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2 11:52:59丸子

陳禹安:每一個選擇背後的曲曲折折

   

小檔案:

陳禹安,東吳中文系、中山大學中文碩士,現為「黃秋芳創作坊」新竹教室專任作文老師。曾任《小作家》月刊「基測作文」專欄、國語日報「作家魔法教室」專欄作者;2017年至2023年擔任新竹縣華山國中「閱讀與寫作講座」講師;短篇童話〈二次運球〉,入選九歌出版社《109年童話選:平安相守》;著有作文教學專書滿級分作文煉金術(為2018作文得分王的改版重出書籍)、《看小說學作文》,長篇純愛小說《離開你的每一次準備》,及小童話想念的味道。經營個人新聞台:曙色羽翼

創作坊的大小朋友們,大家好!

      相信大家對於114年國中會考寫作測驗考題,應該都不陌生吧!今年的會考寫作測驗,依舊不必訂題目,不訂題目看似沒有一翻兩瞪眼的離題之憂,可以隨性穿走,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卻也藏著主軸容易凌亂、難以聚焦的陷阱。心測中心的出題老師很「體貼」,特地設計了圖二的六個詞彙,協助考生為自己的文章定錨,詞彙分別是:牢籠、選擇、自由、冒險、盲目、耽溺,請考生從中挑選適當的詞,詮釋圖一,並據此進行書寫,帶入自己的生命經驗或生活見聞,寫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相較於前年和去年的考題,今年的考題確實給予考生更大的發揮空間,考生的取材和論述角度更為多元、豐富,閱卷老師也比較不會有被「面目相似」文章反覆糾纏的疲乏感(笑)。值得注意的是,竟有百分之七十的考生都以「選擇」一詞作為書寫主題,「選擇」一詞,的確容易發揮,很能夠迅速清楚解釋圖一中兩隻小動物的各自處境,但究竟要如何把普遍切入點「選擇」發揮得好呢?關鍵即在於,孩子們所挑選的有關於選擇主軸的生命經驗,是否有過糾結與掙扎?而無論最後堅持這個選擇與否,對自己又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會後悔嗎?還是慶幸?又或是另有其他的感受與體悟?這些都是必須加以討論、延伸的地方。

      這封長信,以「選擇」作為切入點,窺探每一個選擇背後不一定為人所知的曲曲折折,全文流動交織著我在2025年上半年的各種閱讀體驗和感觸。此時此刻,暑假正熱熱鬧鬧展開,大家在行萬里路四處遊玩的同時,也別忘了透過各種閱讀管道,落實讀萬卷書的好習慣,以豐富這兩個月的漫漫長假唷!

一、守護地球的選擇

      暑假尚未到來的五月底,由東森電視製作出品,歷時15年的拍攝過程,也是台灣第一部為地球南北極生態發聲的紀錄片守護我們的星球上映了。一開始,我還很直觀地想著:果然,很末日氛圍啊!旋即又轉念:這可是台灣的首部地球生態大敘事紀錄片,也是除了Discover和BBC拍攝的南北極影片之外的全新選擇,怎麼能夠錯過!

      印象中,以環保為議題的影片,大多會有「威嚇」力道十足的開場,像是各種氣候災難現場的觸目驚心畫面輪播,抑或是旁白語速逐漸加快、加重,製造一種末日時鐘猶如定時炸彈般正滴滴答答倒數的恐慌感,讓人越看越焦慮,彷彿連多呼吸一口氣,都是罪惡。帶著這樣的刻板印象走進電影院,令我意外的是這部片不走這種開場路線,沒有嚇唬觀眾的套路,而是豪奢獻上一幕幕南極、北極與太平洋深海的珍貴生態樣貌,用動物認真生活的動人故事,搭配牠們近乎「賣萌」的豐富影像,熱情邀約每一個觀影者自然而然走進「我們為什麼要守護這個星球」的情境裡,學會同理、關注那些被迫進化自我的氣象難民動物,這真是太聰明的敘事手法了!

