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實驗室24:彰師輔諮系Q&A—入系後(上)
來到畢業的季節,我深知許多學子會為了自己的將來而煩惱、擔心,這是無可避免的,因為這是我們自己的人生。出了社會之後,要自己做決定的機會更多了,也意味著要承擔更深沉的責任,這使我回憶起大四的自己,經歷過那麼多的報告及實習的磨練後,終於要跨出邁入社會的那一步,我卻變得膽怯了,壓力、他人的眼光、自我期許……撲面而來,到底怎麼選擇才是對的呢?
我認為身為學生,練習「決定-承擔」的過程也是必修課,那麼我們一起藉由六月份【星河實驗室】出品的⟨彰師輔諮Q&A—入系後(上)⟩看看學長姐如何為自己的未來下註解吧。
Q1:讀完輔諮系之後,怎麼知道自己想要繼續進修?
皓元(乙班),目前就讀中山大學 社會創新研究所:
我也沒有認真想過這個問題,哈哈!大概整理看看吧,輔諮系是個非常扎實培訓「助人專業」的地方,但我在兩次社工實習、個諮、團諮實習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當時真的沒有到很喜歡,也不擅長這種高強度且密集與人互動、對談的過程;在大三大四深刻意識到這件事,但輔諮系又多安排助人相關課程的情況下,便覺得扣除掉直接服務的助人工作,好像未來的選擇會比較狹窄,而且對其他領域似乎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興趣或專精,所以當時直線認為好像要讀個研究所,心想可以學點不同的東西,順便看看自己到底喜歡什麼。
此外,我們家(爸、媽、姐)都是大學畢業接續讀研究所,爸媽也蠻支持我繼續進修,現在想想當初有點把繼續讀當成是個「預設值」,所以也覺得不如趁還有時間、有心力的時候好好讀書。
對於系所的選擇,某方面好像還是覺得自己對於「對社會有幫助的事」還算有興趣,同時自己也蠻喜歡參加一些不同於傳統所做的社會服務或倡議活動,從中觀察一些社會企業、創新的案例或論述,剛好又看到中山剛成立這個系列的課程,看起來蠻有趣的,且是個老師的組成也很多元的研究所,心想來試試看。(而且申請要準備的資料也比較少XD)我就選擇了繼續進修,好像沒有特別的掙扎或是熱血奮鬥的過程,比較是一個且戰且走的感覺,也就繼續試試看,探詢自己對於什麼領域或事情有熱誠。
品璉(甲班):
這是一個我直到現在還在思考的問題,尤其是當發現時間不夠用,又很疲累的時候:)。好啦開玩笑的,但我確實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身為一個擁有中等教育輔導科教師證的人,可以選擇成為學校輔導教師,進入學校執業。目前會想要繼續讀研究所,除了想把握大腦記憶力還不錯的時候加深過往的學習,最先跑進腦海的是想要「不被限制」這個念頭。或許會有些意外,好像通常會覺得是很感興趣或懷抱理想與憧憬才會想要繼續鑽研,但相比之下,我更希望能擁有更多的空間去做我想要做的事情:擁有諮商心理師證照,不僅可以接觸更多元的服務對象(可能從學生擴展到社區民眾),也代表著我更有機會透過專業去推廣我在意的心理健康議題。
然而自由和責任是相伴而生的,因為服務對象更多元,當事人帶來的議題會更複雜、困難,因此為了對我的案主、專業負責,需要有更多的知識、文化敏感度等許多專業面向的能力來作為專業底蘊。因此我希望透過研究所較進階的課程,並多接受諮商特定議題或特定學派的訓練,在反思專業知識與個人經驗後,結合於實務之中,盼能更深刻地去理解每個有緣相遇的個案,成為其在名為人生旅途中短暫的旅伴,陪伴他們走一段旅程。
說實在話,到現在我也沒辦法篤定是否未來就投身在輔導諮商領域,但我確定現在的我很喜歡徜徉在心理學知識、諮商心理學中,去理解、聽懂當事人與其生活的世界,感受情緒的真實流動。雖然現在無法保證會不會有其他的想法、發現其他更想要做的事情,但我相信即使未來不在這個領域,長時間的自我探索與深度陪伴自己,也是十分珍貴且難得可貴的時刻與學習。對我來說,學習輔導與諮商就像是打開了另一扇通向解決問題、看待自身與世界的新路徑,為生命增加厚度、豐富感觸,這麼迷人的魅力,或許也是讓我想繼續學習的動力吧。
Q2:讀完輔諮系之後,未來有哪些出路或工作?
