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5 22:09:56加恩教會

生命中的優先次序




生命中的優先次序

「求你教我們數算我們的年日,好使我們心有智慧。」(詩篇90:12)

 

  1912414, 遠洋豪華客輪「鐵達尼號」 撞上了冰山,沉沒了。在災難中,其中最奇怪的一則故事是這樣的。有一位女士獲得了坐上救生艇的位置。她在上救生艇之前,請求是否可以先返回船艙。大家答應了,但是要她必須在三分鐘之內返回救生艇。

  這位女士在返回船艙的途中,地板上隨處可以見到人們在匆忙之間掉下來的金錢和寶石熠熠發光,但她沒時間理會這些財物。當她跑進了自己的船艙之後,她沒有去收拾自己藏在保險箱裡的鑽石首飾,反而抓起了三個橘子塞進口袋裡,迅速跑回甲板,上了救生艇。

  有意思的是,一個小時之前,假如讓她用自己的鑽石首飾去換一箱橘子,她會覺得這樣的想法滑稽可笑,但是環境突然改變了,她生命中所有的價值觀和優先次序也隨之改變。是的,對基督徒來說,神透過許多環境重整了我們的視野,跳脫人固有的自以為是,使生命中的價值觀和優先次序也隨之改變,重新調整。

  信仰可貴的地方是創物的主宰,祂直接告訴你生命的目標在哪裡?人類應該怎樣生活?通過聖經、耶穌基督自己的啟示、和教會生活,我們一點一滴在學生命是什麼?

  屬靈長輩們叮嚀教導:上帝第一、家庭第二、工作第三。聽來很合理,奉它為圭臬。從不少傳記中讀到,有些教會領袖謹守上帝第一,卻似乎犧牲了家庭生活,且兒女叛逆。儘管兒女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但是否父母也要為自己的失職負責任呢?忍不住質疑原先受教導的生命優先次序。

  約翰‧雷克(John G. Lake)是十九世紀末、廿世紀初的信心醫治佈道家,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神透過雷克在南非和北美醫治了許多人,也訓練了不少人從事信心醫治事工。由於雷克的禱告比醫師的治療有果效,人們稱他為Dr.雷克呢!

  然而,他一生最大的遺憾,可能是早年因服事忽略了家庭。1908年,他回應呼召,帶著妻子珍妮和七個孩子一起去南非。不過半年,珍妮突然死了,當時雷克正出門到叢林區佈道,他連妻子的喪禮都沒趕上,遲了十二小時才回來。雷克說,妻子的死是「撒但的高招」。據說,她因全力照顧前來求醫的原住民需要,忽略了自己,以致營養不足而死。還有一說,珍妮是被敵人慢性下毒,毒死的,而敵為了怕雷克回來,為妻子復活禱告,所以堅持要及早下葬。究竟實情大概只有上天堂才曉得。

  然而,珍妮生的兒女十分憤怒父親不顧家,並且把母親的驟逝算到父親頭上。他們的心變得十分剛硬,並早早就離家,成人之後一直不肯放下對父親的苦毒。聽說其中一個兒子臨終前,才鬆口說,好希望自己的父親就在身邊。親愛的兄姊們:服事不全部等於服事上帝服事的大部分動機是什麼?有人說打發時間有人說是讓別人看見自己有人說是找人陪伴

  「馬大有一個妹妹叫馬利亞。馬利亞來坐在主的腳前,聽他講道。可是馬大因為要做的事情多,心裏忙亂,就上前說:『主啊,我妹妹讓我一個人做這許多事,你不介意嗎?請叫她來幫幫我吧!』主回答:『馬大!馬大!你為許多事操心忙亂,但是只有一件是不可缺少的。馬利亞已經選擇了那最好的;沒有人能從她手中奪走。』」(路加福音10:39-42

  馬大把伺候主的活動當成第一優先,以至心慌意亂。耶穌指出,妹妹馬利亞選擇的優先次序才是對的,安靜在主腳前聆聽主的話是上好的福分。把追求靈命的成長放在第一優先、安排在比服事主的活動更高的優先位置上,才是正確的次序。

  耶穌的優先次序是什麼?——禱告與傳道!「第二天一早,天還沒亮,耶穌就起來,離開屋子,到一個偏僻的地方去,在那裏禱告。西門和他的同伴出去找他;找到了,他們就說:『大家都在找你呢!』耶穌說:『我們到附近的村莊去吧,我也必須在那些地方傳道,因為這正是我來的目的。』」(馬可福音1:35-38

