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七十大壽
以前讀到那些關於時光流逝的詩詞,像《莊子·知北游》里所寫最為傳神: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從字面上來看,說是人之一生,與天地相比,是何其短暫,就像是站在門後往門隙外看出去,一匹白馬從門前經過那樣快,稍不注意也許都注意不到。
傳神則傳神爾,但是小時候讀來,也覺得誇張,就算快,也不可能快成這樣吧。所以那時候常常會跟什麼“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之類的詞語搭配著用,什麼時候想寫時光飛逝,勸人珍惜時間爭分奪秒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把這幾句話給用上,那怎麼也能得一高分。
如今,已過不惑之年,再回頭看這前半生,這句話似乎一點也不誇張。回憶是種奇怪的機制,你完全不知道它是如何運作的,什麼東西是重要的必須要記住的,什麼東西是不重要的是不需要記住的,似乎也是半點不由人,有些看似是無關緊要的回憶,也許對你來說極其重要而你完全不自知,它會如同鉻印一樣刻在你的腦海裡,而你完全不知道為什麼,但是我總覺得,那一定是有意義的。
比如說到回憶,說到時光,我大腦里第一個浮現的一個回憶,是小時候,應該還是讀低年級小學或者大年級幼兒園的時候,大概是某一年的中秋節後沒幾天,某天下午放學,我沒回家,我跑到舅父家裡去了,那天晚上就睡在舅父家,我其實有多喜歡去舅父家呢,印象中那天晚上似乎是睡在舅父家的客廳里的沙發上,一點都不舒服,舅父一家人都各自回房間里去睡覺了,我估計在跟著表兄睡但是我又不想睡,於是爬出來在客廳里睡,印象中迷迷糊糊是客廳里似乎點著很暗的小夜燈,或者是某個電器上的小指示燈,那點紅得刺眼的亮,穿透了整個漆黑的客廳,在那暗夜裡撓得我有點隱隱作痛。
第二天去上學,我是自己走路去上學的,為什麼我會記得是中秋後的幾天,因為那天突然變得很冷,極冷的那種,我穿著單薄的夏衣凍得瑟瑟發抖,舅父還是舅母拿了一件表兄的舊西裝給我套上,讓我一路上要小心,我說好,吃完早飯就往學校走,大概是時間還早,所以那一路我走得晃晃悠悠一點都不著急,而我現在印象最深的,是走過了後巷池那邊,我靠著牆追著陽光走,記憶里那天的陽光是那種暖色的泛黃,我現在還能記得陽光穿透了衣服帶給我身體上的那種溫暖的感覺,就是那種溫暖,消解了我那身瑟瑟發抖的冰涼。
那個記憶,現在偶爾還是會想起來,尤其是只要聯想到時光,聯想到光陰,聯想到冰涼,聯想到溫暖,聯想到瑟瑟發抖……好像這許多原來那麼抽象的概念,在那個記憶里都變得具象化了。比如一寸光陰,那斑駁的陽光被各種房子的高低錯落裁剪成灑落在地上的模樣,有竪有橫,有長有短,我也許是我所理解的一寸光陰最具象的第一個印象了;又比如說時光,那個回憶里時間似乎是還是很寬裕的,而陽光帶給我溫暖,我記得我會盡量呆在陽光里更久一些些,只為了貪婪半縷暖意,那個回憶里有時間的概念,還有光,所以時光時光,似乎也變得具體了許多。
我說,不知道為什麼,只要想到某某某,就會立刻想起這個回憶,如果鉻印閃現,也許可能不知道為什麼,但是它終歸是有意義的。
這個回憶,如果真的是小學低年級,或者是幼兒園的高年級,那麼大概就是六七歲光景了,那麼距今,大概也得三十五年往前的事情了,我不記得那天上學之後的任何事情,我甚至不記得那個回憶前後的所有事情,但是我記得這件事情,我甚至還能想起來那時候的陽光在地上錯落有致的模樣,陽光灑在後巷池水面上然後寒風吹皺池面時那波光粼粼的模樣,我甚至還能記得來陽光曬在皮膚上的那種由皮膚傳導給肌肉再傳導給骨血的那種熱量傳遞……
所以,這個記憶對我來說,其實有什麼意義呢,我不知道,但是我記得,並且歷歷在目,甚至歷歷在身,現在想起來,就像是昨天發生的事情一般。那麼這已經過去了的幾十年間,又算是什麼呢?不正如莊子說的那句,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嗎。
快,極快,時間過得,確實極快;忽然間,已浪蕩半生。
今天,是父親的七十大壽,所以頗生感嘆,人生七十古來稀,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可能是爺爺七十歲的時候聽他說的,那時候小夥伴里,有七十歲的爺爺奶奶的,似乎很少,所以那時候的古來稀,似乎還能說得過去。所以爺爺七十歲那年,我才出生沒多久,我怎麼可能記得。印象中,七十古來稀,一直以來都覺得就是用來形容爺爺那一輩的長者,怎麼這轉瞬間,已經用到我們的父輩身上了,怎能不感嘆一下人生在世,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呢。
自杜甫在《曲江二首》中寫下的千古名句——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古稀”便成為七十歲的代稱,後演化為“古稀壽”,“大壽”。傳統有五福: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其中又以“壽”居首位,古人認為長壽是福祿的基礎,是其它四福的前提,若無壽福,其它皆是無福消受。轉眼間,父親已介古稀之年,想想,自己大概不久也該知曉天命了,人生折半,怎能不感概。
前幾年,父親以耳順之年突然開始了一場誰也沒想到的身體革命——生酮飲食。從那一年開始,他突然拒食所有碳水,嚴格按照生酮飲食的標準進食,這幾年,倒是把原來身體的各項指標全部給調整到偏正常數值了,生酮飲食加有規律的運動,這樣的生活他倒是維持了幾年,就他目前的這個狀態以及他當前的這個年紀,大概率,沒有人有辦法再去更改他的想法和觀念了。