靜妮(甲班):
一般來說,讀完輔諮系後,大部份的人較多會往「社會福利機構」、「教育相關工作」或是「諮商師」方面前進,因為在大學四年所學到的東西能夠提供基本的相關專業知識,不過還是得繼續吸收各種不同的新知識以及實務上的內容。而像是考公職,進入教育行政、人事行政或是像去考司法考試成為觀護人等等也是個好選擇。這些都是可以利用系上所學來讓自己獲得比別人多一些優勢的出路工作,畢竟我們在專業知識上、些許實務上,都是有經過磨練的。
我發現自己沒有辦法成為一個助人專業工作者,原本在最一開始大一的時,我認為自己是可以當一個老師的,但隨著課程的變化體認到,我不適合走這條路,而且在系上待久了我發現,自己在大三、大四時從沒有考慮過當老師以外的路,直到實際上台以後,我才發現很多事情都不適合我;除了害怕上台教學報告以外,我的抗壓性、創意度、臨場反應以及熱忱都不及其他的同學們,甚至對於個諮和團諮抱有非常害怕的情緒。開始瘋狂的思考「能夠做什麼來養活自己」的我,也因為沒有什麼特殊專長而不敢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在一番的掙扎下,我決定為了考教育行政類的公職讀書、做準備。
當我身邊的同學們很多人都為了當上老師而努力準備了教檢、實習與教甄,或是往研究所的方向來讀書做準備,我對於自己還動搖不已以及害怕的想法感到非常退縮。我並不是個喜歡學習的人,但不論是準備研究所、教檢教甄或是公職考試,其實都很需要毅力以及意志力,而我幾乎都沒有。其實我並不討厭在學校的工作,而是害怕自己誤人子弟。選擇去考教育行政類的公職也是因為這樣,我還是想接觸教育方面的工作,但比起教學、比起諮商,我可能更偏向喜歡行政類的。且相對於其他的公職考試,我覺得有些科目是在系上或是教程中多少有接觸過的,在考試上可能會對我稍微有些優勢。
正如我所猜想的,在學習專業科目上,我沒有遇到太大的困難;相反的,法律方面對我來說實在非常難背且不太會活用。大部份的考題會偏向申論題,因此我在準備這方面遇到很大的困難。不過由於我把目標擺在第二年考上,我讀書的進度並不是太理想,但是我在作息上以及時間安排上都相比還在大學的時候進步了一些,即使非常緩慢。
我以前一直覺得自己是很難被心靈雞湯或是勵志的故事打動的人,所以在看到同學們很認真的去準備他們未來的路以及學習了很多新的東西時,我對於自己內心的激動感到訝異;甚至我在聽別系的朋友談說他新累積的工作經驗的時候,我也覺得相當佩服以及羨慕。這些帶給已經有些放棄尋找出路的我希望,即使我仍然是緩慢的進步著,但我知道自己還是可以做到一些事情的。
其實我覺得只要有心,願意學習,做什麼工作都是沒有問題的。在一次偶然的學校打工時(調查畢業進路),我發現也有一些從輔諮系畢業的學長姊是去做很多種不同的職業,我認為有很多工作是可以去嘗試的,在這個系上我覺得並不是只有學到專業知識,一定也有一些精神和不同的能力銘刻在我身上。
思樺(甲班):
線上畢業典禮結束的那刻,學校不再是每天從容度日的庇護所。即使順著師培生的安排,未來半年早已規劃進入國中實習,「人生要何去何從」的問題依舊困擾著初畢業的我以及周遭的夥伴們。
師長總說:「輔諮系畢業出路很廣,端看我們想要什麼。」可是身為社會初來乍到的新鮮人,連自己是什麼樣的外貌都不全然清晰,帶著模糊面容與困惑內在的我,在國中實習時吃盡苦頭:講台上講述著不孰悉的國中升學資訊,思忖著自己是否「生而為師」?可為台下年少後輩的表率?也不知道除了輔導諮商外自己還有什麼能耐?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半年咄嗟,一下子就面臨實習結束,然而我還是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該何去何從。生命沒有對錯,只是不再如同學生時代,有人批閱考卷、給出正確解答。我記得年少的自己,夢想著從事「世界上最偉大的工作」,對社會有益、積極行善,而輔導諮商的工作似乎正符合了自幼至今的自我期待。看見社會角落的黑暗之餘,有能力可以伸出手,在凄凄風雨中給予一絲柔暖庇護,於是開始積極詢問周遭夥伴、翻覽市政府的教育介聘網,終於看到一則國小專輔的代理招聘資訊。
或許從已知邁入未知的第一步總令人退卻,從國中踏入國小領域也令我擔憂,甚至還不確定自己到底想不想當老師,但是從工作中持續進行個別、團體輔導諮商,陪伴國小生成長、度過各式風風雨雨,並透過系統合作,將失功能的家庭一一引入富足資源,讓我看見自己的能力及機會。
我仍是社會新鮮人,但是能夠回歸初心、做出不讓自己後悔的決定,我想這些正是我在輔諮系畢業之後,會依循的工作方向及人生出路。
Q3:日常生活中,自己受到輔諮系的哪些影響?
