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8 10:48:51jiehun

專傢:老年醫學問題如不及時解決將消耗改革紅利|老年醫學問題|養老

專傢:老年醫學問題如不及時解決將消耗改革紅利|老年醫學問題|養老


  院士聞玉梅:“醫老”搞好瞭,養老將有所緩解

  我國老年人將近一半處在患病、帶病的狀態,近三分之一老人長期活動受限,14.1%的城市老年人生活起居需要照顧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錢賀進、特約撰稿丘美芳 | 上海報道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等十餘傢單位的科研人員正在推進長三角地區“健康老齡化發展的戰略研究”項目,這是江浙滬的院士們為養老問題進行的前瞻性思考之一。

  由這一研究,提出瞭“醫老”問題,即老齡群體疾病的預防、醫療、護理及康復一體化的設計與服務。雖然老年人是最需要醫療健康機構的人群之一,但是專業化、專門化的老年醫學機構在中國的城市中還鮮見身影。

  按照居傢養老的原則,與強調養老院數量相比,老年醫學機構為代表的配套體系建設顯然更具有現實性。

  “健康老齡化發展的戰略研究”總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聞玉梅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專訪時強調,老年醫學問題既涉及老年人自身、傢庭,也會影響整個社會和國傢。

  她還提醒,除瞭政府投入,企業也可以在老年醫學產業的發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老年患病人群將消耗改革紅利

  《瞭望東方周刊》:你們為什麼要開展“醫老”的研究?

  聞玉梅:我們國傢的老齡化不可避免。長三角特別是上海進入老齡化最快,最近公佈的數據顯示,上海27%以上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社會未富先老。

  為應對老齡化,國傢采取瞭很多措施,如社會保障、補貼、投建老年護理院等方面,這些投入主要集中在養老。

  我們認為,僅僅養老是不夠的,還要重視“醫老”。根據第四次國傢衛生服務調查報告,我國老年人將近一半處在患病、帶病的狀態,近三分之一老人長期活動受限,14.1%的城市老年人生活起居需要照顧。這些耗費瞭社會、傢庭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我個人的觀點是,“醫老”是基礎,“醫老”搞好瞭,養老問題將有所緩解。一些發達國傢也有老齡化問題,但他們有較好的醫療保障體系。而我國醫保制度還不成熟,提倡“醫老”,就顯得十分必要,這將大大減輕國傢、社會、傢庭的負擔。

  《瞭望東方周刊》:老年醫學問題如不及時解決,對社會有什麼影響?

  聞玉梅:老年群體多患慢性病,病程長、難以治愈,這占用瞭大多數的醫療資源。僅以2002年的數據,我國約10%的65歲以上老人耗費瞭近30%的醫療總費用。

  我國60歲及以上人群高血壓患病率為72.4%,明顯高出其他年齡段人群的高血壓患病水平;老年癡呆患者的增長速度也是發達國傢的3倍,到2006年約有500萬患者,每年新發病例30萬。2010年全球用於癡呆的費用高達6010億美元,占到全球GDP的1%。

  所以,如不及早、全面地推進老年醫學,進行有效的預防、診治與轉化型科研,大量患病老年人群的治療費用將顯著消耗我國改革的紅利。這不僅是導致我國經濟負增長的要素,還會給患者及傢庭帶來經濟、精神的嚴重負擔,最終不可避免會影響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老年科遲早要單列出來

  《瞭望東方周刊》:老年醫療與其他傳統醫療有什麼不同?

  聞玉梅:老年人常常同時患有多種疾病,而且比較虛弱,住院時特別容易感染醫院的細菌和病毒。

  我一個學醫的好朋友,比我年紀還大,摔瞭一跤,傢裡要送他去醫院檢查。他扳住門死活也不願意,後來勉強被送去瞭。幾天後在醫院細菌感染,醫院內細菌多,且多數是耐藥菌,老人抵抗力又低,沒過幾天肺部感染。感染後使用抗生素,因老人腎功能較差,導致腎功能衰竭,不久去世瞭。本來隻是骨折,住院後急轉而下,現在人也沒瞭,錢也用瞭,傢屬還十分內疚。

  其實醫院細菌監測、消毒,對老年病房更嚴格一些,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所以發展老年醫學必須強調老年醫學學科的發展。我常常這樣比喻,以前兒科和內科在一起,後來發現兒科的生理、疾病的病理、兒童的代謝、采用的藥物劑量和種類、治療方法等等都與成人不同,所以把兒科分瞭出來。

  要前瞻性地看老年科的設置與發展,這麼多老年人不容忽視。現在沒有重視起來,若幹年後老年科遲早要單列出來的。

  《瞭望東方周刊》:我國的老年醫療處於什麼樣的水平?

  聞玉梅:我國的老年醫療還處於起步階段,缺乏一個完整的老年醫學科。多數醫院老年醫學科基本上局限於幹部保健,看病的人也比較少,無法實現群體性的預防及治療功能。

  我們希望更多的老年群體都能得到合理的預防、保健、治療、康復。“醫老”應該前移到預防,下移到基層。現在的社區衛生院、傢庭醫生,都應當進行老年醫學的培訓。所以在現有醫療體系下,要有老年醫學的發展。

  “醫老”、養老應該有國傢層面的統一領導或協調機構,錢、人、物應有綜合管理。“養老”和“醫老”的管理現在多元化,民政部門、人保部門、衛生部門、發改委等等都在管。培養護理人員、建床位,錢花瞭很多,卻往往因各個部門之間缺少協調機制,出現瞭多頭管理,有的越位,有的缺位。現在艾滋病還有一個統一的協調機構,養老、“醫老”完全有必要統一領導,頂層設計、提高效率,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護士都不願意做老年醫學

  《瞭望東方周刊》:據你們調研,上海服務老年醫療的醫院和科室有多少?老年科的醫護人員多嗎?

