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中秋夜在獅球嶺
15的月亮17圓, 今天農曆8月17日出遊, 恰好避開兩天前中秋日的喧囂與烤肉造成的空氣污染.
搭火車到基隆, 沿著中山一路, 成功市場上獅球嶺砲台, 山頂上的涼亭觀景區恰好
在中興/大業隧道的正上方, 視界展望甚佳, 這也就是今晚賞月(夜景)的最佳地方.
港區裡貨輪忙碌的進出, 裝儎卸貨; 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車陣, 顯示著台灣蓬勃
離觀景涼亭約100公尺的地方有一座古砲台, 清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法國海軍提督孤拔率領軍隊攻佔基隆,當時主持北台灣防務的劉銘傳,為了鞏固北台灣海防,曾請英國技師幫忙建造數座砲台,獅球嶺砲台即屬於其中之一。獅球嶺砲台地處最內部的防禦戰線,擁有控制整個基隆港的良好視野,也是控制敵軍進入台北盆地的重要砲台。
中法戰爭之時,義軍統領林朝棟率軍駐守獅球嶺,與法軍相持八個月之久,使得法軍無法向台北盆地前進。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乙未割台之役,日軍從澳底登陸,直逼基隆港。當時的守將提督張兆連、道員林朝棟及義勇胡友勝等先後駐防於獅球嶺砲台。經歷了這兩次的戰役,增添了獅球嶺砲台的歷史價值。
獅球嶺砲台於日治時期荒廢至今,不僅是大砲遺失,連營舍等相關建築也所剩不多。現在較為完整的僅存有一座砲座及一座石造指揮所。營舍是以石拱砌成,平面近似正方形,內部設有房間及相通的走廊。西側砲台的砲座為鐵水泥所造,呈扇狀形地面,有放射狀的排水槽,前面為中央較厚的孤形子牆,砲座面對東北,正對基隆港口,有萬夫莫敵之氣勢,現在被列為台閩地區市定第三級古蹟。
清光緒十一年台灣巡撫劉銘傳主理台政時,積極建設台灣,推行洋務運動,並力倡設置鐵路。光緒十三年(西元一八八七年)獲准設立「全台鐵路商務總局」。鐵路開工後,首築基隆經台北至新竹一段,其中位於基隆獅球嶺的隧道工程最為艱鉅,從光緒十四年春動工至十六年的夏天,前後耗時達三十個月始鑿通。
獅球嶺隧道全長約二百三十五公尺,據文獻記載,當時因土質複雜,北段為堅硬的岩石,南段為潮濕的軟土,開鑿極為困難主要的工匠多係徵調兵工,另又聘請了數位英、德工程師為顧問。隧道中以磚或石塊砌成半圓拱,直徑約四公尺,內部路線略呈弧形。隧道南囗外觀以紅磚砌成,並由劉銘傳題額「曠宇天開」,左右之對聯日:「十五年生面獨開羽毅飆輪,從此康莊通海嶼;三百丈巖腰新闊天梯石棧,居然人力勝神工」,說明了當年以人力開鑿的壯舉。二十世紀初年由於鐵路改道,獅球嶺隧道才漸遭荒廢。近年為了保存維護這處深具歷史文化價值的古蹟。被列為台閩地區的三級古蹟。 |
繞完了山路與古蹟, 走回涼亭觀景區, 等待黃昏的來臨. 西北方天際的雲霞, 被落日炒弄得非常耀眼燦爛.
此美景只持續約5分鐘, 在同一地點拍照的同好錯失良機, 頻呼 可惜! 可惜!
月亮從西北方位, 冒出於山頭上, 使我聯想到以前背過的一篇文章(回家查資料):
前赤壁賦 ---宋.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於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蕭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 . . . . . . . . . . . . . . . . .
月影的光暈與港區的霓虹燈光交互輝映, 使得這2007中秋在獅球嶺的份量與去年, 前年中秋的activity等重了. (去年: 2006中秋在合歡山, 前年: 2005中秋在九份茶壺山)
上一篇:20 9302007雲彩遊戲
下一篇:18 石梯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