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讀,注典故;寫,鑄典故
1.蒲月:天地無限,竊幸歡喜
農曆五月俗稱「惡月」或「毒月」,宛如藉「語靈」向炎熱的天氣出一口怨氣,忐忑嗅聞著濕熱與不安的氣息;日本山多田少,農曆五月被尊為「皐月」,看起來就積極有為多了,準備好好插秧、耕耘,稻色層層濡染,慢慢靠近熟成。我最喜歡的是「蒲月」,顯現出在強大的疫病恐懼下,一整個月乖乖地在門楣上掛菖蒲避邪,在不得不當順民的無可奈何中,帶著點秘密的竊幸和倖存的歡喜。
無論文明如何強勢發展,每一年總有這麼個特別的月份,提醒我們,天地無限,我們只能謙卑。記得在2022年,世界瘟疫剛喘口氣,沿老街溪畔散步至永信路和高鐵南路交口,幾百棵鵝掌蘗如世界初醒,強烈的鮮嫩活力迎面撲來;2023年,小蓬草淹沒鵝掌蘗,無限大的世界永遠是無從掌握的自由和即興;2024年,天地交響,交給大自然任性縱恣;2025年,整片鵝掌蘗被推平了。活力湮滅,只剩邊界的幾縷遺痕,天地間的成住壞空,轉瞬都變成傳說。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太熱了,還是風雲變幻、氣流不穩?地震頻繁,梅雨驟來又去,總覺得大部分的路邊花懨懨寂寂,整座城都遺忘了盛開的風景。去年沿永信路無愁瀲灩的金盞花,都被推平了;簇鬧在洽溪路和民權路口的三星果藤,連著所有綠意盎然的攀藤一起被清除;過去幾年在領航南路偷渡豔色的黃槐決明,今年氣息奄奄只剩記憶搖曳;幸好洽溪公園的大花紫薇沿路盛開;還有熱愛陽光的雞蛋花、軟枝黃蟬和熾烈的扶桑花籬,妝點著盛夏的顏色。
光禿禿的兒美館周邊,總算開始種樹了。前庭有櫸木成排護衛;後院的台灣欒樹、黃槿、白雞油、大花紫薇,都是舊時綠蔭幽涼的樹種,看起來又不太像當年的老樹移植,只覺得紫薇花開得有氣無力,如果能說話,應該很想吶喊:「給我水啊!」 只有觀音蓮荷,開在天地極靜處,無懼煙塵酷暑、花影散滅,淡淡的清香在一念止水間,留下微涼。穿走在蒲月間萬物昌繁,蟬唱喧響,稻色從鮮嫩轉濃,天地交織著炙熱與萌動的回聲。六月是夏至所居,光影抵達最長最遠的時刻,心情拉長成一條不肯結尾的拖拖沓沓,接天的想念,永不斷章。靜坐在夏日午後,小土地公,看水田倒映天光,無論是惡月或毒月都被驅趕,只剩下不曾敘說的無從割捨,寂寞如詩,熱烈如夢。
2.芒種:暑熱將至,月華如冰
「芒種」是行動與播種的時節,暑熱將至,適合儲備「消暑」。這個月的創作坊粉專,由毓庭「仲夏的線上踏青,走訪音樂家故居」的系列影片接棒,遍賞心情風景,特別喜歡西貝流士設在耶爾文佩的「綠林野屋」,宛如在擁塞的書寫節奏裡,留下一個小小的心情逗點。從陳俊卿上百張畫中,選好24幅《24詩品》意境圖,五月的書寫旅程過渡到六月的典故四季,在溫暖潮濕的季節寫十二月壽星西貝流士,彷彿聽見了,清音夜明,月華如冰。
和大好簽約時有點瘋狂,循著八月、十月,明年一月、三月,每個月十日必須交一本書稿。算起來,每一天至少都得完成一篇,如果算上心情、靈感、雜務的干擾,最好每天產出兩篇才不至於太焦慮。心裡想得很清楚,規劃也很合理,只是,「焦慮」這個老朋友完全不懂得客氣,從此常駐,每天都在交感神經催促下,五點多起床,六點多開機,截稿死線前足不出戶,跋涉在文字裡。