睿棋(甲班):
對我來說,在輔諮系的學習,滲透在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尤其是在「與他人互動以及獨處的時候」。
因為輔諮系的學習不斷在「探討人類」,所以我在跟人相處時,會保持著「想要了解對方的態度,而非急著批判對方」。例如聊天時 ,某個朋友說出一個非主流的想法,我會先好奇這個想法背後來自什麼經驗和邏輯,而不會先評斷自己認不認同這個想法。
獨處的時候,我的大腦常常胡思亂想,但輔諮系的學習讓我可以「嘗試避免可怕的思緒不斷蔓延」,因為我會嘗試理性判斷現在的自己怎麼了,對我來說,在這樣更宏觀的位置比較容易控制或減少思緒帶來的困擾。
總之,輔諮系讓我更愛這個有趣的世界一點。
慶恩(乙班):
嘗試以「脈絡」去解釋不同人的行為,會讓我發現別人行為背後的需求、目的等等,這會讓我對於其他人的行為減少更多情緒性的影響,也能夠進一步產生同理、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而這些能夠讓我在生活中更好地去認識其他人、融入更多過去可能認為自己不太喜歡、不太習慣的人、群體等等。
在進入輔諮系之前我一直以來都認為自己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但是卻不知道該如何去幫助,甚至更進一步讓對方的行為、想法產生鬆動或改變;讀完之後,嘗試讓自己的生命不會只扮演一個純粹接受別人情緒、想法的傾聽者,而是可以去做出行動,而且不會讓這些別人宣洩的情緒一直留在自己身上。對人身邊的人事物情緒敏感度提升,在一些微小的語氣、表情以及話語能夠產生對其的解讀,去更加貼近身邊人的狀態。
在家庭中,過去已經有定型的溝通及相處方式,而過去我只會想要躲避,認為只要顧好自己的事情就沒關係。但是讀完輔諮系之後,會想要把自己思考進去情境中:「我自己同時也是別人生命脈絡中的一環」,嘗試去觀察、思考並進一步做出行動,不會停留在自己的感受以及感受後的直接反應,而是可以去進行明確知道自己目的,及應該要扮演什麼角色,並在其中產生不同的改變。
朋友及伴侶關係中會更快及更直接地去同理他們所經歷的困難、痛苦,用不同的表達方式讓對方感受到關懷、支持,不僅限於面對面在文字、語言的精確表達,也能夠讓對方感到穩定,能夠有力量去面對身邊的事情。而這樣也讓自己身邊的人事物能夠充滿能量進而正面影響到自己的生活。
在一次次的去了解其他人的情緒,也ㄧ次次的去探索自己的過程中,會讓自己在調適情緒的過程變得更加快速,從中找尋屬於自己的恢復方式。讀輔諮系的過程中,讓自己習慣與自己對話,從自己出發認識自己,與別人相處中也能夠試著看到自己的想法或影子。接受自己擁有的情緒、缺點,即便改變的過程是漫長的,也能夠接受目前的自己。
Q4:輔諮系畢業後,對未來的想法?
