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20 01:05:57JC

佛教徒與基督教的分別(一)

1. 佛教的源起
在排斥基督教的佛教人士中,有極多以「我們中國人只信自己的宗教,我們不會接受洋人所信的基督教」為排斥理由,他們早已忘記了佛教也是由外國人傳入的。為什麼大多數中國佛教人士都以佛教為自己國家傳統宗教呢?答案非常簡單,因為流傳至今天被大多數中國人接受的佛教,已經不再是始於印度,由釋迦牟尼所創立的佛教。世界佛教復興組織,也感到恥於與今天流行的中國傳統佛教認同。

佛教始創於公元前約五百年,始創人釋迦牟尼,本來是印度北部一小王國的王子。當時國貧,國境內時有戰亂並天災人禍。王子釋迦牟尼四出巡遊,遇見許多貧病老弱的百姓,感到人生被生老病死的痛苦困擾,於是放棄王位,毅然離妻別子,出家修行。他遍訪當時的婆羅門教大師,希望尋找能擺脫生老病死厄運的答案,但他始終找不到。最後在菩提樹下醒悟過來,認為大地眾生,與生俱來就有生存的智慧,只是那些一味固執要成就自己所想望的人,才往往不能解脫生老病死之苦。如果人肯放棄自己所執著的欲望,看透人生的虛幻,人就能在死後不再進入因果輪迴,進入所謂「湼槃化境」其實就是一個自我消失的寂靜境界。

他頓悟了這個所謂人生真理之後,用它教化他的弟子。因此他被人稱為「佛陀」,意思是「開悟者」。他一生不拜任何神明,也從來不要人去拜他,因他所領悟的只是一套人生哲理。釋迦牟尼所盼望要進入的,只不過是一個無靈魂無來生的滅境。故此,他實在是一個無神主義者。他也可以說是希望打破當時階級觀念時弊,到處宣傳「眾生皆有佛性」之平等觀念的宗教和社會改革者。

釋迦牟尼死後,他的弟子將他的哲理又傳了幾百年,直到一位印度大師龍樹連同其他大師將之變為「大乘宗佛教」。「乘」是「舟輪」之意,後來佛教人士稱釋迦牟尼所創立的原始佛教為「小乘」,因他只教人藉修道苦行而「自渡」以過人生的苦海。而印度大師龍樹和其他大乘的大師則認為這種只渡自己的思想太過狹窄,應該設法普渡眾生才對,故他「改良」的佛教就稱為「大乘」佛教。

而到底它用什麼方法來普渡眾生呢?初時印度大師龍樹只認為可以藉唸「阿彌陀佛經」來普渡眾生,但這種普渡眾生的思想流傳了二千多年,傳達世界各地,因著各地的民族色彩、文化背景、哲理思想、歷史事件及信念上的歧異,而各人的智慧、際遇與慾望亦不盡相同,風土人情方面也有差距,於是就產生了極大的變化。例如大乘佛教傳至緬甸、泰國、南洋各地、中國、西藏、日本、韓國等國家,我們看見每個國家所拜的神都不同,大家都將自己國家的歷史人物稱為神,例如中國人就拜關公。中國人又將祖先、小說人物、道家思想、歷史哲人、民間的迷信觀念、風水、神醫、占卜、節日、皇帝與鬼魂等等一概混合起來,根本不知自己拜什麼,信什麼,得什麼,死後去那裡;一切只為求財求福,趨吉避凶。據一些研究佛學的人士指出,信中國傳統佛教的人雖自稱是佛教徒,其實他們所信的卻與正統佛教思想相差很遠。他們為自己增添許許多多的佛陀、菩薩和偶像。「大乘」佛教將原來教化性的佛教改變了,淪落至如此混亂泛神論的「傳統佛教信仰」,所以「小乘」佛教人士忿斥「大乘」的思想為異端邪道。

2. 信仰根據的比較
釋迦牟尼所創的佛教信仰是純粹根據自己的默想,而且範圍只局限於人的生老病死和與之有關的來生猜測。後來其思想傳了相當時日,被後來弟子輯成許多經典,主要分為經、律、論三部分,統稱為「三藏」。「經藏」的經典乃是佛陀的弟子們在他死後憑回憶的方式將他生前的言行記錄成書,所以每本經書的開頭都有「如是我聞」這一句話。「律藏」是集錄佛教的戒律而成的經曲。「論藏」則是解釋「經藏」之註釋書,其不單沒有作者姓名,而且作者們都不敢自稱得到神的啟示,只能說是「據聞」佛陀口傳的教訓而寫成,而佛陀又是憑默想的方法「悟」出這些教訓來。

再者,佛教流傳至中國而變成「中國傳統佛教信仰」後,信仰根據就更變得不實在了。因為中國傳統佛教把小說、傳記、道教、儒家、傳說、風水、祖先、夢幻、民間故事、謠傳、迷信觀念、風俗…統統放在一起,簡直完全沒有任何系統道理。例如台灣的台北縣三狹祖師廟裡面就供奉了「總統蔣公」的神像。而蔣介石總統生前原是信仰基督教的,怎麼會被人供奉為佛教的神?真是怪哉!

