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8 09:49:26紫薇花開

宋金時期

在兩者的結合中,有時是在辨證上作用的絕對一致,這就增加了辨證的準確性,有時因角度不同,所得各異,但可以相輔相成,充實辨證,有時是只有一種有診斷意義,亦就解決了辨證問題,有時是脈舌相反,經過分析可以對病情得到進一步的認識,所以合理的結合是使脈和舌都能發揮它們的優勢,并且形成完整的、更大的優勢。
  宋金時期,舌診已越來越多地引起醫家的重視,如朱肱在《活人書》中說:“背惡寒有兩證,三陽合病背惡寒者,口中不仁,口燥舌千也。少陰病背惡寒者,口中和也,以此別之。”前者屬熱證,后者屬寒證,是以口干舌燥之有無來分辨熱證和寒證。錢乙在《小兒藥證直訣》里提出“弄舌”這一舌態。他說:“脾臟微熱,令舌絡微緊,時時舒舌,治之勿用玲藥及下之,大病未已,弄舌者兇。”弄舌主熱板動風,或正氣欲絕之候。尤見錢氏對舌診的觀察非常仔細。
  郭雍著《傷寒補亡論》中指出,舌苔干燥,皆是熱鄆傷津的表現。他說:“胸中煩躁,心中懊儂,舌上燥渴,脈沉滑者,皆熱證也。”又說:“病人口燥,舌干麗渴,其脈尺寸俱沉者,少陰受病也。”又說:“厥陰經緊則引舌與卵,故舌卷而囊縮;若緩則舌萎,聲不得前。”郭雍不但將舌的不同變化作為鑒別證候的虛實寒熱的重要方法之一,并將舌診與脈診結合起來,使脈舌統一。李東垣從脾胃論的觀點,反復提出舌診與脾胃的關系,如指出飲食不節,可以引起舌干燥;肝氣橫逆克伐脾胃亦能引起舌干燥,脾陽不提也可以弓起舌干,雖熱同是“舌干”,但可以出現在不同的證燥之中,臨床上需要細心鑒別,在客觀上起到了強調綜合分析辨證的重要意義。 向您推薦:隱形眼線  台北接睫毛  四物湯  

上一篇:在分類學方面

下一篇:舌乃心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