在典故寫作規律中,國語日報小綠芽投稿176件插隊。評選入選作品,寫了四篇短評〈冬暖春甦,在普遍歡會中凸顯出個性〉、〈神靈不滅,文化基因的承傳與延續〉、〈天地護佑,文化生活的感知與回應〉和〈多元文化,不同視角的理解與詮釋〉。Spring擔心我猝死在鍵盤前,拉著我在6/15到石門水域閒走,沒想到,驟別鄭愁予,網海一片「詩生活」揭密。多年遷徙,打包的書、書牆的書,不是找不到,就是送走了,唯獨《鄭愁予詩集》,想念時到書店重買一次,宛如和寂寞的城重新相遇。 和所有人一起追悼,從〈錯誤〉奪胎換骨。所有的美麗,終究都成為過客,仍然是最值得珍惜的〈不是錯誤〉:
人間走過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涼風不來,六月的茉莉不香
我們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水域的林道向晚
跫音不響,六月的夏豔不亮
讀過詩的心啊,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此日送別,沿字紙的達達馬蹄都不是錯誤
我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3.夏至:節氣詮釋,宇宙詩篇
每一天都在寫典故。盛夏時找了德國除蟲公司來噴菊花精,熱得滿頭大汗的師傅踏進書房,看到電腦頁面上我正在寫的〈冬至〉,愣了一下問:「這麼熱,你怎麼還寫得出冬至來?」
內外交迫,冷熱失調,可能是每天坐在家裡的「坐家」副作用。跟著文字旅程,一直活在冬季;時至夏至,混一點冬至調味,上一盤熱熱的典故小點心時,忽然覺得,前所未有的冬夏兩極對照,像極了透過節氣,閱讀著詮釋宇宙秩序的自然詩篇。
節氣紀年,習以「夏至」、「冬至」爲分界點。「至」就是極點,盛至極處,自是陰長陽消,陽極陰生、陰陽轉換,在傳統的陰陽理論中,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周而復始的哲學理念,融入到了對物候的觀察和思考中。
夏至三候:「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剛好對應冬至的「麋角解」、「蚯蚓結」、「水泉動」。古人認爲,鹿角向前而生屬陽,麋角朝後陰,「鹿」和「麋」陰陽對應,夏至有陰氣開始萌動,象徵「陽」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蟬」和「蚯蚓」擬人相對,農耕時期的土壤依存,脆弱的蚯蚓為避開冬寒和乾冷,鑽入土壤深處保持潮濕和溫暖,降低活動和代謝,依賴少量食物和水分來維持生命;盛夏的蟬聲就象徵了喧天的生命繁華;「半夏生」和「水泉動」是天地循環的韻律,隆冬藏於地層深處的水脈解凍回流,相對在盛夏熏蒸死亡或沉睡的陰溼植物,反而開始萌芽。 寫作最迷人的地方也在這裡,內外交迫,冷熱失調,竟然還很歡喜。以前很喜歡節氣寫作,因為典故書寫,重新對照,別有一層前所未有的領悟。
很喜歡馬伯庸的《長安的荔枝》,戲劇改編時,加了太多不必要的掛件,看到一半棄劇。緊繃的書寫情緒,休息時都藉「冬天的柳葉」和「海青拿天鵝」的古典迷情紓壓,文字才是最深的眷戀。寫〈山坡羊.長夏〉,銘記自己的魂縈夢牽:
蟬唱驚午,荷聲入暮,綠意轉濃煙雨路。
花欲語,風輕訴,魂神飛宿何曾誤?陽光折進玻璃幕。