      走出電影院後,我和友人火速衝進寶雅賣場購入不鏽鋼餐盒,積極展開外食族杜絕使用一次性產品的環保新生活運動。我與友人的行動,恰恰印證了影片中引用珍‧古德的名言:「唯有瞭解,才會在乎;唯有在乎,我們才會真正改變。」看來,感性的溫婉訴求,遠比理性的恐嚇警告,更具深邃的影響力。  

      也正是在觀看這部紀錄片後,我總算為幾年前獲得的不知名企鵝公仔「正名」了,原來牠正是片中「大出風頭」的堅貞愛情代表者「鳳冠企鵝」,俗稱「跳岩企鵝」。我特地將塵封在儲物櫃裡許久如今終於有了名字的鳳冠企鵝召喚出來,也把同樣不見天日的北極熊公仔一起喚醒,牠們分別是南極大陸及北極冰層的代表生物,已默默陪伴我多年,卻直到今天,因為一部紀錄片的關係,才開始活出真正的使命與意義。我還將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與兩隻長期被冷落的公仔帶進教室,引領創作坊孩子在立體世界地圖上區別南北極的差異,上了一堂不那麼陳腔濫調的環保議題課。

 

      一得知這是台灣人拍攝的首部南北極生態紀錄片後,我立刻盲目地買票捧場支持,當時心想:無論電影好不好看,能夠耗費十五年拍攝且成功上映,已是一個了不起的豪賭選擇,值得致敬。幸運的是,我的「因為是台灣,所以沒得選擇」式耽溺,竟有幸換得如此美好的改變。

二、守護台灣的選擇

      2025年剛過一半,世界戰火持續炙烈焚燒,國內政局衝突紛擾不斷,每一天醒來,彷彿只是為了見證又一則令人惶惶然不知所措的新聞事件。

      尤其,當6/11那一天,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在社群平台上張貼一篇由阿米牛提醒大家準備避難包的貼文後,立刻引發民眾的高度關注與各種揣測,儘管是由可愛的阿米牛搭配無害的插圖作為宣導,「避難包」一詞,仍然多多少少引爆了集體焦慮。像是黑熊學院推出的「防災BEAR盒」,每推出一次預購,不只網頁大當機,且不到幾小時,商品立即銷售一空,頗有當年COVID 19疫情爆發初期,大家搶購酒精、口罩的既視感。那天一忙起來竟整個錯過預購黑熊學院「防災BEAR盒」的我,並沒有任何不安感,因為深刻感知台灣人的民防意識正在提升,這絕對是好事一樁!無論阿米牛避難包貼文的真正原因為何,對於我們而言,防災意識與行動是早該長出來的本能,台灣本是多颱風、多地震的國家,加上特殊的地緣政治關係,我們能夠做的便是推動「全社會防衛韌性」。

 

      像是感應到台灣人無處可宣洩的惶惑、高壓與不安情緒似的,6月13日這一天,電影院上映了兩部詮釋台灣過去與現在的重磅紀錄片,分別是美國導演葛靜文執導的看不見的國家,及台灣導演蕭菊貞執導的造山者:世紀的賭局。有意思的是,曾經拿過兩座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的蕭菊貞導演強調,同一天上映真的不是約好的,她本人也是看了看不見的國家的電影海報才知道!我忍不住浪漫想像,或許這就是「同時性」的魔法召喚使然,唯有瞭解過去與現在,我們才能真正看清未來,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守護的是什麼,也更能在推動全社會防衛韌性時,不再感到恐慌。

      據說,兩部經典鉅片同時上映,讓許多有選擇困難症的網友們連聲哀嚎,究竟觀影的順序該怎麼安排才好?仔細想來,我很幸運!我的觀看順序與友人的選擇有關,她只想看爬梳、呈現台灣半導體產業如何從無到有的紀錄片造山者:世紀的賭局,不喜久坐的她,進電影院看紀錄片真是一大「考驗」,畢竟沒有刺激的劇情作為誘引的鉤子,能夠燃燒的動力僅剩心中的好奇。於是,我在創作坊結業後的平日下午先行搶看看不見的國家,沒想到入場時竟有一種這是「假日」電影院的現場嗎?我是不是跑錯棚了?還是記錯日期時間?雖然電影院內沒有我喜歡的空曠清新之感,心情卻是歡欣愉悅的,一想到有這麼多人深愛台灣、關注台灣處境,便覺得安心。

 

      到了假日時,我與願意獻上稀有紀錄片額度給電影院的不喜久坐友人一起觀賞造山者:世紀的賭局,可惜觀影人潮不如想像中的多,我以為與半導體產業地緣關係緊密相連的新竹人,應該會熱情響應,顯然是我「一廂情願」了。走出電影院後,我和友人,兩個完全不瞭解半導體產業也從未主動接觸過相關議題的文科生,完全折服於蕭菊貞導演的說故事魅力,一路上吱吱喳喳不停討論、分享各自感動的片段,這部片也成爲我今年心目中最好看的電影,硬是擠下前陣子的第一名祕密會議

