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的片段
最近總是想起媽媽、妹妹、和我一起坐在媽媽機車上,去吃飯、去買東西的日子。嘉義的太陽是經常性的,所以我對這些記憶的印象總是沐浴在陽光中,並且平靜。現在想想也許媽媽心裡有很多煩惱,我長大後才知道我對這些印象感到平靜,也許背後是媽媽付出了多少努力與心力。
曾經在路上看著許多父母騎著車,中間夾著小孩或背著小孩,心裡都會想著,如果我有小孩,不會願意讓我的小孩處在這樣的環境中。一遍又一遍,我遇到這樣的狀況,每每都是這樣的想法,直到我想起上述的回憶。我能夠理解物質與資源對於小孩發展時的重要性,但那是必要性嗎?是確保小孩開心與快樂的條件嗎?我想並不見得。
我仍然走不出那個週末陽光灑落在客廳,播放著呂方專輯,充滿著談話與家事的那個家。那時候家裡我想雖然並不至於缺乏,但應該並不是富裕、游刃有餘,可是我在某些時刻,仍然感到幸福,仍然感到平靜。
現在我很能肯定媽媽比起那時候,是更幸福且更平靜也更有餘的,但我仍然走不出那個家,我仍然常常覺得現在沒有家,對家的感覺是破碎的、不完整的,即便我很能接受這個事實,但我仍然走不出那個家。
舅公去世了。今天舅舅和舅媽在說,舅公去世的那天,表弟夢見了阿嬤,在夢裡表弟在哭,阿嬤在笑。大家在說,阿嬤在笑是因為,他的弟弟要去和他相聚了。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話,他們只是從有子女的地方,去了有父母的地方。
舅公和阿嬤是在那時代少數的只有兩個姊弟的組合,在那個重視生育率的年代。阿嬤跟舅公一輩子都非常辛苦,汲汲營營照顧孩子們,永遠都在操心著,但永遠都很努力、很認份、很認真生活著。舅公與阿嬤感情很好,於是舅公過世的時候,我心裡想著,記得阿嬤的人又少了一個,突然就異常地難過,我真的非常非常想念阿嬤。但是阿嬤現在有弟弟作伴了,舅公也有姊姊作伴了,他們不會孤單的對吧?只有我心裡有無限的思念。如果可以,我還是希望阿嬤現在還在我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