讀,注典故;寫,鑄典故。 4.靠近:時間密道,向光縫隙
六月的生活規律就是典故書寫,每天一早寫到近晚,截稿線的緊迫壓在心上。多年來藉慶生Update一年訊息的朋友們,麗雲美麗的音樂咖啡廳邀約,移至感恩節;梅貞的邀約轉換成天蠍印記;芳芳搶「慶賀頭香」,天天倒數計壽,好辛苦啊!惠琴是漫漫青春的印記;婉玲的惦念,讓人驚喜;雯婷的問候一如往昔,今年搬新家,和我同一天生日,應該很不錯;阿萌和水晶是小貼心;體貼的淑委為了替我「擠」出寫作時間,取消聚會,分兩趟送來甜甜的水蜜桃;敏琦天長地久的「電話褒」如故,她的新家裝潢6/27開工了,我的典故書如火如荼,這樣短短的交會也很開心。
生日一早和老媽打個招呼,忍不住想,她真的好厲害啊!這麼艱難的人生,真的把我們教養得很不錯呢!春日書啟航了,為了談國曆春天和農曆春天的時間差,溯源孟仲季的古典傳統,並置美學涉及後設,後設就是Mata,又牽扯臉書和元宇宙,被自己的龐大設定繞暈了,休息一下!接了一天電話,稿件毫無進度,卻開心地把春甦當作明年一整年的Sign,晚暖的,也美美的。
從喧鬧的祝福退回到漫長時空的寧靜,宛如深化成一口井,井邊留一線縫隙,等待著幾乎封凍成個人典故的創作坊夥伴,一起書寫新故事。文學家房東對付盛夏的各種貼心小物;毓庭的堅果和果乾;剛從沖繩回來的書瑋,35咖啡、扶桑花茶、干貝糖、蒸眼貼,一大堆酷企鵝可愛小物,彼得兔踏墊,以及幾乎算是神物的「KIP PYROL®-Hi」十字藥;Moちゃん的賀壽短影音小露香肩,誠意滿滿;最難忘的是生八橋,夕子小典故是來自時空邊緣的相思密語https://mypaper.pchome.com.tw/hi5877/post/1382001421。 農曆生日,我們在「上菜片皮鴨」聚餐,彼此分享好運小禮,以及說不完的創作節奏和人生活水。在淑君的時間管控中,轉往「mum,mum饅饅好食」喝咖啡、切蛋糕。最喜歡的,還是年年精製的生日卡,總會有細膩的「文學創作」:
親愛的秋芳老師:
今年的生日禮物、卡片,很詩意也很台灣唷!聶魯達的動人詩句被導演陳麗貴援引、改寫至2009年紀念鄭南榕的紀錄片中,成為最能貼切形容鄭南榕愛台灣的深刻印記;2025年這陣子,在台灣罷免不適任立委的公民運動中,「我那小小多山的國家」再一次被記憶、轉載,甚至做成各式各樣愛台灣的文創商品呢!
於是,我們為深愛台灣的老師,送上「我那小小多山的國家」毛巾,靜靜陪伴老師每一天的晨醒夜睡時刻;而「我那小小多山的國家」布幔,則可在老師化身為新聞台攝影師時,作為各式擺拍物品照片的最美背景;搭配一只青鳥飛翔於台灣島嶼的絢彩吊飾鑰匙圈,讓它與老師一起自在穿走於或近或遠的美好旅程。
最後,以AI生成了一張可愛小虎+英文版的「我那小小多山的國家」生日卡片,獻上我們最真摯的生日祝福與深深的謝意,願秋芳老師的每一天都快樂幸福、平安健康,且心想事成地創作出最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
布幔和台灣青鳥吊飾確實很適合當擺拍背景,最柔軟的,還是深深被理解的心情。生日最真實的意義不在於慶祝,而是找到願意同行的少數人,安靜地坐在身旁,讓自己相信,再封閉的世界仍然有縫隙,有光,讓我們安心前行。
上一篇:五月:生,風微醒;息,風微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