      先行觀賞看不見的國家後,總會不由自主地對照2025年的現實處境,明明是堅定地往更民主、更自由的方向走著,怎麼走著走著竟走到了產生諸多不確定性的境地?有一種無法解釋的荒謬感排山倒海而來,與究竟是哪一步出了問題的疑惑,就這麼在心口來來回回地衝撞著,未來究竟會如何?是不是會順利回到初衷?我們能否持續守護僅有的也是唯一能倚靠的小小多山的國家?越想越是憂心忡忡!幸好,還有造山者:世紀的賭局見證五十年前生於憂患的台灣,以「同島一命」的「造山」信念和行動,硬是無中生有出半導體產業,成就林立的護國群山,台積電更躍升為世界各國的「兵家必爭之地」,2024年台灣的半導體產業首次突破五兆元,今年持續成長中,即使至今台灣仍是聯合國的棄子,但台灣的重要性與影響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語。此時此刻,在台灣面臨內憂外患的重重考驗之際,造山者:世紀的賭局的確發揮了定心丸的神奇效用,使人深信埋藏在台灣人骨血裡的同島一命印記,一定會持續以各種形式頑強而堅韌地活著。

 

      實在太感謝蕭菊貞導演耗費五年多的時間,爬梳、訴說這一段對台灣而言明明很重要卻逐漸被遺忘的半導體產業歷史,但它又不僅僅只是歷史,它同時也是隨時翻新、變動的時事,誠如製片蔣顯斌所說:「這不只是一部向過去致敬的電影,也是一部向未來提問的電影。」未來的變化總是太過快速又太過詭譎,五十年前孤注一擲賭贏一條未來活路的台灣人,五十年後的現在又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這兩部紀錄片,也讓我深刻感受到:內部與外來的危機,是最能凝聚眾人「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力量;一心守護台灣的信念,是撐持「知其不可而為之」得以徹底執行的關鍵;我們所嚮往的未來,則由每一個過去與現在的冒險之舉累積、創造而來。

       我極其感慨的是,前陣子讓創作坊孩子們書寫114年會考作文題目時,發現以「冒險」作為文章主軸的越來越少,即使書寫「冒險」,也大都強調:要先想想後果是什麼再決定要不要做、一定要能全身而退、有危險就不要行動……等,加註這麼多前提的冒險還能算是冒險嗎?每一次的冒險,都是一場不計得失的賭注!唯有多一點餘裕的人,能擁有「願賭服輸」的奢侈選項;沒有任何退路的人,僅剩「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責任和壓力。在台灣島上無中生有的半導體產業,正是一次「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冒險,更是一場不被看好、相當燒錢且必須長期投資,成功率還很微秒的賭注。我滿心期待這部造山者:世紀的賭局日後能出版DVD片,讓身處安逸時代、活在舒適圈的我,有機會和孩子一起近距離認識、感受真正放手一搏的冒險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試圖喚醒烙印在我們骨血裡的同島一命印記。

 

      冒險,如果真是一項正在台灣人身上消失的人格特質,那麼,我們將會越來越難適應必然AI化的時代趨勢。在創作坊春季班結業課時,我與國中孩子分享了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勉勵今年台師大畢業生面對AI時代該具備的幾項人格特質,其中一項便是「冒險精神」。他提到由於AI所提供的答案都是正確機率最高、執行率最可行的答案,絕不會提供正確率低或沒有把握的答案;反觀人類的成功,往往來自於一股「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冒險傻勁,明明知道成功機會渺茫,卻仍執著拼搏到底。一如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般,那些後來被世人稱頌的不可思議奇蹟,經常是這樣一點一滴逆天累積而成。

      而我,終於打開了擱置許久的⟪張忠謀自傳⟫開始閱讀,⟪晶片戰爭⟫也列入必讀書籍,試圖增加文科生靠近與理解台灣半導體產業如何面對世界強國出的艱難考題,打算適時的將一些切身相關的重要議題帶入作文課程中,領著孩子們一起提問與思考。但願,透過這部與新竹緊密相連的造山者:世紀的賭局紀錄片,能使我們的孩子還願意在動漫、電動遊戲以外的真實世界,展開如史詩般的華麗冒險,以更大膽、更炙熱、更有創意的方式,壯大自我,守護最心愛的台灣。

