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4 12:20:53Johnson
閃燈 外閃技巧
用閃光燈攝影時,有一個定律一定要銘記在心:
「光圈控制閃光燈亮度,快門控制現場光亮度。」
(此定律建築在閃光燈發光量固定之前提下。)
閃光燈的發光時間都很短(一般模式下閃光燈約點亮1/15000秒
FP高速同步模式時,閃光燈點亮時間則與快門速度相同)
所以快門是1/125或1/30秒,對閃光燈這種「瞬間光源」所發出的光亮
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現場光不同,現場光我們把它視為「持續光源」
顧名思義,持續光源的光是持續不斷、源源不絕的,快門開多久、光圈開多大
都會對照片的曝光有著莫大的影響。
這種在閃光燈GN值、現場光測光值、光圈、快門、被攝物距離之間的複雜手動換算
隨著閃光燈的自動化與機身的TTL測/曝光普及之後
在以興趣為主的業餘攝影圈中已逐漸被忽略
在手動機身與閃燈的時代,閃光燈通常只有一種亮度(全光)
要控制閃光燈在照片上的曝光量只有兩種方法:1.閃燈加減光片 2.改變相機光圈
我們剛剛提到,閃光燈屬於瞬間光源,快門在這種狀況下已不具控制亮度的功能
(因為快門不管開多少,通過的光量都是一樣的。)
而光圈是改變口徑以控制通過光量,所以可以控制瞬間光源的曝光程度。
當時的閃光燈攝影流程大致如下:
對焦→對焦完成後得知主體距離→以閃燈GN值除以主體距離,或翻查閃光燈附表
以得知應使用之光圈值→構圖→拍攝。
快門速度則設於同步速度(1/60~1/250)上,即可獲得主體曝光大致正確的照片
(現在也還是有人這麼拍照,如仍有船長用六分儀導航一般。)
但是這樣出來的某些照片會有一個問題,就是主體曝光雖正確,但背景往往曝光不足
造成整張照片看起來相當不自然,於是「慢速同步」的理論被提出
使用慢速同步的流程大致如下:
機---------------------主體------------------------無限遠背景
首先相機對背景測光,得知背景的正確曝光值為1/60 f/4,此時相機對主體對焦
得知主體距離相機4m,此時欲使用一只GN32之出力不可調整的閃燈進行拍攝
將閃燈之GN值(32)除以距離(4m),32/4=8(ISO 100/21),便可得知在光圈值
f/8的情形下,主體可藉由閃光燈之光源獲得正確曝光所需之光量。
閃GN32
機f/8--------4m--------主體------------------------無限遠背景1/60 f/4
曝光正確
一般的閃燈攝影就做到這樣,但是這時若仍用1/60的快門拍攝,主體曝光正確
所需的f/8卻會使得背景曝光不足2格。
慢速同步就是利用倒易律(或稱相反則)的概念,在不更動光圈的前提下
放慢快門速度,讓底片吸收較多的現場光。
背景曝光正確所需的1/60 f/4,在光圈需設至f/8的前提下,要獲得同樣光量
需同樣將快門調慢兩格至1/15,此時情況就會變成
閃GN32
機1/15 f/8-----4m-------主體------------------------無限遠背景1/15 f/8
曝光正確 曝光正確
此時出來的照片,主體與背景都獲得了正確的曝光,所以看起來會自然許多。
在流程執行完畢之後,要控制主體/背景亮度,藉由不同快門/光圈的倒易律組合
便可達成。
主體曝光程度 背景曝光程度
快門調快一格 不變 -1EV
快門調慢一格 不變 +1EV
光圈開大一格 +1EV +1EV
光圈縮小一格 -1EV -1EV
快門調快一格,同時光圈開大一格 +1EV 不變
快門調慢一格,同時光圈縮小一格 -1EV 不變
軟片感光度每高一格(ISO 100/21→200/24)需將閃燈GN值乘上1.4
方可獲得正確的參考數據。
現在的電子TTL系統已經可以在瞬間處理類似的場景與狀況,改變主體/背景亮度
也可以藉由改變閃燈的出力來達成,而且比手動推算精準許多。
但是,在沒有電子系統輔助的情況下,手動閃燈/距離/光圈/快門的推算
往往還是一位專業的攝影工作者必備的技能之一。
