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短內容的思考
短視頻平台一直都有一個賽道,就是去把電影或者劇集剪個稀碎,然後去配上評論,一部電影剪成三集,一部劇集剪成十幾二十集,每集幾分鐘,甚至都不需要去評論,就直接剪,玩斷章取義,直接給上傳了,而這種視頻的流量似乎還不小。有小夥伴專門開發了專用的軟件,可以一鍵生成批量視頻,再一鍵上傳,一個號帶來的流量收入可能不是很大,但是如果平鋪幾十個號甚至幾百個號,積少成多帶來的流量收入就相當可觀了。這個賽道有一個問題,就是版權問題,雖然說現在的各個短視頻網站似乎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你沒辦法預料什麼時候就會一紙公文來個清網行動,所有的賬號和收入一夜歸零,甚至會不會因為侵權產生的非法收益而要面臨追責和懲罰。
以前寫影視類的評論,會去引用一些官方的海報或者劇照插入在文章里,那樣顯得圖文並茂相對更好看一些,在那時候其實也跟一些小夥伴探討過類似的問題。但是那時候聊來聊去最終也沒有一個定論,一般來說,正常的影視類評論文章里引用官方的海報和劇照是不太會引起侵權的,依據《著作權法》第二十四條之規定,有12種場景是可以合理使用,但同時強調不得影響作品的正常使用或損害著作權人合法權益。但是若以是否影響到原作品的市場價值來衡量的話,影響太大的差評式評論隨時可能會引火燒身。那個時候,小夥伴們在引用海報和劇照時其實已經相當謹慎了,而如果一旦有商業使用,那就必須取得著作權人的授權了。
這是寫文章的範疇,如果放到短視頻上來說,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我想表達的是,我們僅僅只是引用了官方的海報和劇照都曾進行過法律文書的查閱,嚴謹的討論以及尋找相關的專業人士去進行過咨詢,那麼這些一時見著無兩的短視頻博主,是否有過這方面的考量呢。這類型的短視頻,幾乎是所有的視頻素材都是來自於原作品的剪輯,且不論是否在視頻里進行評論,光是未經授權就對具有著作權的作品進行重新的剪輯和傳播,這本身,就已經是一種侵權行為了。在短視頻剛剛興趣的早期,因為我原來一直在寫影視類評論,倒也想過,如果將電影劇集里最精彩的部分給剪出來,然後再配上自己寫的影評,是不是會更有市場,同時會不會更符合當時傳播的主流形態呢,但是因為想到了侵權問題,加上對於視頻剪輯完全不懂,所以最終也就作罷了。同時代寫影評的小夥伴,有一些真的就那樣子操作了,現在似乎也已經做到了影視類短視頻頻道的頭部了,我總隱隱有些擔憂,畢竟這更像是在刀口舔血,一切的榮耀都是建立在別人的著作權之上,是不是隨時都會有被傾覆的可能呢。
當然,弱者才會瞻前顧後,強者早已經適應了生態並且過得十分滋潤,反正現在平台和政策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麼想那麼多乾嘛,先乾了再說,什麼時候出問題,再解決問題就好。我確實比較慫,所以兜兜轉轉了許多年,我現在依舊還在做一個文字創作的博主,因為寫字的這個過程我可以確認無誤的是每一個字都是我自己想出來的,然後一個字一個字地在鍵盤上敲打出來,不管我寫得好或者不好,這個生產過程是確認無誤是我自己原創的,那麼我永遠不會面對類似的問題。並且自從AI平權,我文章里的大部分圖片都是我用AI畫的,或者我直接用手機拍攝的,那麼所使用的圖片方面,同樣也不會有版權問題。並且目前我也在創作方向方面做調整,我會刻意地避開一些影視類評論的創作,這樣侵權的概率又會進一步降低。
我不做這方面的輸出,但是我擋不住這方面的輸入。好多年前我就把手機里所有短視頻的App都卸載掉了,但是逃過了什麼抖音快手頭條火山等等的所有,最終沒能逃過微信里的視頻號。目前大概是沒辦法卸載掉微信的,那麼它深度植入在微信里,小夥伴給你發一個視頻你點開一看,就是一個視頻號的鏈接,然後往上一划,它就開始分析你的喜好,然後就按它的算法給你推送內容了,無處逃脫,我都有點放棄治療的想法了。
早上,它給了推了一部劇,每一集短視頻大概三四分鐘,也沒有附加任何評論,大概就是將每一集的高潮部分給剪出來,所以整部劇剪完,大概也有二三十集,也就是說,一部四五十集每集四十五分鐘的劇,它給剪成了大概一個半小時的時長。因為每一集都是高潮密集,雖然斷章取義,但是現在的劇也確實水分太多,一個半小時的時長,我感覺我也基本上看了一個大概——基本上的人物設定,主要人物的性格,幾個人物的衝突,劇情的走向以及最後的收尾,它竟也似全須全尾五臟俱全。
