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30 13:25:09PChome書店

投資金律:建立獲利投資組合的四大關鍵和十四個關卡(全新增訂版)


投資金律:建立獲利投資組合的四大關鍵和十四個關卡(全新增訂版)
作者:威廉.伯恩斯坦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16-01-28 00:00:00

一本每位投資人都需要的投資書籍。--綠角

美國最大共同基金公司先鋒集團創辦人、指數化投資教父約翰.伯格(John C. Bogle)力薦
亞馬遜書店理財暢銷榜十四年長踞不墜,備受讚譽的投資學必讀經典
深度剖析投資四大支柱--「理論」、「歷史」、「心理學」、「投資產業」
想在動盪時代成功捍衛個人財富?你不可不讀!

「讀者朋友,假如您看到這行字,代表您已經拿起了投資界最知名的傑作之一。不要放下,仔細把它看完。過一陣子,再把它看一次。你將發現買這本書的錢和閱讀它的時間,將是你最值得的投資。這本書將讓你對投資有深刻的了解,走上正確的道路,避免日後閱讀無用書籍與投資無用工具的浪費。」--【財經作家、「綠角財經筆記」站長 綠角 專文導讀】

威廉.伯恩斯坦,一位在專業上受人景仰的醫生,在投資領域他更是受人尊重的智者。投資失利後,他勇敢面對積極研究,發揮行醫最高精神,以過人的智慧為投資大眾找出失利的病因與成功的方法。他獨到的見解,獲得投資泰斗先鋒集團創辦人約翰.博格爾及《商業周刊》等專業媒體的讚譽,他的第一本書《智慧型資產配置》到現在都還是廣受尊崇的一本投資書。

◤一本能幫助投資者真正獲利,所有券商、投信、財經記者卻都不希望你看的理財書◢

如今,伯恩斯坦更進一步提供真實生活中的投資案例,寫成了《投資金律》分享讀者,帶你從投資時的各個面向理解投資行為。在書中,伯恩斯坦以循序漸進的十四堂課,精彩剖析每位投資人都該熟知的四大支柱,幫助你快速建立最正確的投資觀念,打造低風險且能真正獲利的投資組合。這四大支柱分別是:

投資理論:風險與報酬的關係、如何看待貼現率與股價、預期長期股市報酬的「高登公式」、稅負問題、投資組合的奧祕……--「千萬別以為高獲利還能夠無風險。」
投資歷史:投資市場的歷史脈絡、經濟泡沫出現的四個必要條件、南海泡沫、經濟大恐慌、網路泡沫、股票之死……--「幾乎每隔一段時間中,市場就要狂亂一次,如果毫無準備,你就注定失敗。」
投資心理學:投資時最大的心理危險分子、與這些危險分子共處的策略--「找出這個年代中廣為人接受的傳統智慧,並且假設它是錯的--通常來說,它真的是錯的。」
 投資產業:金融產業三大支柱--經紀商、共同基金、媒體的運作策略與目標,以及你該如何跟他們打交道--「股票經紀人服務客戶的方式,跟鴛鴦大盜服務銀行的方式如出一轍。」

◤《投資金律》帶你「精通投資關鍵知識」、「打造完整投資策略」、「獲致財務自由」◢

讀畢本書,你將能全盤理解投資該具備的所有知識及工具,建立受用一生的正確投資觀念,打造低風險、能真正穩定獲利的長期策略。你會學到:

如何將儲蓄、退休金、房地產等不同等級資產轉化為專屬最佳投資組合。
為何「不同於大盤市場、積極挑選股票」的投資行為反倒容易失利?
認識並排除情緒及心理狀態對決策的不利影響。
看清整個金融業的實際運作狀況,為什麼證券業、基金業與媒體,非但不是你的投資夥伴,反而經常是你主要的競爭對手?

