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17 14:22:00ka cheng

中國出版的十大電影類好書推薦

《香港電影的秘密》
作者:大衛•波德威爾(美)
出版:海南出版社
簡評:一個美國人瞭解李小龍、成龍沒啥稀奇,但對張徹、劉家良了如指掌令人刮目相看。他畢竟是一個學者,雖然剖析香港電影從藝術商業片入手,但思維不存在太多東西方的隔閡,反倒是學術文章寫得十分透徹而好讀。

《非常罪 非常美》
作者:毛尖
出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簡評:讀毛尖的文章是從她的隨筆開始,從寫她母親剝毛豆,再寫到小津,有味道。她的影評也是把感性的東西化進去,但絕不誇張。比如她會把溝口健二的紅色傷疤、伯格曼的紅裙子、阿巴斯的紅色上衣、科波拉的紅玫瑰等等放在一起寫,吸引人的。

《雕刻時光》
作者: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俄)
出版:人民文學出版社
簡評:是臺灣“電影眼”系列的引進版。看電影大師塔可夫斯基本人的著作絕非是解讀他的電影,而是走近一個人的靈魂、他的哲學與藝術思想,對詩意的世界張開你的翅膀。

《基耶斯洛夫斯基談基耶斯洛夫斯基》
編者:丹努西婭•斯托克(波蘭)
出版:文彙出版社
簡評:坦承自己不懂音樂,給出不喜歡美國的理由。這位大師一般被認爲早期電影有“道德焦慮“,後期電影遠離政治,還是聽他自己來說自己及自己的電影吧。

《電影+2002》
編者:衛西諦等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簡評:剛拿到此書的時候,很多電影還一時看不到。但後來一部部都沒少出過DVD,的確是2002年最值得關注的幾十部世界各國電影。不是淘碟指南的淘碟指南,而且不過時。

《新小說•新電影》
作者:克洛德•托馬塞(法)
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簡評:是相對深奧的一本,一半文學,一半電影。光就賣得快便說明中國讀者對這部分藝術史的關注,杜拉斯的《印度之歌》、格裏耶的《歐洲快車》究竟怎麽樣?不急,花個兩小時就能讀完的小冊子。

《世界電影鑒賞辭典》(四編)
主編:鄭雪來
出版:福建教育出版社
簡評:這套辭典的前三部在國內有過不小的影響力。四編中有些電影的選擇可能不是很嚴格,但早期的德國表現主義電影是其精華之一。還有,其中的評介雖然很不華麗,但言之有物,準確到位,是值得提倡的治學風氣。

《文化批評與華語電影》
編者:鄭樹森
出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簡評:收入了兩岸三地及海外10多位學者的電影論文,其中包括戴錦華、畢可偉等人。是年內最有學術質量的華人電影書籍,儘管對華語電影的批評有些欠妥,但畢竟從文化的高度分析是一條有意義的影評之路。

《法國電影手冊十年百部佳片》
編者:雙城、列狐
出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簡評:大多數電影你能看到,一部分電影一時還看不到。不一定每部都是經典,是淘片與瞭解當代世界電影的一個角度。

《電影館系列》(已出8本)
作者:布努艾爾、伯格曼等
出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簡評:今年最具規模與最令人激動的引進類叢書,只需列舉幾本就說明一切了:安東尼奧尼的《一個導演的故事》、《伯格曼論電影》、《法斯賓德的世界》、布努艾爾《我的最後一口氣》、《光影大師——與當代傑出攝影師對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