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未得一二
冷萃茶,看著冰箱里的茶葉在冰水中慢慢地散開,葉片從緊結慢慢地展開,然後開始慢慢地下沈,莫名有種被治癒的傷感,原來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的小感動,如此讓人快樂。
戀其形,痴其味,貪其韻,迷其神。夏日清涼一瓶飲,貪得平生半晌閒。
這幾天我依舊冷萃茶沒斷,天天冷萃,每天睡覺前都會冷萃一瓶大概兩升的湯水,第二天幾乎就可以喝一整天了,並且羲小姐、彧少爺以及羲彧媽媽似乎都不怎麼拒絕冷萃茶,所以有時候冷萃兩升,我可能就分到一小杯,不過倒也是其樂融融,難得有什麼東西是一家老小都能接受的,這頗不易得。
可能是因為幾個茶種的冷萃都比較驚喜,唯有赤葉單樅讓我略感失望,昨天我又冷萃了一瓶,想著會不會是因為置茶量的問題,或者是冷萃的時長問題,不能因為一次失敗,就直接給它判死刑了,再給它一次機會。於是我按最近玩冷萃的心得,我又試著冷萃了一瓶,這一次我把置茶比例給拉高了少許,同時把冷萃的時間也略微地拉長一些,想的是用低溫萃取出其香甜,加大置茶量以及拉長萃取時間,想的是萃取出風味更濃郁的香味和甜感。
因為高火的大紅袍同樣很讓我驚艷,所以我對於中火的鳳凰茶確實還是不死心,除了一瓶原來的赤葉之外,我又冷萃了一瓶蜜蘭香。結果,我發現鳳凰單樅茶,尤其是中火烘焙的茶,似乎跟別的茶種不太一樣,雖然說是低溫萃取,按道理來說它應該跟別的茶種一樣,低溫將可溶性的糖類、低沸點芳香物質和氨基酸分子有效萃出,同時又降低了通過高溫析出的主導苦澀口味的茶多酚、咖啡鹼、兒茶素和部分單寧酸等物質的析出——所以結果應該是跟別的茶一樣更香更甜,更有果香且苦澀感會更低——但是偏偏它就不是這樣子,它跟所有的茶都不太一樣。
不管是赤葉也好,或者是蜜蘭香也好,這兩個茶都是我平時喝慣了的茶,所以一入嘴,那種感覺很明顯,它竟然比熱泡的茶湯略微苦澀一些,這就很讓人不好把握了。這兩道茶,平時熱泡的時候,基本無苦無澀,我本來預期的是若用冷萃,會不會跟別的茶種一樣,將這無苦無澀直接化作柔滑且不降其香,不減其甜;但是事實就是這般殘酷,香味方面確實是略有變化的,但是預期的苦澀,竟然反而顯現出來了,入嘴有微澀,這讓整個品飲過程變得十分的不愉悅。
熱泡都沒有出現的澀感,反而在冷萃時出現,這很奇怪,只能說,可能是鳳凰單樅茶其主導苦澀物質萃出的溫度,跟別的茶種可能不太一樣。所以,這一次給了它的機會,並沒有改變我原來的觀點,甚至加深了我原來的觀點,當然,咱也不一桿子打倒一船單樅,結論是——中火的單樅也許可能並不適合冷萃。許多玩冷萃茶的自媒體都吹噓單樅冷萃其香如香水,其湯滑似脂,但是就我自己冷萃的這幾次,中火的單樅也許可能大概或者不太適合,回頭我們再試試別的單樅,比如更柔順的鋸剁仔或者香氣更高揚的鴨屎香之類的單樅茶會不會有新的官能感知呢。
有沒有這種可能,單樅茶還是熱泡更好一些,至少中火烘焙的茶,目前就品飲體驗來說,冷萃是遠不如熱泡的。別的茶種倒可以說是冷萃熱泡各有千秋,而中火單樅,竟然打破了這個本來看似通用的規律。神奇的潮汕大地,就是這般特立獨行,且與眾不同。
給它一次機會,再給它一次機會,我其實以為會是有驚喜——不過也是,不如意事常八九,難得一二。以得一二之期待,看淡八九之平常,雖未得這一二,卻不滅這期待——萬一,有驚喜呢。
以上,2025-06-19 17:02:19;乙巳蛇年壬午五月己未廿四。
頭圖由豆包大模型1.5 Chromium Engine 版本129.0.6668.79(正式版本) (arm64)文生圖模型3.0,超能創意1.0生成。通關密碼: 竹影結構妝,墨綠竹影結構妝,墨綠竹影錯落覆臉,搭配黑髮盤起,靈感源自竹林光影,參考設計師Uma Wang,模特氣質文靜清澈,正身坐在茶桌邊泡一杯冷萃大葉茶,採用斑駁光影投射拍攝,參考攝影師Zhang Jingna的東方詩意風格,中景偏右構圖,細膩柔和影調竹影錯落覆臉,搭配黑髮盤起,靈感源自竹林光影,參考設計師Uma Wang,模特氣質文靜清澈,採用斑駁光影投射拍攝,參考攝影師Zhang Jingna的東方詩意風格,中景偏右構圖,細膩柔和影調,比例 「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