投資是一趟沒有目的地的旅程,《投資金律》將告訴你如何建立投資組合,在長期投資中成功獲利。避免分心、堅持到底,你將確立你的財務方向和目標,為你和你的家人創造長期穩定的財富。

★專家推薦:

【國外讚譽】

「《投資金律》針對成功投資的流程,提供了強而有力的原則、歷史紀錄和理解。我會希望這是一本由我執筆的書。」
——約翰.博格爾(John C. Bogle),指數化投資教父、美國最大共同基金公司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創辦人暨前董事長

【國內理財專家力薦】

「富朋友理財筆記」站長 艾爾文
理財精算達人 怪老子
《Money錢》雜誌顧問 林奇芬
諾亞財富集團執行董事、天使投資人 章嘉玉
財經作家 綠角
價值投資暢銷書作家 雷浩斯

「擁有穩定的投資策略,才會有穩定的長期報酬。本書作者提供可經佐證的歷史數據,難以察覺的投資心理盲點,以及系統化的資產配置法則,這些都有助於規劃投資流程與策略。透過理解這本書,可以避免陷入快速獲利的投資迷思,找到自己投資世界的穩健獲利守則。」
——艾爾文,「富朋友理財筆記」站長

「過去二十年來,投資市場經歷了二到三次的高峰與谷底,每次都應證作者所說的四大投資金律。顯示經濟環境與投資市場,有一定的運作法則,懂得掌握的人,才得以趨吉避凶永保安康。此時此刻閱讀此書,重新回顧歷史、檢親自己的理財缺失、擬定未來的理財策略,無疑是捍衛個人財富最聰明的選擇了。」
——林奇芬,《Money錢》雜誌顧問

「這是一本兼具理論基礎、前人經驗累積與實用價值的投資書。我很樂於看到臉譜以本書帶給投資人全新的投資價值,經由作者深入淺出的理論解說,兼備經驗性、故事性的引導,相信無論專業投資人、一般投資人都能在閱讀過程中,獲得啟發,並大有收獲。」
──章嘉玉,諾亞財富集團執行董事、天使投資人

★內文試閱:

前言

我一開始的專業領域並非財務金融。我原先受的是科學訓練,然後,是醫學。身為職業內科醫生(我現在也這樣看待自己)卻是出了名的悲慘投資者。對於這件事,傳統上有個解釋,就是因為我們工作太忙,所以沒有時間好好投資,或是我們太自我中心,以致聽不下專業建議。

事實上,這兩個說法都不對,學習如何妥善投資並不需要花費特別的工夫,而且我也不覺得我的同事們有誰有嚴重的自我中心傾向。醫學工作必須對任何人都抱持發自真誠的謙卑之心與知性上的誠實。最好的醫生都會很快得到這樣的結論:看得愈多,愈了解自己所知的不足。同樣的,在財務上也是如此,一點也不令人意外。

醫生都是傻瓜投資者,真正的理由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想到投資也是一門科學,一如醫學。每天都在進行的醫學診療工作是真正的科學,必須透過大量的基礎研究才能獲得資訊;到了今天,幾乎沒有什麼藥物或外科手術在應用之前,可以不用經過嚴格的測試,或是不和其他已經廣為接受的處方或安慰劑一同評估。簡單地說,多數的醫師連像感冒這種病症都要求具備充分的實驗與統計證據,否則不會輕率動手處理。

最重要的醫療成果一定會被刊載於通過知名同儕評鑑的期刊之中,例如《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及《刺胳針》(Lancet)。這裡的關鍵字是「同儕評鑑」(peer-reviewed),這些期刊上的每一篇文章都必須先經過相關領域內最頂尖的專家審核,而且也經常發生被反覆要求修改,讓內容更周延的狀況。你的醫生很有可能會經常閱讀這些第一流的出版品,以獲得和自己專業領域有關的資料。不幸的是,當醫生進行投資時,就完全忘了自己所受的科學訓練。然而,其實在投資領域裡,也有相當豐富而有幫助的科學分析資料可作為參考,告訴我們何者應為,何者不應為,但這些資料卻總是被忽略了。這些人不去閱讀專業的期刊,例如《財務期刊》(Journal of Finance,相當於投資領域裡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而是從《今日美國報》(USA Today)一類的報刊上獲得參考意見,有時甚至更糟糕,消息來源就是自己的股票經紀人。

當然,我特別挑出自己同事的目的僅在尋他們開心,事實上,從這個角度來看,醫生、律師、櫃台店員或其他人根本沒什麼兩樣,真正可恥的是大多數的財務專業人士,因為就連他們也不知道可從科學角度來分析投資,這樣的分析主要涉及四個領域,也就是本書中的四大關鍵。

