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常見的情緒障礙
情緒活動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人只要活著就會有情緒的困擾。情緒對人的影響具有雙面性,既是人類生活的發動機,又會因發動機故障而影響人的正常生活。判斷情緒好壞和正常與否的標準,關鍵是情緒的“度”。適度的情緒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獲取的、有利於種族生存發展的適應機制,即使是人們通常視為消極的情緒,如悲傷、憂慮等若能保持在適度的範圍內也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而那些通常視為積極的情緒,如興奮過頭也會導致災難,如範進中舉一般。判斷情緒反應是否適度,要看其情緒體驗和行為是否與誘發刺激的強度成比例,考試前感到一些緊張是正常的,而緊張到不知所措,坐立不安則是過度的情緒反應。
(一)大學生情緒障礙的原因
1、遺傳因素
遺傳因質影響情緒反應模式,但不是簡單的對應關係,即某種特定的情緒反應或障礙找不到特定的遺傳基礎。有關雙生子的研究證明,遺傳背景在精神疾病的發病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如具有某類遺傳基因的個體對環境中的刺激較為敏感,容易誘發出較強的精神反應。個體氣質特徵的早期表現及其對環境影響的抗拒,也證明情緒受遺傳因素的一定影響。觀察表明,出生僅兩三個月的嬰兒,其氣質和行為的特徵具有明顯的區別。在一項對141名從出生到5歲左右的兒童的縱向研究中,三分之二的研究物件表現出三種一般的情緒活動模式:約40%表現出適應性、積極的心境和正常的身體功能;約10%通常在新環境中顯得退縮,一般處於消極的心境中,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慢,表現出緊張反應,伴隨身體功能的紊亂;約15%對新環境適應慢,心境相當消極,活動水準極低。
2、家庭
許多研究表明,家庭社會化過程及其生活經歷極大地影響著大學生情緒的發展。在溫馨和諧的家庭中個體易養成良好的情緒反應模式,家族成員關係緊張,過於苛求或放縱的養育模式則會影響大學生的情緒喚起方式、程度和持續時間。雖然“問題家庭”的大學生並非都會出現情緒障礙,但有情緒障礙的大學生,大多可以找到家庭因素不利影響的痕跡。
3、生活環境
誘發個體情緒反應的刺激物來自環境,但個體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關係非常複雜。環境中存在著多種刺激,但如果一些刺激及其威脅不為主體所知黨,便構不成心理壓力;一些刺激及其威脅被主體所察覺,但其能力和經驗足以應付,威脅亦隨之消失,也構不成心理壓力;而一些刺激為個體所意識到,且個體的能力和經驗不足以克服困境,這種刺激便成了個體的心理壓力,威脅情緒的穩定與身心健康。可見生活事件是否對情緒健康造成影響,我们要学会对自己进行自我情緒管理。其關鍵在於個體對生活事件的認知和覺察到的威脅與壓力。
導致大學生情緒問題的生活事件常見有:因離開家庭上大學,臨近畢業走向社會等帶來的生活環境變化,因同學之間矛盾、戀愛或失戀等人際關係問題,或因學習成績不好、所學專業與興趣愛好不一致等學業問題,或因身體健康與體源性自卑問題,或因與家庭的矛盾、生活費用問題等,此外,社會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音樂、時尚等對大學生情緒的影響也不可忽視。
情緒管理專案>> 過動兒專案>> 高效學習專案>> 睡眠障礙專案>> 冥想、靜坐專案>> 注意力不集中專案
文章來源:藍海潛能開發研究機構
上一篇:淺談情緒障礙與情緒管理
下一篇:孩子成績不好可能是有學習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