嘉吟(甲班):
比起寫下故事,或許子瑜給我的這個問題,對我而言才是最難回答的。
我一直無法放棄當老師這條路,或許家人對我的期待有關,我的爸爸是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偏偏他又是辛苦的藍領階級,因此他一直希望我去當公務員,因為至少工作穩定。所以如果我決定不考了,是不是就背叛了他的期待?我很愛他們,不想讓他們失望,事實是我也從未讓他們失望。
此刻,我是這樣想的,考教甄到7月後,接下來我想要去找打工,一邊準備轉職,或許試試看自己一直想嘗試的軟體工程領域。我對未來沒有太長遠的規劃,或許當有興趣的事情變成了工作,我又會不喜歡了,但我想要真正逃離「教師」這個讓我搖擺不定的迴圈。
不過排除低落的情緒所造成的負面想法,我不認為自己永遠無法上手這項工作,只是在難以考上正職教師,加上我對教師只有中度興趣,又不喜歡作為代理那種需要被評價、可能受到不公平對待的環境,諸多的現實考量下,我認為難以達成我想要的生活罷了。
這個決定是個兩難,眾所周知工作不好找,好工作更是可遇不可求,何況轉職不是件簡單的事,所以我猜爸爸又要說我不知天高地厚、太過天真了—我真的很討厭這個形容,讓我覺得自己像沒有思考能力的笨蛋,但由於我是如此依賴他們,也會想著或許他說的是對的。但我能確信的是,我對自己在作為教師上的表現上沒有太大的信心,加上將生活重心放在考試上,會讓我對失敗耿耿於懷,因此繼續待在家備考,心理狀況不會更好。
至於如何與家人交代,雖然作為一位22歲的成人這樣說起來很不負責任,但我也不知道,走一步算一步吧。
立凱(乙班):
當初來到輔諮系對我來說是個意外,我還記得那時指考結束可以填三十個志願,當時我評估自己在前五個志願就會上了,所以後面的校系其實沒有填得太嚴謹,也沒有花時間了解這些校系到底是在做什麼。結果前五個志願都沒上,剛好落到第六個志願「彰師輔諮」,當下真的滿難過的,因為自己是一個重考生,還沒辦法考上理想的志願,對我的打擊很大;但畢竟時間有限,不可能一直重考,而且我也不是喜歡念書的人,所以就只能試著讓自己接受這樣的結果。
綜觀整個大學生涯,大一的時候可以說是我最掙扎的時候,入學之前其實心中還是對輔導諮商系有一些期待,我那時心想也許讀一讀會喜歡上這裡,搞不好我以後可以成為一個諮商師,就像影集演的那樣,可以在自己家裡工作,等待個案上門來找我諮詢,從旁協助他們解決困難。結果開學沒多久,這些想像全部破滅,怎麼我們的課程塞了這麼多社工相關的課?怎麼我上的課跟諮商好像都沒什麼關係?我心想這個地方是掛羊頭賣狗肉嗎?那時候的我一心只想遠離系上跟學校,只要課能不去上我就不去上,這個情況一直持續到了大一結束。
升大二的暑假我想了很久,我覺得我不行再這樣下去,再兩、三年就要畢業了,總不能當個光溜溜的人,什麼都沒學到就裸出社會吧!我開始試著去上課,也開始參加系上的活動,想辦法融入大家找到屬於我的小團體,畢竟還要待三年,老是一個人混,那樣也太無聊了。所有活動中我最喜歡的活動是輔導營,因為那是我參加過的活動中我覺得向心力最好的一個活動,大家都很認真為這個營隊在付出,在營隊的過程中,跟其他人的合作也幫助我認識了很多同屆的同學,這時候我才真的有意識到我是「彰師輔諮」的學生,我感覺我也是這裡的一份子了。
大二、大三生活就像前面提的,我開始提高我的出席率,試著每堂課都能參與其中,這時候的課程多了很多諮商相關的課程,但我覺得我跟諮商的距離也更遠了。在我的記憶中,那時候老師都會告訴我們諮商師應該是什麼樣子,或是講話可能要有怎麼樣固定的方式、策略。像是諮商師得要溫暖且包容並同理個案,到現在我覺得這些原則都沒有錯,但我會覺得他們不該只有單一種呈現的方式,每個人表達關懷、呈現溫暖的方式的不同,畢竟人百百種,個性也是,所以我常常會想為什麼我不能當一個講話很酷的諮商師,或是為什麼諮商師就不能在合情範圍內偶爾嘻皮笑臉一下,當作是緩和個案情緒的一種策略,如果諮商師只能是「陽光」、「溫暖」等等的形象,那我鐵定是做不來了,我也不想做,因為我知道自己明顯不是那種取向的人。
在大四的時候,我又覺得好像自己可以朝諮商師這條路努力了,大四上的時候有一門課是個諮實習,這堂課我們必須去找個案並實際進行諮商,這是我四年來最喜歡的一堂課,帶我們班的老師是程婉若老師,老師在實習方面給了我們很大的空間,在教學上老師授予我們諮商的概念,我感覺也跟之前上過的課有明顯差異,老師會給我們一些實習中她希望我們達到的目標,但她不會限制我們該用什麼方法或是策略來達到這個目標,也會在課堂中詳述老師自己的談話策略,像是在老師也會講解她以前諮商過程中的實例,什麼時間點、為什麼會講出某句話、這句話為什麼會用這樣的方式來呈現、它又是想達到什麼目標?