關鍵一:理論
任何投資行為最根本的特徵在於投資報酬與風險總是並肩出現。在過去幾年之間,許多投資者了解到,股票市場價值急遽倍增的速度跟腰斬的速度一樣快,增值百分之九百的股票也可能會跌到只剩下百分之九十。如果有位股票經紀人在電話裡告訴你說,他現在推薦的股票肯定會一飛沖天,他話裡的意思其實是他極度藐視你的智慧。否則,如果他真的知道哪支股票會漲到什麼程度,他根本不會告訴你這個訊息,就連他老媽都不會知道。相反的,他會辭去工作,盡可能貸款,買進最多的股票,然後就到海邊度假。
這本書的第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針對與日常投資行為相關的偉大理論與數據進行全面搜索。但千萬不要被這些東西嚇倒,我的首要任務就是將這些相關資訊轉換成你能夠理解、甚至覺得有趣的語言。我們將學到:
‧不論你投資的是股票、債券、房地產,還是其他種種資產,你會得到多少報酬都牽涉到同一件事—風險。我們將學到如何評估風險,以及探索風險與投資報酬之間的相互關係。
‧經歷多年觀察,想衡量各種不同股票與債券的投資報酬率,並不算是太難;然而,就算是最負盛名的專家也未必能精通這件事。
‧幾乎所有投資管理人的績效表現都歸功於運氣,而非技術;如果你試圖要掌握表現最佳的股票、共同基金、股票經紀人或避險基金,我幾乎可確定你將無功而返。
‧最大的投資風險在於沒有妥善地分散資產。
‧真正重要的關鍵在於整體投資組合的表現如何,而不在於單一資產的表現狀況。我們將學到,投資組合的整體表現也可能和其中的個別項目績效出現極端差異,而投資者正可以善用這項優勢。將不同資產整合成有效組合的科學方法,就稱為「投資組合理論」(portfolio theory),並且將會在這場投資之旅中扮演重要角色。

關鍵二:歷史
歷史一再證明,市場與投資大眾都有陷入狂亂的時候。當然,只有當人們開始回想時,才看得清楚當時瘋狂所在。但如果能夠好好研究過去的狂熱與崩盤,至少能夠讓你有機會認清楚現在資產價格與投資風險是不是已經高漲到幾近荒謬的地步,或是價格已經超跌,怎樣都不該放過。要區分哪些投資經理人會在網路狂熱中一頭栽入,以致無法脫身,最好的方法就是看看他們對於一九二九年美國股市大崩盤了解多少。
不幸的是,財務並不是所謂的「硬科學」(hard science),相對上是屬於社會科學的範疇。兩者差別在於:不管是橋梁、電路板,還是飛機,在特定條件下,必然會出現特定的反應。物理學、工程學、電子學或航空學這類「硬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差別在於,財務學(或是社會學、政治學及教育學)的系統顯然會隨著時間變化,而產生極大的差異。
換個方式說,如果醫生、物理學家或化學家對於自己專業的發展歷史一無所知,並不會因此遭遇太大的困擾;但如果投資者對於經濟發展歷史毫無所悉,便是無法超越的障礙。基於這個理由,如果能夠清楚了解金融發展史,就能提供另一個面向的專業知識。在這個部分,我們將會從最廣泛的角度 來探討和檢視金融發展史:
‧數世紀以來有案可考的投資記錄,讓我們得以理解各種資產在短期與長期的表現。
‧投資大眾為何會一再地時而陷入病態的幸福感,時而陷入極度沮喪的情緒裡。
‧最新的投資科技如何讓投資者陷入全新的風險之中。

關鍵三:心理學
當我們得以在投資領域中自由行動時,我們所深信的「人性」其實已經變成致命的流沙。這裡就有一個小例子:人們總是會被那些成功機率極小的高報酬方案所吸引,儘管在樂透彩上每投資一美元的平均報酬不過○.五美元,還是有幾百萬人搶著「投資」樂透彩。即便這對多數人來說只不過是個性格上的小缺點,但是在投資策略上就成了極嚴重的威脅。讓自己變窮的最快方法就是將自己的首要投資目標設定成「找到下一個微軟」。
直到最近,實務界與學術界才開始正視個別投資者的心理狀態對投資決策的影響方式;我們將會一探「行為財務學」(behavioral finance)這個迷人的領域。你將學會如何避免最常見的錯誤投資行為及面對自己的病態投資行為。舉例來說,你將發現大多數投資者:
‧傾向極端過度自信。
‧系統性地在特定類別股票上投資過多。
‧在高成本的情況下,交易得過於頻繁。
‧經常非理性地進出股市。