三、守護日常的選擇

      拜五十年前風雨飄搖處境所賜,逼使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沉重壓力期待下,不可思議地誕生與壯大,這項世人眼中的奇蹟,更在五十年後,促使世界列強積極正視台海安全問題。相較於聯合國棄子的小國台灣,小國烏克蘭則沒有那麼幸運,耗時三年的俄烏戰爭,至今仍看不見終點,但也恰恰是這三年的血淚教訓,讓烏克蘭從無到有硬生生長出「無人機」產業鏈。三年前,烏克蘭本土並沒有任何一家無人機製造公司,三年後,已經有一千多家的無人機製造公司,還衍生出家庭代工模式,人人都能投入參與,年產450萬架,從原料到實體成品完全做到「自給自足」,無需依賴他國。現在,烏克蘭的無人機已經不只是前線作戰的主力武器,更是歐盟各國爭相取經、加緊合作腳步的「寵兒」。

 

(照片來源:報導者 劉致昕文章⟨走進烏克蘭無人機生產線(下):不能只靠政府,從公寓到新創聚落的「國防自主」革命⟩)      

      無人機產業鏈之於烏克蘭而言,也是一場「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生存賭注,沒有任何退路可言,小國烏克蘭展現強大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即使強敵俄羅斯壓境,依然挺立反抗至今,還催生出值得世界各國取經的無人機產業鏈奇蹟,著實令人佩服!即便我們很清楚,每一個了不起的奇蹟背後,都是一段又一段不為人知的辛酸史堆疊而成。守護日常,對戰爭仍未終止的烏克蘭人而言,簡直是遙不可及的奢望,他們能夠做的唯一優先選擇,便是讓自己成為戰爭的助力,撐持國家直到最後一刻。

      記得在剛看完造山者:世紀的賭局兩天後,驚喜發現百靈果Podcast竟然邀請劉致昕上節目訪談,我當場開心歡呼,還把一旁的友人嚇了一大跳呢!劉致昕正是撰寫真相製造一書的作者,我相當喜歡這本書,它和早安,我心中的怪物並列為我2024年閱讀的「非文學類」書籍第一名!也是在閱讀真相製造後,仔細搜尋這名作者,才發現他曾在俄烏戰爭爆發之際,冒險挺進烏克蘭進行深入採訪,還與報導者團隊一同合作,出版烏克蘭的不可能戰爭。在收聽百靈果的Podcast後,才得知劉致昕今年年初還主動與「很娛樂性質」的YT頻道「哈哈台」合作,敲定製作長達一小時的街訪影片上班時間在「基輔與台灣」的烏克蘭人,他於三月帶著「哈哈台」的Mic牌前往烏克蘭採訪。

 

    「為什麼會選擇與哈哈台合作?和報導者合作不是比較符合自由記者的選項嗎?」當主持人凱莉這麼提問時,劉致昕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他強調:「當我寫一萬字的烏克蘭報導長文時,受眾實在太過有限,一百個人裡頭,大概只有一個人會想點閱瞭解。但明明是冒著生命危險進入烏克蘭採訪,既然我平安出來,便有責任讓更多人看見現在的烏克蘭,並進一步思索對照台灣的處境。而且,哈哈台是我很常看的頻道,哈哈台團隊也願意花很多時間爬梳、整理烏克蘭的歷史,這一個小時的街訪影片,堪稱是哈哈台的異類存在!」

 

       熱烈推薦大家先看哈哈台街訪影片上班時間在「基輔與台灣」的烏克蘭人!這部影片的上半場,先有一段相當精簡且搭配地圖的烏俄兩國歷年糾纏小史介紹,接著再由哈哈台主持人採訪在台灣就學的烏克蘭人,把看似相當沉重的戰爭議題,處理得極為日常,從生活小事作為起點慢慢深入探討,頗發人省思;下半場則由劉致昕上場,採訪在烏克蘭的當地居民,使我們有機會窺探戰爭時期的烏克蘭人如何面對生活的每一天,街訪內容有生活小事,也有存亡大事,令人驚奇的是這些身處戰爭中的災民,竟然都還笑得出來,儘管他們每一天的情緒起伏之激烈程度有如坐雲霄飛車……

