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8 20:46:48Katle and Joe

咖啡組曲——爪哇、瓜地馬拉和藝伎——的半日意趣



仲春的下午,到 La belle coffee 咖啡館小坐,得幸品嚐了三款各異其趣的咖啡,包括:、爪哇、瓜地馬拉和巴拿馬詹森莊園的日曬藝伎。這次際遇,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美感體驗。報告如下:

(一)、
先喝了爪哇。輕盈靈巧。小小的酸甜在口中溜轉,進而在嘴角引發忍不住上揚的微笑,直衝鼻腔。老師說這是無數小分子的水果滋味散發出來的。
唉,我在家煮掉整半磅的爪哇豆,都沒煮出這樣迷人的滋韻!
涼透,入口隨即引起一陣陣化開的漣漪,帶出酸、酥、麻,漸漸隱於無形⋯⋯。

(二)、
轉而喝一口瓜地馬拉。入口相對顯得略苦,隨即顯出渾圓感,然後化開,泛出略酸的甜韻,在舌頭後方如霧般瀰漫,漂亮又變幻萬千,好像霧氣和陽光交替演出。

涼了,略苦略酸。然後甜的滋味慢慢從嘴角滲漫開來,充滿口腔和鼻腔。身體感官感受的世界開始轉變。另一個屬於滋味、韻味、餘味和回韻、既真實又抽象的天地在意象(味)的時空中昭顯,在所有似有若無的滋味間打轉。
這才是咖啡!它不是在具體味覺上的各種滋味,而是這些滋味留下薄紗般的痕跡後所暗示的一個依稀含蓄的、藴藉的世界,如夏目漱石在《枕草》裡所說的:「‧‧‧‧是人的活力將動而未動的姿態。因為餘韻飄渺的存在於無法預測之處,方得以將含蓄的情趣傳諸百世之後。世上諸多尊嚴與威儀,潛伏於此一湛然的可能力之中。」
它不是停留僵止的,而是變化不已的,一如真實的變動不居的世界,由色相帶出來的,這就是「空」吧,真空妙有!可以感動而眼眶發熱!

(三)、
藝伎:
一入口,其豐富和曼妙非其它豆子可比,顯得更加藴藉而深厚,彷彿有實存的力量支撐著。
誠如簡介卡上說明的,不久生出黑胡椒的薄薄辣味,溫柔地摩挲口腔。

再入口滑順,一無阻隔地直通喉嚨,像陳酒的掛線感。

再喝一口,果酸,接著轉為蜂蜜和巧克力等的油脂感,圓潤絲滑。接著如潮水一波波的果酸衝激,帶出生津回甘以及微酸的糖球,含在口中。再慢慢化開,退散到顏面上。於是品嚐的體驗進入一個抽象的想像世界。

這是一支充滿戲劇性的咖啡,如我先前體驗的 ( https://mypaper.pchome.com.tw/joehauz_mypaper/post/1328800950 )。又好比孟子·盡心篇所言:「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其豐美的魅力不斷演繹,最終唯有指向「悲劇」。這是美的最高境地吧!這悲劇感並非壯烈的,而是含蓄藴藉的、緩慢的、默默的、悄悄地⋯⋯最後化為留在喉頭的一滴淚。
第一次,在咖啡中喝到靈氣。其轉變柔和又圓渾、又內蘊有力,如深海下湧動的水潮。
( 想帶回家慢慢喝。老師勸阻說,換了杯子就沒這滋味了。原來,這回用上的是咖啡館裡最好的 KMP 咖啡杯。)

(四)、
回頭喝一口瓜地馬拉。頓時變得彷如無味,但又有無味之味的變化。微微的灼熱感像爐子中的餘燼之火,忽閃忽滅。居然也有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味了。然後,滋味溢到唇邊,幾乎要流出口水。美,是這樣令人忍俊不止啊!

(五)、
再回到藝伎:
入口輕盈透明,然後酥麻生津,及一種帶苦的鹹味,似乎某種悲劇感逐漸溢漫出來,沾滿口腔。這不是到此結束的僵化悲劇,而是不斷重複演化、像一記記鐵鎚、或教堂的鐘聲,帶著震盪的餘音、餘味,召喚無盡的慈悲與同情。
再咪一口,一陣體貼的酸意,顯示了解的同感,慰藉我們心靈所感的世界,充滿了同情與安慰。
所以,它不僅僅止於悲劇。而更含有對悲劇的撫慰、鼓勵、超脫和轉化。那就是「愛」吧!愛,包含所有的一切:善與惡、好與壞、幸與不幸、順與逆。

這是我喝過最圓滿如實的一支咖啡,也是我最靈秀的一次品飲體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