有時候真挺佩服他一旦認定了一件事,就可以這樣義無反顧頭也不回地一路朝前,我發現,這似乎是我們這個家族所固有一個性格特點,像爺爺,他堅持了一輩子的運動以及冷水澡,每天都是天還沒亮就起床去公園運動,每天晚上都是雷打不動地洗冷水澡,這兩件事,他堅持了一輩子,直到最後無法自理了才停下來,說到底,他的性格里,也同樣有這種認定了就堅持到底的底色。
父親在生酮飲食這件事情上的堅持,確實讓很多他的同輩人都驚掉了下巴,沒有人想過,一個過了耳順之年的人,能改變他已經六十幾年的飲食習慣,並且持之以恆地堅持下來,但是父親似乎很快樂,發自內心的快樂,最近這幾年,他一直相信這是一個行之有效的飲食方式並且不停地嘗試向他熟知的人群推廣,但是推廣不出去,大部分跟他一樣年紀的人,也跟他一樣的固執,不會輕易改變。
像我,似乎多少也有這樣的性格,比如戒煙,我的煙齡至少也得三十餘年,沒有人想過我能把煙給戒掉,但是其實我自己知道,一旦決定了戒煙,我大概率是不會回頭的,所以幾年前那場戒煙之後,我就再也沒有復吸過了。堅持一件對的事,是堅毅與果敢;堅持一件不對的事呢,就成了固執與閉塞——所以我們這個家族,就在可貴與可惡之間,堅持與固執之間糾纏徘徊,用通俗些的話來說,就是很犟,好的也犟,不好的也犟。
之前我其實也跟一些研究運動科學與健康管理方面的專門人士聊過,他們都知道生酮飲食,畢竟這是近幾年大熱門的一種飲食方式,但是他們多是持觀望態度,問他們原由,他們說,這種東西必須是日積月累許多年之後才知道是不是真的健康,而我們人類現在的這種飲食習慣是經過幾千萬年無數代先祖進化積累而成的,用一套不知道對與否的理論來否定這種千百年來都沒改變過的飲食習慣有點太過冒險了,所以寧可觀望,他們也不會拿自己的身體下場去做嘗試。
也對吧,如果經歷過幾年之後才證明這個方法不對,那絕對是得不償失,尤其累積了幾年若是有任何不利於健康的因素也絕對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所以他們是慎之又慎。沒有人知道父親是怎麼接觸到生酮飲食這個概念的,也沒有人知道他是從哪個短視頻開始決定進行嘗試,又是從哪個短視頻開始決定從此不吃任何碳水了,然後就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再也沒主動吃過一點碳水。
古稀之年,依舊堅持著他認為是對的事,比如每天聽音樂,比如每天運動,比如生酮飲食。其實也是好的吧,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現在的古稀,看起來依舊活力十足,依舊精神飽滿,依舊願意學習,依舊想著進步,多好的老年生活。
父親的七十大壽,弟弟和妹妹兩家人都在省城,只有我一家陪著父母親吃了一頓便飯,寫這篇文章寫了一半,我們出去吃了一頓飯,現在回來接著往下寫,似乎有點不連貫。擱筆,祈父母長壽安康,祈兒孫滿堂皆順利喜樂。
2025-07-04 23:24:15;乙巳蛇年壬午六月甲戌初十。
頭圖由Leonardo Lucid_Realism大模型生成。PROMPT: A hyper-realistic scene of a small, weathered wooden cabin deep in an ancient forest, its moss-covered roof blending into the greenery, with a stone chimney releasing delicate ribbons of smoke. Outside: steady rain falls rhythmically, pattering on the roof, streaking down foggy glass windows, and creating ripples across a small pond nearby. Tall, dark trees sway gently under the rain’s weight, their leaves glistening with droplets, mist curling around the trunks and blurring the forest into a soft, dreamlike haze. Inside the cabin: warm and dimly lit by the flickering orange glow of a stone fireplace and scattered golden candlelight. The air feels cozy, scented faintly of cedarwood and damp earth. A thick wool rug stretches over the creaky wooden floor. In front of the fire sits a low wooden table holding a steaming teapot, a half-filled ceramic cup, and an open book lying facedown, as if just abandoned. The walls are lined with shelves of old books, jars of dried herbs, and small antique trinkets. The scene radiates peaceful stillness, timeless and quiet — with only the fire crackling, rain tapping on the windows, and wood softly creaking.
上一篇:Gloria之重生
下一篇:新派潮菜到底好不好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