現今絕大部分信仰中國傳統佛教的人士,沒有一個聽過佛經的。廟宇裡塞滿善男信女,只為求簽問卦,絕不追究解簽者有何根據,更沒有人研究歷史的證據,考古學的證據。如果這樣沒有根據的事物也相信,那麼有根據的事物應如何處理?你肯不肯將你的全部財產投產在一間沒有根據的公司裡?然而,那些佛教人士正是將自己的靈魂和永生,投資在沒有根據的信仰上了。

而基督教的信仰有個非常明確可靠的根據--聖經。因為聖經明明指出,它不是人的作品,乃是照神啟示而寫成的;聖經裡的事蹟有超過百萬件的古物和考古學家的證明;聖經的歷史也有各國古史和古代文獻證明;聖經在過往二千多年以來,一直經歷各種的科學鑑證仍屹立不倒;聖經的預言不斷應驗,整個人類歷史直到現在還是不斷的照著預言而發展下去;聖經從來沒有修改過,一直以「神的話」、宇宙最高標準自居,但卻至今無人能證明其中有錯;聖經發生無比的能力,改變許多人犯罪的性格,改變許多時代,改變許多國家,改變世界的歷史;研究聖經的學科在世界上產生了數以萬計的博士學位;聖經人人可以研讀,人人可以明白,人人可以據之以辯。絕不含糊,絕不矛盾,絕不虛構。

3. 上帝勝佛陀
佛教本來是主張無神論的,佛教不承認宇宙間有一個超人的神,也不承認人類的命運操縱在神的手中。而人類的吉凶、禍福、成敗,完全操縱在自己的手中。聖嚴法師在「正信的佛教」中指出:「正信的佛教是沒有創世主的觀念,佛陀是人間的覺悟者,佛陀雖能覺悟世間的一切原理,但卻無能改變世間一切已有的狀態。」照佛教的根本教義來說,宇宙萬物無非是由「因緣所生,相依而起」,他們並不相信是神創造的。即使是現今中國傳統佛教信仰的人士所拜的佛與菩薩,也不是神而是一些所謂明白道理的人而已。在佛教的歷史裡,佛和菩薩這兩個名稱一向是極普遍地用來稱呼一些修行者。只不過後來大乘佛教將許多修行者加以神化了,變成許多想像出來的天上神佛和菩薩。

時至今日,中國傳統佛教信仰人士普遍的出現了一個怪現象,就是拜釋迦牟尼佛的人少之又少,拜如來佛的稍微多一點,拜觀音菩薩的又多一點,拜關公的更多,最多的是拜祖先和土地公,越低級的神就越多人拜,越高級的神就越少人拜。很明顯,這些人根本沒有尋求至高真神的決心。大家都是隨著風俗潮流和傳統的做法,只要大家一齊拜就好了,管他什麼高低級的神。為此,甚至有人拜鬼,拜石頭,拜大樹,無奇不有!

試想這樣的神怎能賜福給我們呢?如果這些神真的能賜福,必然只有大神才能賜大福,小神只能賜小福,因為大神的能力也大。這樣我們何不尋找一位至高至大的神來敬拜呢?基督教聖經所介紹的神就是至大至高的神,因為這位神創造了天地和全人類,整個宇宙萬有都是由祂而來,靠祂而立,最終的目的是歸向祂。祂的能力可以托住整個天地宇宙,祂的能力也能控制全人類歷史,聖經說,如果不得祂的准許,我們連一根頭髮也不會丟在地上,可見祂統管萬有的細微和能力何等大。所以聖經稱祂為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的神。而且祂還創造了時間,所以我們看見所在萬物都有開始和終結,只有這位神自己是無始無終的,是一位自古到永遠都活著的全能者。雖然這位神高高在天,但是祂卻願意與那些謙卑悔改歸向祂的人同在。祂愛我們,甚至差祂的兒子耶穌基督降世來拯救我們,叫我們脫離罪與死的轄制,將來可以在天上永享福樂,作神的兒女。由此看來,祂是至大的神,祂所賜的福氣也是至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