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又想写字了
2025-05-16,09:35:21,現在的時間。今天的題目是《突然又想寫字了》。
2025-05-15,22:32:09,昨天晚上寫日更的時間。昨天的題目是《突然不想寫字了》。中間,隔了不到12個小時,完全反轉;昨天晚上雖然說不想寫字,但是身體卻很誠實,一開App就是一陣風馳電掣,2000字的日更,大概四十分鐘就給寫完了,可能是因為昨晚開始寫的時候時間太晚所以多少有些緊迫,沒有那麼鬆弛,所以書寫的過程變得更有效率。
這裡解釋一下這兩個不想寫字。昨天的不想寫字,指的是不想做任何的內容輸出;而今天的想寫字,指的是單純地拿著筆紙寫字,同樣不做任何內容輸出——所以這兩者,其實並不衝突。其實不只是昨天,最近幾天,一直有這兩種想法,相互交織,時隱時現。
第一個不想寫字,是因為從正月初一開始寫到今天,整整寫了四個多月天天如是——打開電腦,打開App,對著一個空白的屏幕,然後開始一個從無到有,從0到1的勞作。天天如是,縱然勤勉如我,偶爾也會有偷懶的想法,偶爾也會想著擺爛個一天兩天,這樣的想法其實並不可恥,每個人偶爾都會有些慵懶的瞬間,這不正是人之常情嗎。
第二個想寫字,就是純粹地寫字,不帶任何內容輸出的那種書寫,像極了小時候學寫字,打開一個田字格,握住一枝筆,然後在紙上一筆一划地書寫,我總覺得,手寫的文字比方方正正的電腦字會更有溫度一些,所以偶爾我總會懷念以前手寫文字的感覺。
今天,我翻開了我那本已經落塵了的日記本,然後又從筆袋里將那枝陪了我許多年的凌美鋼筆抽了出來,檢查一下筆塵,沒有堵墨,於是給它加了墨汗,然後擦拭乾淨,就像一個獵人在擦拭他的獵槍一樣一塊都整備停當了,然後我在日記本上寫上了今天的日期和時間,還有今天的題目,是的,我純粹懷念這種手寫文字的感覺,這樣的書寫似乎更有僅式感,所以縱然我的手寫字遠遠稱不上俊秀,但是我偶爾還是會寫一寫,像是回到了童年時那般簡單的快樂。
當然,我知道,因為太久沒有寫字了,所以跟寫字相關的肌肉群都會變得孱弱不堪負累,因此可以預知的我很快就會為了我的這種快樂而付出代價——手指和手腕會有酸疲感,然後會開始覺得寫字很累,沒有電腦的效率和輕快——所以現在用紙筆寫字,大多時候寫不長,是因為寫字相關的肌肉群已經退化了。
如同現在這樣,坐在書桌前,拿著一枝舊筆,攤開一本舊日記本,翻開新一頁空白的紙張,然後開始用手指去握住手上的這枝筆,另一隻手的手指去撫摸這個紙面上的紋理,然後開始在紙張上塗抹,耳邊播放的是自己無比熟悉的音樂,在音符的間隙里,我還能聽到筆尖划過紙面時發出來的那種沙沙沙沙的聲音,眼睛會跟著紙上的筆跡四處慢慢游走,鼻子里還會有紙張陳舊的味道和墨汁的香味——這樣的一種書過程帶給我的,是一種眼耳鼻舌聲音全方面的體感,觸感、視覺,聽覺,嗅覺全方面的擴張帶給我的,是一種沈浸式的松馳感,我有一種被極度治癒的感受。這也許,也是我為什麼早年那麼迷戀寫日記的原因吧。
這些年來,其實已經慢慢習慣了用電腦勞作。同樣坐在桌前,鍵盤鼠標屏幕取代了紙筆,我有更廣闊的天地,更高的效率,更大尺寸的紙,以及速度快幾倍的輸出。觸感從紙張的紋理變成了冰冷的鍵盤,聲音從紙筆摩擦的沙沙聲變成了鍵盤機械的嗒嗒聲,看著屏幕上的字一個一個買書地跳出來,狀態好的時候像是在觀看一場舞蹈,一場思維慢慢具化的舞蹈,一場將我腦子里那些無法觸及虛無飄渺的瞬間給固定成文字的靈與肉的舞蹈……這種感覺其實也同樣很治癒,只是它屬於另一種治癒。
因為它效率更高所以腦子里轉速會更快,於是在電腦上的勞作或多或少會帶著一種疲於奔命的緊繃,雖然它的輸出更便捷,更快速,更高效,但是它並沒有帶給我松馳,反而會讓我變得緊張且急促。而像手寫文字會更累,並且慢,甚至寫完想要分享的話依舊需要將它再轉化成電腦文檔,它讓這種手寫變得似乎沒有意義,甚至有些徒勞與多此一舉,但是它能讓我松馳,並且讓我更加快樂與舒緩——有時候,我們其實並不需要那麼高率,放慢下來,會更舒服許多。
類似我這種年紀的書寫者,似乎或多或少會有一點鋼筆情結吧。小時候那會,書上的文藝青年,電視里的文藝青年,哪個不在胸前的兜里插著一枝鋼筆,我們喜歡的那些個作家,哪個不是用鋼筆去寫出我們無法喜愛的作品呢。鋼筆成了一個文化象徵,成了一個將我們與文藝青年和作家關聯到一起的一個文化符號和精神依託,它成了我們與我們的精神家園連接的一個橋梁。
