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4 17:10:17hatsocks

《奇蹟》:生命的滋味。



「比起家來,我選擇了世界。」

父母離異的兄弟航一和龍之介被迫分隔兩地,跟爸爸住在福岡的小兒子龍之介性格天真開朗,還不太懂生活的苦,跟媽媽住在鹿兒島的大兒子航一想盡辦法希望家人可以再次團聚,航一聽聞只要在九州新幹線通車當日,看見從博多南下的『櫻花號』和鹿兒島北上的『燕子號』交錯瞬間許下願望,奇蹟就會出現,為讓家人重新聚首,航一和好友們計畫一趟奇蹟之旅,航一跟好友們從鹿兒島出發,龍之介跟他的朋友們從福岡出發,雙方相約兩車交會處的小鎮見面,每個孩子懷著各自的願望,等待奇蹟出現....。

是枝裕和導演的《奇蹟》也未免太好看了吧,溫馨、幽默、動人,一如導演大半作品,看著看著,竟有想哭的衝動,大概是因為導演對劇中角色(無論是大人或孩子)總懂著用包容與理解態度看待他們各自的缺憾與不圓滿與失落與不放棄;《奇蹟》裡,航一爺爺想要重拾手作傳統甜糕事業,他做了甜糕給孫子和朋友們品嚐,感想不外乎:「有點清淡呢」,其中一個友人建議爺爺幫甜糕染色,好跟準備開通的新幹線『櫻花號』做呼應,爺爺堅持甜糕不染色,不想迎合新時代顧客喜好,想來,這樣傳統的口味,漸漸的就會被不斷求新求變求速度的時代淘汰了吧。
有趣的是,航一第一次吃甜糕時,他也說味道稍嫌清淡,後來和弟弟龍之介見面,航一拿爺爺的甜糕給弟弟吃,他問弟弟意見,龍之介說:「吃起來淡淡的。」,航一說:「對啊,我一開始也覺得淡淡的,但是越嚼越香呢。」,爺爺的甜糕,代表的是每個人對於生活的想像(堅持),有時候看來不合時宜(航一父親堅持做個音樂人、航一父母親的離異),但其實甜糕的餘味(人/生活的厚度)是要越嚼才越能嚐出(體會)箇中多樣滋味;爺爺的甜糕也象徵航一的成長,從單純的只懂得甜滋味(希望父母復合,只看見自己的需求),到後來學會欣賞清淡的香甜(理解分手對於他或弟弟,或許不是最壞的選擇)。




我想,不管哪一年觀賞《奇蹟》,肯定都會進入我的年度十大佳片!
其一,我覺得《奇蹟》的孩子戲好強大,自然又迷人,電影裡有一幕戲讓我印象格外深刻,航一和龍之介等人終於會合,孩子們一起過夜的晚上,說著各自願望,鏡頭底下的小演員們,神情既靦腆也害羞,讓我懷疑這場戲除了「表演」之外,或許導演也有刻意讓童星們即興發揮?

其二,我好喜歡導演不斷呈現年輕孩子的跑步身影,相較於成年人的舉止合宜,跑步代表的是青春的奔放,肉體的老化與現實的沈重尚未趕上他們呢,跑步也代表著孩子內心仍未熄滅的希望火光,以為只要一直跑一直跑或許就能尋得奇蹟的樂觀。

其三,《奇蹟》裡的每一個心願,都是人們對自己與生活不滿的焦慮反映,有些願望可能被實現,有些則不然;長大了的大人們,其實也跟這群孩子一樣,曾經懷抱著屬於自己的夢想(理想),有些人努力鞭策自己而達成目標,有些人要不退而求其次,學會妥協,要不持續追求著一絲毫的可能性,等待奇蹟出現;誰說只有孩子們相信世界上有奇蹟,我想大部份遭遇到重大挫折的人們,心底多少都還在祈禱著奇蹟出現,只是不好意思說出口罷了。

其四,成長電影拍得好不好,就看觀眾能不能在電影落幕時,真切地感受到角色的轉變,《站在我這邊》做到了,《奇蹟》也做到了,我在男孩航一身上,看到他開始懂著用不一樣的角度看世界,開始明白與懂了一些事情(理解生活的不可能事事順心),對一個人的愛,不是將對方牢牢綁在身邊即可,有時候放手(傾聽對方的需求,尊重對方的選擇),才是真正愛的表現。

其五,《奇蹟》的迷人,在於是枝裕和導演細心呵護每個角色的選擇,不只是勉勵他們勇往直前,更是連可能的失敗都願意試著理解與接納的寬大胸襟,這樣溫柔的情懷,散落在導演的每一部作品裡,療癒著銀幕外曾經在人生路上受過傷的影迷們;是枝裕和導演的作品其實就像片中爺爺做的甜糕,越嚼越香,越嚼越香!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影城頻道電影星聞 2016-11-07 17:16:45

恭喜您的文章登上PChome唷!! 文章將於2016年11月08日00:00 po出 歡迎前往PChome 首頁電影約會看看喔^____^
http://www.pchome.com.tw/

版主回應
謝謝~~ 2016-11-14 11:0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