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15 04:34:41樂樂

破解!孕期10大症狀  輕鬆解決,沒煩惱!

更新日期:2009-06-17 記者:採訪撰文/薛雅文 諮詢/財團法人耕莘醫院��

「腳怎麼腫腫的!」「腰怎麼這麼酸阿!」肚子裡有小寶貝的孕媽咪們是否覺得這些情境很熟悉呢?這期的媽咪報報,小編為孕媽咪們整理出10大孕期常見的
症狀,並咨詢專業的醫師找出破解的辦法,現在就請孕媽咪們一起看下去吧。

水腫 常見狀況

大部分的媽咪們在懷孕後都會有下肢浮腫的感覺,此主要原因為身體靜脈組織回流較差的關係,萬芳醫學中心婦產科主治醫師蘇鴻文表示,孕媽咪們的子宮隨著懷孕週數的增加,特別是懷孕後期,因以子宮脹大,壓迫到骨盆腔的靜脈,造成血液回流較差,進而導致孕媽咪水腫的情形;此外,血管中的蛋白減少,血管滲透壓亦減少, 水滲透至身體組織內,也是造成水腫的另一項原因。

破解辦法

孕媽咪們要解決水腫的狀況,就要盡量避免維持同一個姿勢過久,無論是站或坐都應在一段時間後改變姿勢與走動一下,蘇鴻文醫師也建議孕媽咪們,可依個人體能與不同孕期從事適度的運動,或以熱水泡腳,都是改善的好方法;此外,攝取食物方面,也應避免食用醃漬類或罐頭食品等鹽份較高的食物,可減緩水腫的情形。

雖然少數孕媽咪在睡醒時會有手部水腫的狀況,但孕期水腫還是以下肢較為常見,所以,若是孕媽咪們發現自己有全身性水腫的現象(如:上肢、臉部、眼皮、眼瞼等),甚至已有麻的感覺時,都要特別留意,因為此一現象可能為妊娠毒血症所引起;此外,若水腫合併有頭痛、血壓高、視力模糊、與四肢不正常抽動的現象時,一般也建議孕媽咪們盡速至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看看是否有其他潛在水腫的原因(如:慢性高血壓、腎臟病)。

頻尿 常見狀況

蘇鴻文醫師表示,一般來說,孕媽咪頻尿的情形以前期與後期較為頻繁,而要解釋孕期頻尿與其周期性的原因,應以生理的解剖位置來看;由於女性的膀胱位於子宮後方,一般未懷孕的婦女,若無其他特殊因素(如:肌瘤)則其子宮並不會壓迫到此儲尿的器官;一旦懷孕後,子宮開始逐漸脹大,且對膀胱產生壓迫,導致其儲尿功能下降,造成孕媽咪們頻尿的情形,但至懷孕中期左右,此情況便會隨著子宮越發地脹大,離開骨盆將向上移動後,而逐漸趨緩;直至懷孕9個月左右時,又會因胎兒頭部轉下後,而開始產生頻尿的情形。

破解辦法

由於生理結構的因素是造成孕媽咪們頻尿原因的關鍵,要完全解決與改善較為困難,但孕媽咪們仍在懷孕後期時,穿著簡易的托腹帶,將肚子向上拉提,達到減少膀胱壓迫,進而改善頻尿的狀況。

小叮嚀

蘇鴻文醫師提醒道,頻尿除了讓孕媽咪們感到較為不便外,並不會造成生理上的影響,但由於臨床上常有孕媽咪憋尿,造成泌尿道感染的情形,所以若是孕媽咪們在排尿時會痛,有灼熱感,或是發燒的情形就要立即就醫,進行進一步的檢查,若為膀胱、泌尿道發炎的症狀,則會給予口服藥物進行治療,以免感染情形擴散至腹腔,導致子宮收縮、早產的不利狀況。

便秘、痔瘡 常見狀況

蘇鴻文醫師表示,孕媽咪在懷孕後,體內的黃體激素便會上升,而黃體激素的作用主要是讓全身的平滑肌放鬆,特別是腸胃道平滑肌的放鬆,會減緩腸道蠕動的次數,增加食物置留於腸道的時間,以利孕媽咪吸收養分,進一步供給給胎兒,但相對的,此過程也會拉長腸胃中食物水分的吸收時間,造成糞便乾硬、不易排解的便秘症狀的;此外,孕媽咪便秘的定義應與孕前排便習慣作比較,以及解便是否困難為判別標準(如:孕媽咪們在孕前為2天解便一次,孕後無天天排則不算在便秘的範圍內)。蘇鴻文醫師表示,痔瘡本身即為靜脈曲張的一種表現,由於靜脈壁較薄,排便時擠壓便容易導致脹痛與出血的情形,導致孕媽咪們生活上的困擾。