關鍵四:產業
投資者總會對股票經紀人與共同基金公司的說法過於天真:經紀商不是你的朋友,而基金公司的利益和你的利益也大相逕庭。事實上,你和投資產業之間正處於生死搏鬥的競爭關係,如果輸了這場戰爭,你的資產將陷入急遽減少的風險。因此,你愈了解投資產業的優先考量及如何運作,你就愈有機會擊敗他們。
證券經紀商與基金公司聯手組成了掌握現代生活的金融巨人,他們的影響力漸漸從金融生活延伸到政治與社會層面(如果你懷疑這件事,只要打開電視,記錄下金融產業廣告的間隔時間,就會明白了)。在討論第四關鍵的章節中,我們將會揭露,現代金融產業服務的對象其實是它自己,以及它是如何運作的:
‧它幾乎可說是只為了一個目的而存在:從投資大眾的行為中收取費用及佣金,而事實上,我們與這頭金融巨獸正處於你死我活的零和戰爭之中。
‧在其他專業領域中,都會自行遵守教育、道德與倫理規範。舉例來說,根據法律,律師、銀行行員及會計師,都必須對客戶負起信託責任,但股票經紀商可不是這樣。
只有當你完全精通這四個領域時,才能夠建構自己的整體投資策略。也只有當你針對特定種類資產與不同資產組合的表現行為擬定整體計畫時,才有機會獲利。在這四大關鍵上任何一點點的小瑕疵,都會殘忍地擊潰你的投資計畫。
這裡有些例子足以顯示,如果無法精通這四大關鍵,就算是最老謀深算的投資者都不免要仰天長嘆。
看看一間偉大的公司—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 LTCM)帶來的教訓:一九九八年時,這家公司差點以一己之力擊垮全球金融系統,因為他們運用的是高財務槓桿套利操作模式。這家公司在第一關鍵(投資理論)方面毫無問題,因為他們擁有許多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他們在第三及第四關鍵(心理學與投資產業)方面也是第一流的高手。不幸的是,儘管公司極負盛名,卻沒有一個人了解第二關鍵—資本市場的長期歷史。他們將全部的心力投注於幾年之內的財務數據,然而卻忘記了資本市場總是會突然完全失常,而且往往是以前所未有的形式出現。如果他們對於西方金融發展史能夠具備更務實一點的知識,就能夠了解自己的策略幾乎必定導致自我毀滅。
反過來說,一般小額投資者總會因為不熟悉第一及第三關鍵——理論與心理學——而終至後悔莫及。他們通常不了解投資報酬與風險總是緊密相隨,而且在局勢惡化時,無法保持理智。
上面的兩個例子看來很可笑:個別投資者的錯誤種類隨著個性不同千變萬化。在本書中,我將會向各位介紹這些無價的工具——四大關鍵——讓各位讀者避免觸犯上述的錯誤。我也將帶領各位一探推動資本市場運作的神奇發條與歷史,這些單元都非常值得一讀。

如何運用四大關鍵
在本書的最後一部中,我們將會說明,如果能精通這四大關鍵,將能打造出完整的投資策略,讓你達到任何投資者都夢寐以求的第一目標:獲致並維持財務獨立,並且能在夜裡安眠。有效操作投資組合的必要機制應該包括:
‧計算應該有多少存款,以及何時可以退休。
‧在各種不同種類的股票與債券選擇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配置方式。
‧選擇運用哪些基金和證券。
‧擺脫鎖死點,並且建立自己的投資組合。
‧在漫長的投資過程中,可維持並調整投資組合。

結論
即便我希望你們已有感受到我對財務理論、歷史、心理學與策略的熱誠,我還是得承認我在才氣上有所不足—畢竟,這本書既非言情小說,也不是偵探驚悚故事。無可否認地,在財務科學的領域上,仍有某些部分令人費解,就算是最博學的人都覺得力有未逮。這本書適合細細咀嚼,也許一次只讀個十幾二十頁,最好是當作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
最後,即便我盡可能地試著讓這本書完整而富有可讀性,但是沒有任何一本書可宣稱已涵蓋了投資領域的一切事務。我至多只能說我提供了一個研究指南—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將帶你一覽財務領域之美。一如所有生命中的重要層面,個人財務管理是一場永無終日的試煉,真正有能力的投資者永遠都不會停止學習。基於這個理由,本書最有價值的就是第十一章後所附的參考書目,這份書目將能伴隨你走過漫漫人生,獲致財務上的自給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