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5 08:31:10jerrykang4377

最有味道的記憶10

當時電視節目不多,迷看布袋戲是很多小學生共同嗜好。尤其黃俊雄的雲洲大儒俠史艷文上演後,孩子們口耳相傳,為這史無前例的電視節目推波助瀾,頓時變成共同話題。

隨著劇情進行,代表人物一一出場。史艷文與藏鏡人之間的恩怨叫人緊張。劉三、二齒、真假仙的露臉令大家噴飯,競相「哈麥!哈麥!」的。之後三缺浪人的追風冠,手持頭冠擲出當武器,取惡首極,給了同學靈感,用大小衛生紙糰覆上手帕,繫上橡皮筋做成有髮束的人偶頭像,剪中空圓紙板做冠,一側縛上衣夾做手,模仿三缺浪人取冠射出的動作,幻想著替天行道。

因為布袋戲播出時間在正午時間,我們回家吃午飯(當時沒有營養午餐,遠一

點的家裡送便當,近的就走回家吃。),正好邊吃邊看,等播完已經一點了。匆匆奔回學校已經遲到,大門小門導護生列陣登記,不好意思告之自己也是導護生,請求特別通融。

也曾於執星當週忘了,趕到學校時,驚見「小辣椒」已忙著在登記遲到同學。

「不知道會不會被同學登記?」當時真的很怕同學大義滅親。

不過很幸運地,她看到同村同學,沒覺得奇怪或責怪,反而又露出神秘微笑,只給了個眼神交換。我趕緊取出臂章,假裝上前幫忙。心虛的導護生,不知道欠了多少人情。

因為布袋戲吸引著小孩,不知不覺影響到他們的思想,造成教育上的問題。

例如作文題目「我的志願」,在那個戒嚴時代,寫當個工程師、音樂家、企業家是正常,寫當國父、總統被糾正小心,寫當史艷文、藏鏡人就大條了,當局就開始整頓了。。

不及格的導護生沒受影響,腦袋空空,腹笥甚窘,只能邯鄲學步,能擠出正常寫作方式已是用盡腦汁矣!

倒是我的閩南語聽力在耳濡目染下功力漸增卻不知,加上陪老媽看楊麗花歌仔戲,任督二脈無形中被打通,十之八久能聽懂閩南語,如有人用閩南語說悄悄話,是保不住秘密的。

閩南語聽力在不知不覺中養成,是日後偶然中發現的。那是在岡山時,有一次同事與我聊了很久,突然:「啊!不好意思!我不知道你能不能聽懂台語?」

原來他用閩南語說,我回以國語,二人交談多時後,為其發覺不對勁,好像在雞同鴨講,有點不好意思,才趕緊問的。

「沒問題啦!我們都聊了這麼久。不是嘛!」

在生活中學習母語就這麼簡單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