「光圈控制閃光燈亮度,快門控制現場光亮度。」
(此定律建築在閃光燈發光量固定之前提下。)
閃光燈的發光時間都很短(一般模式下閃光燈約點亮1/15000秒
FP高速同步模式時,閃光燈點亮時間則與快門速度相同)
所以快門是1/125或1/30秒,對閃光燈這種「瞬間光源」所發出的光亮
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現場光不同,現場光我們把它視為「持續光源」
顧名思義,持續光源的光是持續不斷、源源不絕的,快門開多久、光圈開多大
都會對照片的曝光有著莫大的影響。
這種在閃光燈GN值、現場光測光值、光圈、快門、被攝物距離之間的複雜手動換算
隨著閃光燈的自動化與機身的TTL測/曝光普及之後
在以興趣為主的業餘攝影圈中已逐漸被忽略
在手動機身與閃燈的時代,閃光燈通常只有一種亮度(全光)
要控制閃光燈在照片上的曝光量只有兩種方法:1.閃燈加減光片 2.改變相機光圈
我們剛剛提到,閃光燈屬於瞬間光源,快門在這種狀況下已不具控制亮度的功能
(因為快門不管開多少,通過的光量都是一樣的。)
而光圈是改變口徑以控制通過光量,所以可以控制瞬間光源的曝光程度。
當時的閃光燈攝影流程大致如下:
對焦→對焦完成後得知主體距離→以閃燈GN值除以主體距離,或翻查閃光燈附表
以得知應使用之光圈值→構圖→拍攝。
快門速度則設於同步速度(1/60~1/250)上,即可獲得主體曝光大致正確的照片
(現在也還是有人這麼拍照,如仍有船長用六分儀導航一般。)
但是這樣出來的某些照片會有一個問題,就是主體曝光雖正確,但背景往往曝光不足
造成整張照片看起來相當不自然,於是「慢速同步」的理論被提出
使用慢速同步的流程大致如下:
機---------------------主體------------------------無限遠背景
首先相機對背景測光,得知背景的正確曝光值為1/60 f/4,此時相機對主體對焦
得知主體距離相機4m,此時欲使用一只GN32之出力不可調整的閃燈進行拍攝
將閃燈之GN值(32)除以距離(4m),32/4=8(ISO 100/21),便可得知在光圈值
f/8的情形下,主體可藉由閃光燈之光源獲得正確曝光所需之光量。
閃GN32
機f/8--------4m--------主體------------------------無限遠背景1/60 f/4
曝光正確
一般的閃燈攝影就做到這樣,但是這時若仍用1/60的快門拍攝,主體曝光正確
所需的f/8卻會使得背景曝光不足2格。
慢速同步就是利用倒易律(或稱相反則)的概念,在不更動光圈的前提下
放慢快門速度,讓底片吸收較多的現場光。
背景曝光正確所需的1/60 f/4,在光圈需設至f/8的前提下,要獲得同樣光量
需同樣將快門調慢兩格至1/15,此時情況就會變成
閃GN32
機1/15 f/8-----4m-------主體------------------------無限遠背景1/15 f/8
曝光正確 曝光正確
此時出來的照片,主體與背景都獲得了正確的曝光,所以看起來會自然許多。
在流程執行完畢之後,要控制主體/背景亮度,藉由不同快門/光圈的倒易律組合
便可達成。
主體曝光程度 背景曝光程度
快門調快一格 不變 -1EV
快門調慢一格 不變 +1EV
光圈開大一格 +1EV +1EV
光圈縮小一格 -1EV -1EV
快門調快一格,同時光圈開大一格 +1EV 不變
快門調慢一格,同時光圈縮小一格 -1EV 不變
軟片感光度每高一格(ISO 100/21→200/24)需將閃燈GN值乘上1.4
方可獲得正確的參考數據。
現在的電子TTL系統已經可以在瞬間處理類似的場景與狀況,改變主體/背景亮度
也可以藉由改變閃燈的出力來達成,而且比手動推算精準許多。
但是,在沒有電子系統輔助的情況下,手動閃燈/距離/光圈/快門的推算
往往還是一位專業的攝影工作者必備的技能之一。
上一篇:EV 值用法教學
下一篇:攝影器材重要還是後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