破解辦法

除了多多攝取水分與蔬菜水果等纖維類食物是減緩便秘的不二法門外,蘇鴻文醫師也提醒媽咪們,由於便意感是會疲乏的,若長期憋便,則便秘的情形就會日益嚴重,所以,養成固定排便與一有便意立刻排便的習慣也是減緩便秘的另一種方法。至於,已經有便秘或痔瘡症狀的孕媽咪來說,可以使用溫水坐浴的方式(時間約15~30分鐘)促進血液回流,舒緩腫脹的不適感,或服用適量的益生菌,促進腸胃蠕動,減緩便秘的症狀。

心悸、暈眩 常見狀況

造成暈眩、心悸的主要原因為身體循環量的改變,一般來說,懷孕後的循環會比孕前多1.5倍左右,所以,無論是心臟或是整體循環都比孕前的負荷來得多;以心臟為例,若負荷較大,有時會搏動的較快,造成孕媽咪們心悸的狀況,而此情形會隨著懷孕週數的增加而日益嚴重;至於暈眩的原因則以血糖低、貧血與需氧量不足3種為主。

破解辦法

要減緩此類的狀況,孕媽咪們可以用少量多餐的方式,讓血糖與維持在一定的水平,或補充高鐵質的牛肉、櫻桃或鐵劑等食品,並減少出入空氣不流通的場合,減緩發生的機率;至於,在暈眩的急性期時,孕媽咪應先坐下或蹲下,避免不必要的跌倒或碰撞,以免傷及腹中胎兒。

小叮嚀

若媽咪們的心悸與暈眩情形在實行上述方法後,仍無法獲得有效的改善,發生的頻率依舊過高(一天連續3次以上)或影響日常生活活動(如:行走會喘),就需懷疑有其他疾病的可能(如:心臟二尖瓣脫垂、心律不整等),需至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手麻腳麻 常見狀況

蘇鴻文醫師表示,造成孕媽咪手腳麻的原因主要與水腫相關;由於人體末梢神經的血管分布於手、腳等處,而人體皮膚的體積是固定不變的,當孕媽咪水腫時,便會間接壓迫到神經與血管,造成血液回流困難,手麻腳麻的情形。

破解辦法

一般來說,孕期體重增加過多、過胖,或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病症的孕媽咪較容易出現手麻腳麻的情形,可藉多攝取高蛋白的食物,減少鈉含量的攝取,養成良好運動習慣並控制孕期體重來改善。

小叮嚀

由於水腫與手麻腳麻通常會合併出現,當孕媽咪發現此症狀已導致關節疼痛、活動困難的情形時,就要考慮是否有自體免疫性疾病(如:風濕免疫)或子癲癇症、紅斑性狼瘡等病症的因素,建議孕媽咪們至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皮膚搔癢 常見狀況

財團法人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文郁表示,導致孕期皮膚搔癢的原因很多(如:蕁麻疹、妊娠癢疹、肝膽功能異常等),但主要的症狀皆以皮膚的「紅疹」與「癢」作為表現,但真正影響孕期搔癢的關鍵,則與個人體質有相當大的關係。另就傳統醫學的觀點來看,由於孕期屬於較為燥熱的階段,容易造成孕媽咪們的皮膚乾、熱,而導致搔癢的情形。

破解辦法

改善搔癢的情形首重潤滑與保濕,孕媽咪們可塗抹嬰兒油、孕婦專用痱子膏等,消炎止癢,避免孕媽咪們反覆搔抓,導致破皮、發炎等感染危機。若為蕁麻疹的症狀,則需請醫師開立抗組織胺的藥物服用,才得以緩解改善;飲食上,孕媽咪們應少吃辛辣、燥熱的食物,避免加劇皮膚乾燥與搔癢的情形。

小叮嚀

若孕媽咪們在感到皮膚搔癢時,可先檢視家中成員是否有相同的症狀,排除可能的原因(如:環境空氣、飼養動物等),若成員有類似的皮膚症狀,則可初步判定致病原因;若無,則有較大的機率為孕媽咪本身,因懷孕的因素而導致的搔癢情形,此時,孕媽咪就需做完善的保濕肌膚動作,若仍無法獲得改善,甚至有水泡、癢疹的情形,就必須就醫治療。

陰道分泌物增加 常見狀況

導致陰道分泌物增加的原因可分成病理性與生理性兩種,就生理性的因素來看,孕後荷爾蒙的改變、黃體素分泌增加,會導致子宮頸充血與子宮頸腺體分泌過多的分泌物,此為正常現象;至於病理性的因素則為下體充血、悶熱為分泌物增多的主因,無論是生理性或病理性的因素,懷孕中後的分泌物現象都會較初期明顯且來得多。