      其中,我最難忘的一個街訪片段是一名中年女子在回答「這三年最快樂的時光」提問時,她這樣分享:「昨晚,俄羅斯進行對烏克蘭的大規模轟炸,轟炸目標雖然不是基輔,但我和先生整晚都滑著手機關注那些俄羅斯的導彈飛往哪裡,做好隨時移動至避難所的準備。昨晚,其實我們也在基輔國家歌劇院看一場最棒的歌劇表演!我知道這聽起來、看起來真的很奇怪,但我們有……這樣的生活,我們試著生活在這裡,而且現在很難買到基輔歌劇院的票,我先生花了整整五個小時的時間才買到票。」說完後,她立刻得意大笑!

      是的,在烏克蘭戰場上,日常生活依舊如常進行,要上班上學,可以看歌劇、喝咖啡、去夜店,只是有時會因敵軍轟炸而被迫中斷,但只要警報暫時解除,生活的節奏又會慢慢回來。他們需要這些日常的生活選擇撫慰身心,他們一點也不盲目,正因為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想活成什麼樣子,才能繼續堅強、勇敢地做出一次次應戰的抉擇。

 

      當然一定要收聽百靈果Podcast節目The KK Show 312 - 深入烏克蘭的台灣記者 致昕囉!這一集相當有深度,能讓我們更清楚見證小國烏克蘭是如何在國防、兵力預算皆被上一任親俄總統狠狠砍削後,又猝不及防地被俄羅斯推上殘酷的戰場,不只浴血奮戰挺過這三年,還生長出極為重要的無人機產業鏈。烏克蘭像是一面鏡子,讓同樣被大國虎視眈眈覬覦的小國台灣,越來越有迫切的感同身受焦慮。這一點,從劉致昕在Podcast中提到兩次往返烏克蘭的差異,可窺知一二,他提到:

三年前,在報導烏克蘭現況的路上很孤單,台灣人覺得戰爭離自己還很遙遠。三年後,我不再有孤單的感覺了,居然有好多台灣人針對不同領域的議題,追問我烏克蘭是如何因應的。現在的我不再是一個得到處找聽眾的報導記者,我已經成為一個人們會主動搜尋的頻道。

不只如此,他還說:

三年前,我離開烏克蘭時,對烏克蘭人說:「祝福你們平安。」他們謝謝我的祝福。三年後,當我一樣對著他們說出這句話時,烏克蘭人開始對我說:「祝福你們也平安。」

劉致昕這兩段對照分享,讓人頗有感觸。一場耗時三年的戰爭,讓烏克蘭人徹底看清獨裁政權的恐怖,深刻明白自由民主政權的可貴;而發生在烏克蘭的慘烈事故,也一點一滴影響了台灣人看待台海安全的方式,逐漸喚醒我們的危機意識與自保行動。

 

       守護日常的選擇,對深陷三年戰爭的烏克蘭人而言很不容易,但他們已長出令世界為之驚奇的無人機製造實力,及不被俄羅斯假新聞、官宣攻擊的媒體識讀力。相較於五十年前的台灣,現在的我們還有時間準備,卻沒有時間盲目,我們也許多了一點餘裕,卻不代表一定會有退路。我很喜歡哈哈台街訪影片上班時間在「基輔與台灣」的烏克蘭人的片尾結論:

「飛彈掉下來,日子還是得過!」是烏克蘭人的生活寫照,不敢想更遠的未來,但更努力地活在當下。我們都來自歷史錯綜交織的土地,都曾經被質疑、被定義與迷惘,威權的壓力下,使我們得捍衛自己的民主與自由,當威脅逼近,我們才會發現,身份不是別人給的,而是我們選擇的,而我們選擇站在自己的土地上,活成自己。

       是的,唯有選擇站在自己的土地上,活成自己,才能真正守護日常。

四、守護自己的善良選擇

      2025年上半年,我心目中第一名的「文學類」書籍是朱宥勳的抒情散文集只能用4H鉛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經常為著朱宥勳想方設法突破「只能用4H鉛筆」的身體牢籠限制,所嘗試的各種大多徒勞偶爾有效的行動細節而大笑不止,也會忍不住聯想、對照「毫無運動、跳舞細胞」可言的我,竟創造了至今持續一年多、每週固定跳一次Zumba有氧舞蹈,且每一次都是一場既笨拙又奇詭卻怎麼也割捨不了的生活新體驗。正因為感同身受,所以能夠坦然放聲狂笑。

