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蓋骨男孩》:讓即將消逝的語言成為為自由發聲的槍彈吧
「每句愛爾蘭語,都是為愛爾蘭自由發聲的槍彈!」
《嘻蓋骨男孩》像是《衝出康普頓》碰上《猜火車》,但又不僅僅只是如此,緊扣住英國對北愛的殖民,去探問一個語言的消亡,背後的政治操作,以及彷彿被閹割的挫敗感,如何在追尋認同的北愛人民心中,透過毒品與創作,在被壓抑的生活中,試圖掙脫所有不公的枷鎖,找回屬於自己,也屬於北愛的心聲。
「沒有人天生成功,只有行動才有改變。」
《嘻蓋骨男孩》的出色,在於 Rich Peppiatt 的敘事就跟嘻蓋骨的音樂一樣,充滿不安躁動的靈魂,拒絕妥協,衝撞如死水的體制;《嘻蓋骨男孩》的出色,在於它既幽默又刺激,既瘋狂又溫柔,看似不受控的情節,其實對人物心境的描述,以及他們的成長曲線,都有到位的呈現,一如蒙面 DJ 如何從對推動北愛語言的消極變得積極,又或者兩位主角尼斯和莫查拉如何在欠缺目標的人生中,找到嘻蓋骨的一席之地。
「一個沒有語言的國家只是半個國家。」
《嘻蓋骨男孩》的出色在於不管英國政府如何採取強制手段,想要追求自由的心,還是繼續奔放,根本壓抑不住。電影也告訴觀眾,想要復興母語,不能只是高聲疾呼,要求人們聆聽你的訴求,而是要想辦法跟想要對話的族群互動,唯有當他們(聽眾)有興趣聽你說話,話語才有力量,才能傳播出去!
走過獨尊中文的年代、主流媒體將非中文的語言貶抑為次等語言、不同群體的創作者,藉由文化傳播的力量,試著喚起族群的自信心,鼓勵更多人接觸地方語言的台灣社會,觀賞《嘻蓋骨男孩》(Kneecap)應該會超級有感吧?這部片前段看得我大樂,後段又逼出我的淚水,我覺得台灣根本很適合拍出一部屬於我們的《嘻蓋骨男孩》!
《嘻蓋骨男孩》在各方面都有打動我,我不認識這個樂團,看完電影後查資料,才知道劇中三名飾演嘻蓋骨男孩成員的演員們,居然就是貨真價實的嘻蓋骨樂團成員,而且,這部片是他們三人首次參與電影演出,哇喔,表演超級有說服力,一點都不生澀!!
看完電影,準備來聽原聲帶重溫電影!!!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