老師常常告訴我們,她的方法只是參考、不代表是唯一解,這樣的設定讓我有種「卸下枷鎖」的感覺,我本來就是講話有自己一套策略的人,能在實習中按照我自己的策略以及說話方法來進行諮商,對我來說會更容易來達到老師設定的目標,確實在實習的過程中達到部分目標讓我獲得了許多成就感,同時我也在老師談話策略分享中獲得了許多新的想法和進行談話時的思考方式。
雖然最後我沒有選擇走研究所這條路,但在「彰師輔諮」的最後一年讓我有跳躍式的進步,在處理事情上能更有邏輯的去進行,在人與人的對談中我也能更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Q5:輔諮系畢業後,對大學及就讀科系的想法?
原齊(乙班):
我進入社區諮商組(乙班),如果是對諮商技巧有興趣的人,可能會想知道怎麼樣讓人更願意開口說他的心事、怎麼去幫助他看到問題的另一面;如果你是這類人,我想看到課表的當下,你應該會跟我一樣興奮。
在學期間,會學到很多相似的知識,而重點就在學習知識中的細節,比如說:肢體語言的觀察,觀察對象細微的不自然、口語上的觀察,點出對方的說話矛盾。都是觀察卻又分成不同種類,但總歸一句都是「把焦點放在對方的身上」。不懂的人或許會覺得輔導與諮商看起來像在胡同裡繞圈,但其實是在「緩緩地接近中心」。在諮商中,不同的時刻也有不同的應對方法,旁觀者或許會看不出什麼技巧的應用,但其實裡面的知識又廣又深,根本不是四年學的完的。若選擇輔導與諮商是因為想藉著這些技巧,交到朋友、成為核心、學讀心術,或是看看對方喜不喜歡我,我覺得這個科系可能會讓你有點失望。
前面有提到我是為了瞭解自己才進來這個科系的,諮商理論中有很多可以用來「檢視自己」的技術,比如:非理性信念、未竟事宜。對我來說,這些幫助他人的技巧,用得最多的卻是在我自己的身上,然而這也成為進這個科系最致命的弱點,因為在這個科系中最重要的是一顆「對其他人好奇的心」。對其他人保持好奇心不難,但把其他人的話放在心上卻很難。這和諮商中常提到的傾聽類似,傾聽技巧中重要的不是聽,而是有沒有放在心上,若只是「聽」就和普通人無異了。所以在練習諮商的過程中,我會陷入要一邊聽,一邊組織自己的語言的窘境,無法專注的狀態下,很容易落入自己的世界中,而失去了傾聽的意義。
在社區諮商組中,還會學習到另一個領域的課程─社會工作。社會工作對我來說是一個更現實的選項,因為工作相對於輔導老師來說更好找,相對於諮商師來說門檻也比較低。
研修社會專業工作畢業後可以馬上考試,成為社會工作師,我們學校的錄取率也是相當高。社會工作與諮商,我覺得是一個很特別的概念,他們倆個有些相近,卻又不太相同,在諮商的過程中,可以運用社會工作的概念,去了解這個人的生活環境,以及周遭所帶給他的;而在社會工作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運用諮商的技巧,與服務對象談話,對我來說兩邊是相輔相成的,不太會有衝突,也可以引發更多思考。
系上有很多活動機會,讓我們可以提早體驗外面工作的感覺,在這個參與活動的階段中,我們可以有許多犯錯與學習的機會。科系的教授,大多很願意和同學們討論也很好相處。科系中的大部份同學,也比較會照顧人、比較溫柔、比較文青,當然也比較敏感,包括我自己也是這樣的人。但我想說,我們不必局限自己成為甚麼樣子,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成為自己想要樣子的權利。
姿涵(甲班):
對大學的想法:
是一個「可以嘗試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而且「有本錢犯錯」的地方,後悔自己沒有趁著大學時再跳出舒適圈一些,去嘗試各種生活方式。
就讀科系的想法:
是一個有機會可以探索自己的地方,但究竟是更了解自己、找到自己要努力的方向,還是更迷茫更不知所措,就不好說了,哈哈哈。
【我不能選擇最好的,是最好的選擇了我】
又到了畢業季,子瑜這個月的星河實驗室專欄文章是送給所有大學畢業生的珍貴定心丸。
透過幾位子瑜的大學同窗友人,同時也是彰師大輔諮系人在畢業後的自我檢視,我們會發現,無論日後我將成為什麼樣的人,只要現在所做的每一個選擇,都能過得了自己的這一關,即使前往的已不是最初設定好的路徑,也沒關係,因為每一條路都有它被行走的意義和價值。
那些曾經戮力追求過的,那些終於願意放手的,都銘刻著成長的印記,皆是不能複製的獨特人生風景。
很喜歡泰戈爾一百多年前留下的詩句「我不能選擇最好的,是最好的選擇了我」,是的,我如此深信,並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