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少女回憶錄》:善意能拯救失落的人生
(一)
觀賞《蝸牛少女回憶錄》前的等待時間,外頭下起傾盆大雨,看到一家咖啡館便進去避雨,點了杯咖啡,坐在靠窗位置,外頭人來人往,一名婦人在騎樓下徘徊,身上衣著髒亂,口中念念有詞,來回經過窗前數次,成了一幕活動風景。咖啡館內外成了兩個鮮明的世界,店內吹著冷氣,飄蕩著咖啡與簡餐的香氣,餐點上桌時,隔壁的顧客興奮地用手機拍照留念;店外是行色匆匆的路人,以及因為雨天路面濕漉無處可坐只能閒晃的遊民。
(二)
入圍奧斯卡最佳動畫電影的《蝸牛少女回憶錄》,以葛瑞絲的視角回顧了她的人生歷程,母親的早逝、父親的包容與身體的不便、葛瑞絲與雙胞胎弟弟吉伯特被迫分離的無奈、姐弟兩各自的遭遇與磨難,以及葛瑞絲在經歷生活的打擊與挫敗後,用囤積的物品來逃避生活的痛苦,直到性格樂觀開朗的朋友蘋琪,一步步引導她走出以苦痛架構的牢籠...
「人生不是要回顧過去,而是要活著往前走。」
《蝸牛少女回憶錄》是一部悲傷的作品,它展現了生活的惡,無所不在的歧視、霸凌、扭曲的觀念,一點一滴消抹掉人們對活著的信念,變得消極或憤世忌俗。但這部影片,也在這些悲傷的情境中,展現出人性裡溫暖的一面,那些不求回報,發自內心對人所展現的善意,就像是一根救命的繩索,即便需要靠跌落深淵者自行慢慢地往上爬,但知道有人在上頭幫你緊緊抓著繩索,無助的心也會因為這份信任,而產生勇氣。
一部以悲慘作為基底的電影,試著撒上關愛作為調味,無論是聖誕樹燈的奇蹟、蝸牛帽子的親情、彼此守護與付出的友誼等,這些微小的星火,點亮了葛瑞絲、吉伯特與蘋琪灰暗的人生。《蝸牛少女回憶錄》的娃娃造型不可愛也不討喜,很容易讓觀眾對它失去興趣(其實這完美呼應了片中葛瑞絲在生活中所受到的歧視),然而這是一部動人的小品,有著撫慰人心的力量。
(三)
看著葛瑞絲的故事,想到看片前,那位在咖啡館外徘徊的遊民,她為何會在街上遊蕩?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會不會她的成長過程也跟葛瑞絲一樣,經歷過無數的打擊,只是欠缺一個能夠接住她的蘋琪?電影會給予觀眾一個清楚的主角成長曲線,但在現實生活,我們很難有機會去真正理解他人的經歷。不是每個人都能幸運機獲得拯救,但保有對人的善意(體諒),是《蝸牛少女回憶錄》給予的溫柔提醒。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