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26 00:40:48史戴克浩斯

於斯予思

《工作紀律》 廖輝英

有一回在新加坡的一場座談會中,被一位寫詩的的朋友問道:「幾年前聽女作家於黎華說,一個人如果一天無法在書桌前坐上三個小時並寫上三個小時,他是不可能成為作家的。我聽了這話極為震驚。妳贊成她的話,認為作家一定要如此自我磨練嗎?能不能請妳用自己的作息說明一下?」

我想,要成為作家,條件一定不光只是光寫這一項而已。不過,就「工作時數」或「工作量」來討論,不失其具體的考量標準。

不過,這項考量標準,主要目標不在「量」上面,而是著眼於成就工作量背後的工作紀律。換言之,紀律是造就工作量的力量,有紀律,才能生產。

說到這裡,要特別提到已故文學大師梁實秋先生講過的一句話,他認為寫作是一種紀律。所謂紀律,自然含有各項必須遵守的規矩,如寫作量、寫作時間、寫作態度、寫作品質等等,不是隨興所至的才情型揮灑,而是帶著規範和戒律的行為,有點苦行的味道。

對專業寫作的人,的確如此,不,幾乎是所有從事創作型工作的人,全須如此。

以我個人為例,我的工作時間很難界定,非讀即寫,而且大部分時間都在「想」,即使在床上時,有好多次甚至在夢中想到書名,瞿然而醒。

---分隔線---

剛整理房間時找到這篇文章,想到上次算塔羅牌時想和你講的,就是這篇文章所要傳達的。可惜我記性不好,當時沒有轉述地很恰當,讓你對寫作又多了一份顧忌。畢業後可能也很少有機會再相聚,所以我一定得再寫封信對你強調一番。

不要論考試或其他工技性的能力,你是我見過最聰明的一個人,反應比反應快的人快兩倍、滿腦子不知哪來的創意、感性理性兼具的悶騷型天才。原諒我不太會去形容你,因為你的能力,我無話可說。

但我仍是要強調你是個優秀的人,千萬不要妄自菲薄。且記住這些你應該都已了解的道理:透過紀律的練習、人際的磨練、還有其他我講不上來卻處處顯而易見的成功途徑;只要腳踏實地,一定才有機會可以無所不至。

回想剛上大學時,本以為你是個呆呆的鄉下人(髮型是其中一個原因啦 *_* ),哪知道除了髮形上的波濤洶湧外,表面上的平靜不知醞釀了多少驚人的想法。

我本身也是個熱愛說笑亂兜的一個人,對於自己的反應多少有些信心,但當我再進一步認識你時,你的幽默機智讓我不得不誠實又安慰地這樣想:「我雖不如他,但他有他的一套,我有我的哲學。」

因為人和人難免比較,而我怕極的是,他人把我們倆擺在一起比,就像是鄰居的三姑六婆在比較王家和李家誰家的兒子考上哪一樣,我真的聽到某個同學親自對我講過,你的幽默比我獨到之類的話,當然這對我來說是一種莫可名狀的打擊,畢竟國高中時還未遇到一個真正可畏的能手。

而對你,笨的人會把你當成敵手,聰明的人會把你當成對手,而我這種中庸的人,一直把你當成一位可敬的能手。

從你身上我見識到我不曾有過的吉光片羽,淺嘗到你不經意卻偶然透露出的點滴汪洋。輒止了嗎?我相信你的出現讓我有了個決定性的改變,那就是我必須大方地接受他人的天才,無愧地接受自己的平庸。

不是我妄自菲薄,也不是我在把你當傻瓜誇。而是我看到一個能才的落寞,難免替他擔憂了起來。

生命中會有多少次說可惜,我真的希望對象不會是你,你的能力沒有地方發揮出來,那會是我覺得最可惜的一件事。雖然我這樣講誇張了些,但卻真誠。

人外有人你我明白。或許有天我會遇見比你更天才的人,也或許有天你會遇見比你更天才的人,但不管是哪一天,哪一個人,我都希望我不會忘記自己怎樣去見識一個天才,而不是去追隨他、去迷失自己,也不是攻訐他、搞個明爭暗鬥。

很高興認識你,欣賞你是大學最覺有趣的一段旅程。

這四年收穫匪淺。

有許多話平常也不知怎麼跟你講,寫了信給你,也發現簡短了不少。希望你可以體會到我這個常人的擔心,你有我們沒有的特質和長才,千萬不要浪費了,或用到不對的地方。努力養成美好的習慣,多多磨練自己的專長,只要你熬到對的環境、對的人,相信你一定會無可限量!

一定要加油!

史戴克浩斯 2004/06/26/am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