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01 12:44:35吳冠德

隨寫<教父>

  許多人一聽到「教父」(Godfather)這個名詞,往往就會聯想到「老大」、「龍頭」的意義;例如有本書名為<閱讀張忠謀:半導體教父的成功傳奇>的書,從書名我們可以知道張忠謀就是台灣半導體界的龍頭。

  但「教父」這詞原本並沒有「龍頭」的意味,它是天主教上的一個用詞;教父就是你子女在宗教上的監護人。為什麼「教父」會演變成帶有「龍頭老大」的意思呢?那就要從作家馬里歐‧普佐的小說-<教父>,以及導演法蘭西斯‧柯波拉的電影-<教父>說起。

  當<教父>這部描寫紐約黑道家族的電影於一九七二年上映後,造成了全美轟動及熱烈討論,而原本不見經傳的義裔作家馬里歐‧普佐也因此一夕成名。至於影星馬龍‧白蘭度所扮演的教父角色-維多‧柯里昂,更是成功地描繪出黑手黨老大的形象。維多‧柯里昂不僅是家族的龍頭,更是許多人的教父;只要你像尊敬教父般地尊敬他,他就會盡力替你解決問題。就這樣,宗教上的教父有了另一種世俗的意義。

。教父(維多‧柯里昂)與新教父(麥克‧柯里昂)

  身為第一代教父的維多從未展現憤怒的一面,因為他知道一旦生氣就會失去判斷力,造成無法挽救的情況;他說:「Never get angry . Never make a threat . Reason with people.」甚至當他的兒子桑蒂諾被敵人槍殺後,他也忍痛地召開紐約五大家族會議,以確保家族不會再受到更大的打擊。所以維多是個很小心謹慎的人,他這樣對他的小兒子麥克說:「I spend my life trying not to be careless.」他認為:「Women and children can afford to be careless , men cannot.」

  而麥克則多次在眾人面前發怒,甚至還因為太過激動而住進醫院。我想可由成長環境來解釋兩人在控制脾氣上的差異性。當維多還是個孩子時,父親便因為得罪了西西里當地的黑手黨領袖而遭槍殺;而他母親為了保存兒子的性命,將他送到了美國。所以維多是在異鄉環境中獨自成長、在叢林法則中自我摸索,也或許這樣,不同於自小受家族保護的麥克,他更能體會謹慎的重要性。

  維多雖然是黑道老大,但卻極重視家庭觀念,他說:「A man who is not a father to his children can never be a real man.」維多的妻子與兒女都很愛他而非敬畏他。而麥克與他的妻子(凱)卻處在衝突的狀態,凱不滿麥克違反退出江湖的承諾;她甚至打掉肚中的第三胎,因為她不想他們的小孩有個滿手血腥的父親。

  但別以為維多是個好丈夫,就認為他會讓妻子插手家族的事務。在柯里昂家族中,男人是佔有絕對的威權,他們的大男人主義認為女人需要受到保護,但女人並沒有資格與能力參予決策過程。

電影中的小細節:
1.維多‧柯里昂在與人對話時,很喜歡用手指觸摸下巴。
2.麥克‧柯里昂有很多喝開水的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