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1-11 01:09:36珠穆朗瑪

泰姬瑪哈

七月該是印度的雨季,卻由於大氣的反常,從我來後就沒下過一滴雨,日頭像個火球般的高高在上,無情的燃放出攝氏四十幾度的氣溫,卻還遠遠的低過五月的五十幾度,這樣的高溫對於已經生長在亞熱帶的我來說還是熱得不可思議。「炎熱使人惰落」,炙熱、貧窮、骯髒、神秘、是印度一直給予世人的印象,除此之外我的印度印象中原是多了一份美麗,它來自俄國國民樂派音樂家高沙可夫的「印度之歌」,這首迴腸盪氣的小提琴協奏曲陶醉著全世界的古典樂愛好者,隨著音樂讓人幻想著印度的美麗,旅行歸來後使我懷疑高沙可夫著作「印度之歌」時是否來過印度,是否當時的印度比起現在的印度要優雅得多,或是他所生活的都是富裕的上流社會,才有如此脫俗的驚世之作,對於我來說,在印度旅行的日子裡接觸到的都是升斗小民世俗大眾,每日見聞令我心中那份來自高沙可夫音樂的美麗已不知覺中稀釋怠盡。

我此行唯一的目的是世界七大建築奇景之一的泰姬瑪哈。
Taj Mahal 泰姬瑪哈陵,又被喻為人類的「大理石之夢」,位於印度北方邦蒙兀兒帝國時期的首都「阿格拉」,貼著亞穆納河的阿格拉距離印度首都「德里」約二百公里(車行印度的公路需時五、六小時)。

蒙兀兒王朝國王沙賈汗Shan Jahan與妻慕塔芝馬哈Mumtaz Mahal結璃19年感情甚深形影不離,泰姬生育14名子女,西元1630年,39歲時難產死前沙賈汗承諾泰姬建造陵墓並終身不再娶。泰姬瑪哈陵使用印度西部靠近巴基斯坦邊境名為馬克拉納Makrana的地方所產的大理石所建,這裡所產的大理石潔白、堅硬、不吸水,動用了兩萬名工匠耗時22年才完成,其工程的完美無可挑剔,建築比例角度和諧無缺,為蒙兀兒帝國時期的顛峰藝術傑作,完工後,沙賈汗命人剁去了所有工匠的手指,以防其再造出相似之作;沙賈汗的晚年被其子篡位並幽禁在阿格拉城堡,日夜晨昏只能由窗口遙遙望著泰姬瑪哈陵的心愛妻子,沙賈汗逝世後與妻同葬泰姬瑪哈陵。

陵區佔地甚廣,花木扶疏的前庭外院,蒙兀兒式的內院,長方型的水池,在沒有電力的時代是用物理原理使各個水道有著高度相同的噴泉,噴水停止時,泰姬瑪哈陵的倒影映在水中,最是美麗,據說美國華盛頓D.C.的林肯紀念堂也是依照這個設計所建;建物本身,東西各有同一式樣的兩座清真寺遙遙相對,陵寢為高250呎之圓頂建築,內裡均以各種寶石鑲嵌(蒙兀兒王朝沒落時,鑲嵌的寶石被竊盜一空),棺木居中,主建物四個角落立有四座高聳尖塔,為了預防地震時高塔會危害到陵寢,四座高塔都向外圍傾斜12度。陵寢地基深166英呎,正殿下鑿有18個水井,井中放有一層石頭,再一層質地越泡水越堅硬的木頭,整座建築就如漂浮在18口井上,以發揮防震的功能。

泰姬瑪哈的美麗令人嘆為觀止,隨著晨曦、朝陽、烈日、黃昏、夜幕,都反射出不同的色彩,時而潔白,時而奶黃,時而粉紅變幻莫測。

Discovery頻道曾經有過一個節目,述說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空軍接到命令炸毀泰姬瑪哈陵,當時一名受命的飛行員在節目中現身說法,當轟炸機已經向建物俯衝下去,眼前懾人的美麗震撼他興起抗命之念,才保住了泰姬瑪哈陵,留下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也給這個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留下了證據。