我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使用鋼筆並且喜歡鋼筆,小學的時候,我就因為給鋼筆加墨汁把自己的手上和衣服都弄得黑乎乎,確實它不如圓珠筆方便,但是圓珠筆沒有那種文化韻味給我,所以我幾乎從小學後半段開始至今,就一直沒有捨棄過鋼筆。
我喜歡0.5的鋼筆,因為寫出來的筆畫細到可以直接當瘦金體看了,雖然咱寫字不漂亮,但是那種極細的筆畫帶給我一種鋒利的錯覺,用0.5鋼筆寫出來的字,對於字體的美觀是有一定的加成作用的。至0.7和0.9,開始需要更好的書寫功力去駕馭它們了。所以我無比喜歡的一款鋼筆是英雄的美工筆,它反著寫是極細極細的筆划,而正著寫它幾乎能帶出來1.2的濃墨,因此在書寫上它是極為自由的,不過我一直不是一個好的寫字者,所以我發揮不了它的極致,但是我喜歡它,我用過無數枝英雄的美工筆,但是英雄的美工筆質量其實一般,所以一枝筆大概能用個一兩年也就壽終正寢了,所以等到後來我用鋼筆的概率極低了之後,我就不再配備了。
現在陪著我的這枝凌美鋼筆,當時是耗了重金在網上買的海外代購,我查了一下購買記錄,購買的時間是2013年,當時期老婆其實還送給我一枝派克鋼筆,但是用起來之後,我更喜歡凌美帶給我的書寫質感,所以後來的派克也就慢慢消逝了,只剩下這枝凌美一直陪著我。這枝筆有一個神奇的地方就在於,有時候我大半年沒寫,甚至一兩年沒想,偶爾心血來潮把它從筆袋里拿出來,這許多年間,它沒有發生過一次堵墨,只要給它加滿墨汁,它立刻就可以進入工作狀態,從來沒有拉跨掉過鍊子,這是它帶給我最好的體驗。
使用過鋼筆的小夥伴一定有過類似的體驗,就是當你很久沒有用到鋼筆又突然想用鋼筆的時候,撥出筆蓋發現筆尖被墨塊堵死了,於是你會去清理筆尖,用溫水去清洗,把墨塊溶掉然後再反復清洗,最後排空墨膽里的所有液體之後再重新加入墨汁之後再開始寫,這個過程耗時耗力,並且會弄髒手,會弄濕紙張,還有一定的概率弄完之後它還是堵塞,等到最終真的坐下來寫字的時候,發現已經過去很久了,久到你幾乎已經想不起來一開始想要寫的是什麼了……這種體驗,可能是大部分人對於鋼筆最終望而卻步的原因吧,除非是重度的鋼筆使用者,不然大部分的人都會有過這種不愉悅的體驗。
我慶幸,我的這枝筆,從來沒有讓我有過這種不愉快,從2013到2025,這麼快,它就已經服役了12個年頭了,它是第一枝讓我相信,它是可能陪我到老甚至可能傳給兒孫的鋼筆吧。它像一個最忠誠的夥伴,在最不經意的角落里永遠在等著我的召喚,而只要我有需要,它可以立刻出現在我手上,並且立刻開始陪我工作,這種時時有人守候的感覺,是真好。
寫到這裡,我的手其實很累了,所以用紙筆寫字其實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你不需要去數已經寫了多少字,手會告訴你,寫不動了,你應該停下來休息一會,或者直接收筆結尾了。也罷,且擱筆。偶爾慢下來,偶爾就這樣塗塗畫畫,真的很舒服。
以上,2025-05-16 11:51:31;乙巳蛇年辛巳四月乙酉十九。
頭圖由Leonardo Phoenix 1.0大模型生成。PROMPT :Pokemon-style Create a hauntingly expressive ink and coal drawing that conveys raw emotion through bold, gestural strokes and delicate, whispery textures, with deep, rich blacks and subtle, velvety grays that seem to reverberate with the subject's inner turmoil, evoking a sense of visceral empathy in the viewer, as if the emotions themselves have been distilled onto the page in a fleeting, yet eternal, moment of vulnerability, with every line, smudge, and scratch telling a story of pain, longing, or trium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