當然,我們知道,這樣看劇或者電影必然是在糟蹋東西,如果是好東西的話,確實不應該被這樣對待,但是對於這種動輒幾十集一集幾十分鐘的大劇,如果沒有很飽滿的內容去充盈它的話,它注定是很多水分的,被這麼一甩乾,似乎也省了許多時間和精力。以前看劇,彈幕上常常能看到這樣的彈幕,說因為一個片段看完了全劇或者全片,所以短視頻對於正片或者正劇的引流作用不能說沒有,但是像這種水分太多的劇,我發現就算我在看一個脫水版的短視頻,我都會跳著看以及倍速看,所以我根本不可能看完一個片段之後再去看原劇的,按這種節奏看下來還覺得略水,那麼去看原劇會不會把我給完全給悶壞了。
寫到這裡,我其實是挺矛盾的。一方面,我完全不支持這種剪輯,一是因為版權問題,一是因為這樣也確實在糟踐東西;但是另一方面,有些劇集或者電影確實在某方面來說,往劇里摻水分的行為也確實太過分了。就我今天看到的這個劇集,大概如果拍個八集或者十二集,應該會比較好看,但是它非把這個劇集弄得像纏腳布一樣,拍個幾十集,確實有點鋪張過度了。
我們這代人,其實還是很習慣做長內容輸入的,所以我們會花時間去看劇,會去讀書,會去聽音樂,但是在我們這代人往後,越往後對於長內容輸入的抗拒似乎越來越嚴重了。像羲小姐和彧少爺,他們認識的世界多是短內容的輸入,所以現在讓他們安安靜靜地看一部電影都會有點困難,最好是帶他們去電影院,關在那個黑漆漆的空間里對於他們攝取長內容似乎是有幫助的,但是如果在家裡在看電視,他們多數還是會不自覺地去看短內容,並且他們會跳著看,跳過一切不喜歡的內容,所以慢慢的,電視上的App也會越來越瞭解他們的喜歡,給他們推送更多他們感興趣的內容。我一直覺得,短內容原來的初衷說的是讓人們利用一些碎片的時間去學習和進步,但是後來慢慢地都變了,它不僅佔用人們的碎片時間,甚至也開始佔用人們大量的其它時間,把成段的時間碎片化,它似乎做得更多。短內容因為短,所以它注定了要高潮迭起並且沒有深度,一個人習慣了高潮迭起,他又怎麼會去喜歡那漫長的前戲以及溫存的後戲呢,所以短內容的一個最大的問題,是降智。
我其實挺擔心羲小姐和彧少爺在短內容方面的擷取,但是又想不出來如何將他們引導到長內容上來。我算是一個相對克制的短內容使用者了,但是可能,這樣還是不夠吧。是不是應該從我做起,自己先將短內容給徹底隔離開了之後,再跟他們聊,是不是會更有說服力。
當然,我不是說所有的短內容都沒有內容,有一些優質的短內容還是很優質的,也能學到一些東西,但是問題是,你為了尋找到這些優質的短內容,你可能需要花費十倍二十倍的時間去過濾過雜質,然後才能看到那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的真正有用的內容,這是極度自我荒廢的一種表現。
我在想,如果要將視頻號給戒掉的話,並且同時還不能卸載微信的話,這意味著,我要像戒煙或者戒別的不良嗜好一樣把它戒掉,既然它已經深度集成在我的App里無法移除,那麼只能靠我自己去控制,所以說到底,還是需要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充盈,把自己的碎片時間給填滿了之後,就不會有時間再去刷什麼短視頻了。
遠離屏幕,可能才會有時間回過頭來關注自己,以及去為自己想要的一切去努力和爭取。
以上,2025-06-06 15:27:35;乙巳蛇年壬午五月丙午十一。
頭圖由Leonardo Phoenix 1.0大模型生成。PROMPT: A clear black silhouette of a person in a slouched, defeated posture with bent knees and hanging arms, broken chains around their wrists or ankles, on a red background. The figure should look tired and weak, symbolizing struggle and powerlessness. Minimalist style, no facial details, sharp contrast.
台灣藥吧:http://www.twyao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