  聞玉梅:上海的老年醫療機構資源少,需求太多,難以滿足。到2012年底,上海有5傢老年專科醫院,當年住院的有16643人次,床位周轉非常慢,遠遠無法滿足需求。上海市43傢三級醫院,有22傢設立瞭老年科。

  現在很少人願意在老年醫學科工作,它沒有獨立的培養、晉升體系,大傢都願意去心臟科、腎臟科、血液科等等這些開刀的科室。

  按現有的職稱評價體系,老年醫學科的醫生因為看來工作比較普通,成果不突出,在現有的競爭體制中難以晉升。實際上,老年科觀察老年人的疾病特點,更需要廣博的醫學基礎知識、細致的觀察與關心。也需要科研,國外像抗衰老、老年免疫,都是高層次的科研。

  包括護士,手術室的護士錢最多,老年醫學的護士誰也不願意做。我們調查過,摔跤、走失,這些責任重大,是醫護人員最怕的。

  老齡化在中外都是普遍的問題,中國尤其嚴重,國傢要讓老年醫療的護士們看到今後的發展。老年護理工作十分辛苦,上海的護工都是江西、山東、安徽等地方招來的,招聘非常難。對於護工應當也有培訓、也有資質。社會急需這樣的人才,做得好的,解決戶籍問題,哪怕逐步放寬,讓他們看到有前途,得到尊重。

  國傢應該看到這些,需要出臺政策,使老年醫學成為獨立學科。有與老年醫學相適應的考核晉升體系,包括老年醫學的臨床、護理、預防、檢驗以及不同層次的科研。

  《瞭望東方周刊》:高校設置老年醫學學科的多嗎?老年醫學科研能力如何?

  聞玉梅:目前設置老年醫學學科的高校很少,剛剛起步,很少受到重視。老年醫學教育也相對滯後,我們自己有個博士點,但還沒有真正根據需求建立起來。

  老年醫學的基礎、臨床研究,無論醫院或社區,通常均以研究某一種、某一類疾病為目標,忽略瞭老年人同時患有多種疾病的本質。同時還存在抽樣不適、樣本量偏小、不同單位間重復進行等多種問題。 

  我國缺乏有價值的研究論文,至今尚未在國際權威雜志發表老年醫學的重要論文。因此需要有關方面列為重大項目,提供必要的科研經費,改變目前“小打小鬧”的分散型研究。

  《瞭望東方周刊》:我國老年醫學科要有所作為,必須靠科學研究,老年科研該怎麼做?

  聞玉梅:老年醫學具有綜合性的特點,需要針對老年群體疾病在預防、診斷、治療、護理、康復等方面設立不同層次的科研計劃,既要有研究基因、分子等的高水平科研項目,也要有一般群體性的調查項目,並給予資金支持。

  我們這次調研發現:20歲至40歲的人群,患糖尿病的比例較高,高血壓的排名還比較靠後;40歲至60歲人群裡,高血壓跑到瞭第二位;60歲以上人群中,高血壓排到第一位瞭。這些是怎麼回事?該如何預防高血壓?等等,都需要用科研去論證,進而向公眾大力地宣傳。這些科研可能無法發表於高端的醫學雜志上,卻是極有價值的。

  “學區房”向“醫區房”轉化的新動向

  《瞭望東方周刊》:企業的力量可以推動老年醫學的發展嗎?

  聞玉梅:企業都想賺大錢,對進入新興行業比較謹慎,所以現在對健康老齡化產業的投入較少,還有一些是沒有資質,卻在忽悠老百姓的。但不可忽視的是,未來這會是一個經濟增長點,企業可以將其列入戰略考慮。

  目前少數房產開發商已將老年公寓與老年保健相結合,在建造老年公寓時免費為社區衛生服務站建造房屋,支持他們與三級醫院結盟,出現瞭“學區房”向“醫區房”轉化的新動向。

  健康老齡化要發展相應的企業。保健品多,錢也花瞭不少,卻魚龍混雜。要有個評估,制定準入標準與資質認定,定期考核,給以稅收減免的政策,這樣願意做的企業可以形成品牌效應。

  老年人的藥也沒人做,現在好多藥瓶上都寫著“老年人慎用”。老年人腎臟功能較差,用藥與年輕人不同。華東醫院院長對我說,他們把一片藥掰成8片給老年人用。

  老年人的疫苗,效果到底怎樣?進口的是不是我國老年人需要的?都需要研究。

  這些都是些實在的問題,也是可以拉動內需的新興產業。做好瞭,對養老醫老是省錢的,企業是賺錢的,老百姓錢也花到刀刃上,不被蒙蔽。

  對於“健康老齡化發展的戰略研究”,目前我們的中期報告已經完成,總體報告預計於2014年10月完成。由於我們精力、時間和財力有限,所以調研隻是長三角的城市,對社區醫院、養老機構、老年人等進行瞭問卷調查及個別訪談。雖然有局限性,但研究方法今後可供其他地區參考。

  我們就想把“醫老”的戰略意義提出來,各個地方可以結合自己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來考慮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