印度詩人泰戈爾Tagore形容泰姬瑪哈所代表的愛情:
“tear on the face of eternity” 臉上永恆的淚珠

Taj(皇冠)Mahal(宮殿)

泰戈爾的詩中:「你給無形的死亡戴上永不凋謝的王冠」,泰姬瑪哈陵的形狀正符其意的就像是一尊皇冠,這應該是沙賈汗當初授與設計者的本意,他要實現對妻子的承諾,把妻子死亡悲哀的淚滴永遠留存,並尊為皇冠,其情之深令草木皆泣。

只是這一滴愛的淚珠太過昂貴。


泰姬瑪哈陵
門票USD20
踏上整個主建築體要脫鞋,地上很燙,最好帶雙襪子以免腳會燙傷。
大門入口和內庭入口要經過兩次搜身、搜包和金屬探測,危險物品、打火機、食物、口香糖都不得攜帶入內。


【印度人種】

印度人中有黑、棕、黃色人種,男子身材有強狀魁梧,有貧弱削瘦,
也有因生活優沃,體質遺傳良好,不一而足,「複雜」原本就是印度
民族的特色,綜合起來可以分為四大類:
(一) 印歐民族,膚色較為白皙,早年由西北山區入侵,與當地
原住民「達修人」混居。
(二) 原住民「達修人」。「梨具吠陀經(早期的梵文經典)」
中將達修人描述成黑膚色的人種,本磐據印度西北部,因外族的入侵
,勢力減弱而逐步退往印度南部。
(三) 雅利安人,以印度西北及恆河平原為勢力範圍。
(四) 蒙古人,在奧里薩和比哈爾兩邦都有不小的影響力,活動
範圍在中印一帶,以喜馬拉雅山區與東北高地為領域。
雅利安人與蒙古人,這兩支民族與東南亞民族頗有來往,受影響很深,
至今居民仍和馬來群島上的土人圍著一樣的布裙,人種中不乏身材短小
之輩。
今日南印居民皮膚黝黑,鼻子寬平,一頭自然捲髮,曾被懷疑與黑人混
種。另有一支純黑人血統,居於安達曼群島,和印度本島鮮有來往。
因為地理環境和外族的入侵,促成了異族混居,結至今日之印度人,誰
也無法指出何為純種,何為不純。根據記錄記載,印度人的膚色深淺與
身份的高貴沒有絕對的關係,出身的貴賤分明完全來自「種姓制度」
(其淵源來自宗教),路邊小販和乞討者很多都是淡膚色的人,居於美
國膚色淺的印度人會歧視膚色深的印度人應該是膚色淺的人天生的優越
感,事實上,能夠來到美國之印度人大概都不是一般人。

宗教信仰是印度傳統社會最重要的一環,世界的四大宗教印度教、佛教
、回教、基督教並存發展於印度,古時的印度是耆那教與錫克教(男子
一生不剪髮,用長布包裹長髮後盤在頭上,像個眼鏡麵包的單邊)的發
源地,祅教與猶太教也以印度為避難所,經歷至今,這些異教已融入印
度社會,讓印度成了是地球上各大宗教的匯集之地。
80﹪的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佔比例之大宗,剩下20﹪是其他宗教,即使
是比例很小,以人口的百分比計,數目也是龐大得嚇人,宗教是否有地
域劃分,所有的資料都沒有顯示。
印度國旗上的三個顏色,橘色代表印度教,綠色代表回教,白色則是其
他宗教的象徵。印度教與回教為主要之宗教,應該是正確的說法。
泰戈爾所著的印度國歌,對印度各種不同宗教信仰有所禮讚:

向著至上的神靈呼喚----「只要您一聲呼喚,所有的印度教徒、佛
教徒、錫克教徒、耆那教徒、祅教徒、回教徒以及基督教徒,都會應聲
前來圍繞在您王座四周,並以無限真愛共同織成璀璨絕美之花環,獻給
至高無上的您,聊表心中無限崇敬之意。」

這樣的國歌,繁族備載,苦心績慮的不要得罪任何一個教派,不挑起任
何人的不滿,泰戈爾,您真是用心良苦,用心良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