 

      讓我真正愛上只能用4H鉛筆的關鍵卻不是那些書寫如何正確使用、駕馭身體的爆笑篇章,而是記得怎麼吃這一篇被編輯視為全書「核爆級」的「懺情錄」文章。朱宥勳以味覺啟蒙作為起點,透過不懂吃的自己與懂吃的戀人Y之間的互動敘事裡,清淺勾勒出一段不完美的婚姻故事的輪廓。而即便上一段婚姻已頹然慘烈收場,身體記得的事與讀者記得的事,還持續隱伏於日常生活暗流裡,總在不經意的時刻,發動駭然突襲……

       那一次,朱宥勳將演講單位贈送的冰淇淋照片張貼在社群平台上與大家分享,沒想到竟有網友在底下留言,質疑朱宥勳以前開甜點店時強調天然食材的重要,現在竟然連添加人工香精的冰淇淋都能吃?這突如其來的質問,彷如一只尖銳的釣鉤,能拖拉、撕扯出他幾千字、幾萬字的錯綜複雜思緒與心情,然而,朱宥勳只四兩撥千斤地回了:「對,我就是想吃。」這樣直白簡短的肯定句,把一場雖不算公關危機,卻精準刺傷自己的致命留言,做了最消極的結案處理。

      我相當欣賞朱宥勳在「寫什麼」與「不寫什麼」間所做的選擇,他在記得怎麼吃一文中,曾提到:

不管是公開或私下,我都極力避免再提起Y。

我不會假裝我沒委屈、沒受傷。只是,我也非常清楚,我一路累積下來的文字能力,是更偏向攻擊性、傷害性的。哪怕我只是平實地說出我的經歷與感受,都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風波。

那就別說了吧。

我們的每一個選擇,也可以是一種善良的選擇。身而為人的責任,便是在成就自己的同時,也記得善良的成全他人。朱宥勳的「不說」與「不寫什麼」,正是一種善良的選擇,守護曾經深愛過的人(註1),也發揮了公眾人物——具有聲量與影響力的作家,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

       在這個時代,活成自己的確很重要,但我們在活成自己的時候,也該一併守護自己的善良選擇,讓與我們有互動的、現在或許已經沒關係的、甚至沒有任何交集的人或萬物,都有機會活在更善意的、更自由的、也更安全的豐饒土地上。我想,紀錄片⟪守護我們的星球⟫、⟪看不見的國家⟫、⟪造山者:世紀的賭注⟫,和街訪影片⟪上班時間在「基輔與台灣」的烏克蘭人⟫、Podcast節目⟨The KK Show312-深入烏克蘭的台灣記者 致昕⟩,與抒情散文集⟪只能用4H鉛筆⟫,都做出了令人動人的「利他」抉擇,而這每一個選擇的背後都有著不一定為人知的曲折故事,是這些曲曲折折,促使我們無論如何都要把眼前詭譎多變的路走得更加堅定、長遠……

     

註1:

      如果你和我一樣也喜歡記得怎麼吃別忘了追讀朱宥勳的另一篇文章⟨舌的背面⟩原文收錄於2014年出版的⟪暴民画報:島國青年俱樂部⟫,不過此書已絕版,後來,又重新收錄於2017年出版、朱宥勳撰寫的⟪只要出問題,小說都能搞定⟫一書中)。⟨舌的背面⟩也很棒,當初因為太喜愛了,還把「因故而不在場」的朱宥勳對女友C在323當晚聲援太陽花學運的擔憂,作為引子放進拙作純愛小說⟪離開你的每一次準備⟫裡,帶出同樣「因故而不在場」的女主角,明明「名不正言不順」卻還心繫男主角的自嘲情節。                                       

      記得在閱讀記得怎麼吃⟩一文時,當「太陽花學運」字眼跳出我腦中立即聯想到Y會不會正是⟨舌的背面⟩的C啊?當下立刻重新把文章翻出來比對即使線索很有限但時間軸完全吻合賓果這是我在閱讀⟪只能用4H鉛筆⟫時從沒想過的意外收穫也因為這個新發現我更加確信朱宥勳的那一句「對我就是想吃」藏有深愛過Y(亦即C)的曲曲折折正因為深愛過更懂得善良是必要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