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7 10:33:15人間遊子

宗鏡錄大鋼筆記~43...(卷四)

 

宋.永明延壽大師 原作

清.雍  正 摘錄

民國.陳立中 筆記

 

【問答章】

問。唯一心法。云何教中廣立名字。答。如來名號。十方不同。般若一法。說種種名。解脫亦爾。多諸名字。故大般若經云。如一切法名。唯客所攝。於十方三世。無所從來。無所至去。亦無所住。一切法中無名。名中無一切法。非合非散。但假施設。所以者何。以一切法與名。俱自性空。大方等大集經云。爾時佛告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善男子。第一義者。謂無有諸法。若無諸法。云何說空。無名字法。說為名字。如是名字。亦無住處。名下之法。亦復如是。是以法從心生。名因法立。能生之心無處。所生之法亦然。則心境皆空。俱無處所。論云。心能為一切法作名。若無心。則無一切名字。當知世出世名字。皆從心起。以心隨緣。應物立號。似金作器。隨器得名。則一心不動。執別號而萬法成差。真金匪移。認異名而千器不等。若知法法全心作。器器盡金成。名相不能千。是非焉能惑。又如圓器與方器。名字不同。若生金與熟金。言說有異。推原究體。萬法皆空。但有意言。名義差別。動即八識。凝為一心。得旨忘緣。觸途無寄。如大涅槃經云。佛言。善男子。如來所有一切善行。悉為調伏諸眾生故。譬如醫王。所有醫方。悉為療治一切病若。善男子。如來世尊。為國土故。為時節故。為他語故。為眾生故。為諸根故。於一法中。作二種說。於一名法。說無量名。於一義中。說無量名。於無量義。說無量名。

華嚴經頌云。如心諸佛爾。如佛眾生然。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只是一法。名別理同。何者。覺此無依無住。絶待不思議心不動時。入十信之初。號不動智佛。不覺此絶待真心。不守自性隨緣差別時。名法身流轉五道。號曰眾生。但有迷悟之名。不離一心之體。更有何法而作凡聖名字為差別乎。如文殊般若經云。佛言。佛法無上耶。文殊答。無有一法如微塵許名為無上。又經云。如世尊說此法時。無有菩薩得是三昧諸陀羅尼門。亦復無彼諸佛所說語言句義。乃至不說一文字句。無人聽聞。無人得解。無人成佛。如此等法。是實言者。於後末世。五百歲時。此經法門。弘閻浮提。徧行流布。熾然不滅。是真實語。

記:問,既說唯是一心之法,為何教中又有各種不同名字術語。

答,如來含義是一,名號則有不同的表示法,同是般若之含義,亦有不同的表示法。同是解脫的含義,亦有不同的表示法。大般若經云,如一切法名,唯客所攝(一切法之名,依使用者而設定)。法中本來無名,名中本來無法,皆是符號,皆是設定,本無實義。是隨使用者而設定,故說一切法與名,本來性空。大方等大集經云,善男子,第一義者(第一真實之義),謂無有諸法,……無名字法(本無有法,本無有名字)。

本無諸法,隨說諸法,本無名字,隨說有名,但假施設,本來性空。因此可知,法從心生,名由法立,名與法,皆無實義。又,能生之心,本無所有(無明妄想本無所有),所生之法,亦本無所有(心妄法亦妄,故本無所有),所以說,心與境本來皆空,了不可得。

由此可知,若了法法皆心作,名(名詞術語)由法而立(心法名三者悉皆是空),則一心不動,萬法皆空,萬境俱寂。一切法,但是意言,名義(名字、語言、意識)之差別。故說,動(心意識作用展開來)即是八識,凝為一心(歸納起來是一心),若得其意,無有障礙。

又說,如來所有一切善行(言語、行為),悉為調伏諸眾生故,如所有醫方,悉為療治一切病苦。又說,如來世尊,為國土故……為眾生故,於一法中,作二種說(不同的說法),於一名法,說無量名,於一義中,說無量名(隨眾生根機不同,說不同法,立不同名)。

華嚴經頌云(大意),心佛眾生是三無差別,只是一法(真心理體是一)。覺此絶待不思議心(真心)不動時,入十信之初,號不動智佛。不覺此絶待真心,法身流轉五道(法身隨緣而變),曰眾生。但有迷悟(眾生與佛)之名,不離一心之體(一心之體不動)。本無凡聖名字差別。

文殊般若經云(大意),世尊說此法時,無有菩薩得是三昧(真心本具三昧,故不得),亦復無彼諸佛所說語言句義(佛本不說法),乃至不說一文字句……無人成佛(本來是佛)。如是等法,是實言者,真實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