破解辦法

黃文郁醫師表示,要解決分泌物的症狀需先釐清致病的原因,若為悶熱潮濕所造成黴菌、或其他如細菌、滴蟲引起的病理性原因,多會給予塞劑、軟膏等進行治療;若為生理性的因素則為正常現象,且由於此分泌物對孕嗎咪們無害,所以一般建議孕媽咪們勤於更換內褲,避免不必要的感染即可。

害喜 常見狀況

導致孕期害喜的主要原因為荷爾蒙改變,如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HCG)增加的緣故,以及胃腸系統、自律神經的顯著改變所致。 而此絨毛膜激素的濃度隨著懷孕而逐漸升高,直至12週左右逐漸下降,所以孕媽咪們的孕吐情形,也通常會於中期獲得改善。

破解辦法

要改善害喜的症狀,一般可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進行食物的攝取,減少食用較為油膩、辛辣或油炸類等食物,且在用餐完畢2小時內不要呈現躺姿,減少食物淤積,逆流造成的不適感,進而導致嘔吐的情形。生活上,則應盡量避免長時間處於密閉的空間中,並保持室內的空氣流通,都可減緩孕吐的症狀。

小叮嚀

一般孕媽咪在進入懷孕中期(4~6個月)以後,孕吐的情形多會因絨毛膜激素的濃度下降而略有改善,若孕媽咪們發現在懷孕初期即有嚴重、持續的嘔吐導致無法進食,甚至尿液檢查出現酮酸反應,就應擔心罹患「妊娠劇吐症」;或於懷孕中期以後仍持續有嚴重嘔吐、腸胃不適等症狀,也要考慮是否有其他腸胃道疾病,孕媽咪們不得過於大意。

腰酸背痛 常見狀況

造成孕期腰酸背痛的原因一般可分成以下兩種。

【重心改變,維持身體平衡】

隨著懷孕週數的增加,肚子也越來越大,孕媽咪們為了平衡日益前傾的重心,就會使用腰部與脊椎的力量,來維持身體的平衡,久而久之,便會導致腰酸背痛的情形。

【平滑肌放鬆,減少支撐能力】

當孕媽咪懷孕後,荷爾蒙的改變會導致平滑肌的放鬆,造成韌帶與骨盆鬆弛,支撐能力下降,加上為了維持身體平衡的力量,孕媽咪們便容易有腰酸的感受。

破解辦法

除了適當的運動與充分的休息外,黃文郁醫師建議,孕媽咪們可在懷孕中後期使用托腹帶,減少腰部為了平衡重心所施的力量,減緩腰痠的症狀,並保護腰椎不受傷害。

小叮嚀

黃文郁醫師表示,孕期腰酸背痛的症狀其實是以「酸」為主,因為此為肌肉疲勞的生理性現象,可藉由適當的方法獲得舒緩與改善,但倘若孕媽咪們發現在適度的運動與休息後,仍無法減緩症狀,且合併有「痛」感或行動不便、走路困難等現象時,孕媽咪們就該立即就醫診斷原因,以免不必要的後遺症產生。

抽筋 常見狀況

抽筋在學理上稱之為「肌肉痙攣」,指得是肌肉突然且不自主的收縮現象,通常會導致肌肉僵硬、疼痛等症狀。孕媽咪常見的抽筋部位主要以小腿(腓腸肌)為主,常見的原因有血液循環差、水腫、電解質如鈣磷的不平衡等,好發時間多以晚上為主。

破解辦法

孕媽咪們要預防與減緩抽筋的頻率,可於平日做以放鬆肌肉為主的淺層按摩,或以溫水泡腳,促進血液循環,生活上,則須避免過度疲勞,少穿跟鞋,避免站立過久,並多攝取含有鈣質磷的食物(如:牛奶、豆製品、小魚乾等),皆有舒緩的效果;在抽筋的急性期,孕媽咪們可將腳板往自己身體方向向下壓,讓小腿呈現伸張拉直的狀態,有助於改善抽筋的症狀.

小叮嚀

一但孕媽咪們發現抽筋次數過於頻繁,或有異常性的全身性痙攣情形,就必須考慮是否有其他潛在病因(如:姙娠毒血),需至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

黃文郁
現職:財團法人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專長:一般婦產科 、婦科癌症、內視鏡手術、高危險妊娠

現職:萬芳醫學中心婦產科主治醫師 
專長:超音波產前胎兒畸形檢查、懷孕初期唐氏症超音波篩檢、高危險妊娠、微創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