不斷推陳出新,最新促銷方案鋪天蓋地而來。手機通訊費,毎月499吃到飽一定夠。在約滿之後經過數據分析,我家三人都改用「299元限量」也綽綽有餘,發現以前竟然白白浪費這麼多錢。以前家裡網路費用,毎年接近1萬元,現在一年只要1,800元且速度快品質好。愛追劇,電腦或機上盒就搞定,省下每個月昂貴的第四台費用。

如果不斤斤計較,以三口之家計算,智慧型手機、通訊費、光纖寬頻,和有線電視收視費,每個月至少3,000元跑不掉。真的需要嗎?

6.不中美人計:愛美是人的天性,因此美容產品推陳出新,不斷掏空人的荷包。聽起來美麗要付出的代價,超乎一般人想像。其實,美容用品費用通常不是用掉的,而是衝動消費之後浪費掉。有半數以上的人會把保養品、化妝品放到過期,卻又不停地買新產品。若能拋開忍不住嘗鮮的態度,長期累積下來可以省下不少錢。

7.結婚花費也是驚人。許多人既耍浪漫又「搞工」,花很多錢,結果很快就離婚,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而大大的結婚照,N年後也認不得畫面中的自己,只是曾經擁有過那樣的身材與美貌。能省則省,雖然一輩子可能才一次,至少不要負債。

8.我會在盛夏買啤酒喝來消暑,對我而言是冰涼飲料。因為漸漸長成啤酒肚,現在也盡量少喝了。偶爾喝紅酒,聽說有益健康。我不菸、不酒,也不吃檳榔,我認為浪費錢又不利健康,最好避免。

●常和家人談錢和夢想

家人是財富的共同體,所以一定要和家人談錢。認真談錢,才能讓財富發揮真正的作用。我當年想出國去念書,不過父母另外有盤算,認為資助我出國進修,還不如將錢拿來改建房子留給我。後來,我繼承部分不動產,也背負了改建房屋的高額貸款,20多年了到現在還沒還完。又是房貸,它可以抹殺一個人的一生。

等到我自己成家之後,我決定把家人當成是家庭事業夥伴,找出我們的共同目標。我們討論要如何達到這些目標?需要花費多少錢?目前可以負擔的額度是多少?未來還需要多少?家人愈溝通,願景輪廓會愈清晰。

我和太太有許多消費觀念不一樣,例如她對我動輒十幾萬元的進修費用不認同,幸而我們平時有養成談錢的習慣,所以彼此講出自己的看法,掃除心中的芥蒂,更利用「家庭夢想清單」,整理出歧見與共識,效果不錯。清單分類大致如下:

1.家庭固定成本(必要,一定要花的錢:食、衣、住、行、育、樂)
2.家庭變動成本(想要,可以晚一點再花錢)
3.替代方案(免費或低消費)

與家人對談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討論未來要過的生活品質,打算什麼時候退休?要幾歲退休,與想過什麼樣的退休生活品質有絕對的關係,也就是與退休後每月要花多少錢有關。如果退休後什麼都不做,每月3萬元,能滿足最基本的需求。但若是想過更好的生活,可能就需要5萬元或是更多錢,才有辦法支應。

我們討論如果家庭的每月支出是5萬元,對這樣的生活品質滿意嗎?我們計算出家庭每年至少需要60萬元,但前提是,你與家人都不可以生病,也不能有突發的災難降臨。真正在做退休規劃時,計算想要在40歲退休,活到85歲,意味有45年的退休生活費用需要準備,計算出來的數字就是2,700萬元。如果不會投資,若再把通膨2%至3%計算進去,這筆金額可能就必須提高到5,000萬元。所以你要有投資獲取年化報酬率2%至3%的能力,才能抵銷通膨的殺傷力。

我開始檢視核心資產,到底存下多少錢?

要了解自己的資產一定要記帳,透過記帳可以了解自己或家人的支出流向。每一塊錢花在何處,都會清清楚楚。

我通常會建議想要做退休規劃的人,先把這部分計算出來。然後往回推,剩下的金額需要每年存下多少錢?如果所需是3,000萬元,則將此金額除以工作年數,如果還有15年可以工作,一年就要存下200萬元。

通常當我們計算出來後,常會想,天啊!我的薪水才多少,怎麼可能一年淨存下200萬元,這是一種不可能的任務。有了這個現實感之後,更會讓人想辦法開始行動,「投資」就會成為必要。

所以,在我的幸福財富觀念筆記,一定有這些項目:
1.守好本業,並讓自己的收入快速增加。
2.一定要學會投資。
3要做好資產配置。
4.做事要有長期計畫。
5.常和家人談錢。

※F.I.R.E.練習題:
1.試著畫出自己的收入支出全貌圖。
2.你對花錢的看法和態度為何?
3.開始練習和家人談錢。
4.思考未來生活的品質。
5.開始計畫何時要開啟複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