  門徒說,眾人到處在找耶穌,因為他們需要耶穌為他們趕鬼治病。耶穌卻向他們說明,趕鬼治病的事並不是他優先的服事,他的中心使命乃是傳道。而且在這段經文裡讓我們清楚看到,在耶穌的服事生活中,最優先的乃是禱告--與神保持正確的關係和密切的交通。第二優先的是傳道—把神愛世人的資訊傳遞給人。然後才是趕鬼治病等其他的服事和活動。靈命的追求重於服事的活動

 

  里斯特‧桑羅爾(Lester Sumrall)自傳,桑羅爾在經濟大蕭條時期,憑信心在美國南方的學校房舍裏傳福音,每在一地建堂完畢,就請其他牧者來牧養,然後又繼續到別的地方傳福音。他是一位福音拓荒者。

  1932年,他與英國神學家兼宣教士豪爾‧卡特(Howard Carter)同工,開始走出美國宣教,足跡遍及東亞和歐洲。稍後在南美洲宣教時,遇見與自己有同一心志和呼召的女宣教士露易絲。然而,正當教會欣欣向榮之際,神要他們放下一切,到菲律賓馬尼拉宣教。建立了一間超過二萬四千人教會。不過,就在事奉的高峰,神要他回美國。他不想,但神對他說,因為他自己的國家需要福音。神還告訴他,會有大學生起暴亂,燒建築物,娛樂媒體和新聞會大肆宣染性和同性戀,人們會鄙視祂的律法,並嘲諷祂。還說,異教和靈性主義的瘟疫會蔓延美國。街頭巷尾到處會有人信奉外國宗教。(那是五十年代的事,如今上帝當初對他說的話都一一成真。)就這樣,桑羅爾聽從上帝的吩咐,義無反顧地離開菲律賓。

  他是少數能一生至死忠心並家庭兼顧的名牧。他之所以能夠兼顧家庭與平衡自己的生活,是從正確信仰信念來的。他認為根據聖經,每位父親都是蒙上帝所召,要作自己家庭的祭司。他深信不牧養自己家人的牧者,就會把自己陷入心碎和羞辱中。他決意不讓自己的兒子成為事工的受害人。

  既然身為家庭的祭司,他定意全力擔負起自己的職責。這意味著,孩子小時候讀聖經故事給他們聽,孩子打輸球時陪在一旁安慰他們,學校拿獎時在一旁歡呼,當然還要加上,殷勤為孩子祈禱。

  從孩子剛會走路,他就為孩子禱告,要他們也能服事主,並且為他們未來的伴侶禱告。相對於「一起禱告的家庭,能夠強力連結在一起」的基督徒老生常談,他主張「玩在一起的家庭,能夠強力連結在一起」。他並不是說全家禱告不重要,而是全家一起玩樂也是同等重要。他教三個兒子打高爾夫球、游泳,帶著他們露營。而他最得意的時候是,孩子的技術贏過自己時。

  最重要的是,他從孩子小時就教導事奉。事奉不是大人的事,而是全家的事。他到馬尼拉服事,沒有因當地生活落後,而把家人放在北美,而是帶全家去;後來去香港,也是全家一起去。所以,孩子到1215歲時,在事奉上就相當能幹且負責任──沒有人會說他們是生手。

  有一天,當他從瑞典領會完畢,回國轉機到芝加哥,正要去佛羅里達時,他的妻子和小兒子到機場攔住他,告訴他,前一天有大火燒把事工的電視台完全燒毀,報紙說大約有十二億美元的損失。他們要他回家處理。然而,桑羅爾說,對上帝忠誠遠比電視台重要,他已經承諾要去佛羅里達領聚會。他堅持照原行程安排行事。

  等他回到家,彼得對他說:「爸,這是可悲的一天,但也是十分榮耀的一天。我們的城市從未發生如此的大火。城裏其他三家商用電台經理都來找我,願意提供幫助。當時我好沮喪,就說讓我能播節目吧!結果,他們都鼎力相助。才晚上六點,在友台的幫助下,我們又可製作電視節目了。其中一間商用電台還贈送我們一台昂貴的機器。報紙也用大幅的版面,針對我們電台的失火,刊載一篇滿有同情心的文章。」這是他們在該城,頭一次得到當地人的支持。

  桑羅爾表示,這場大火也帶來另一個正面的果效。他看見三個兒子在父親不在家的情況下,以極大的成熟度來處理困難的處境。桑羅爾曉得自己必須要放下某些程度的控制和權柄,不能老是手握韁繩,作每個決定。孩子都有做錯或不盡完美之處。桑羅爾總是拿兒子與自己同年齡時來相比,總看到孩子的處理比自己當年要好的多。他給孩子有犯錯的空間,讓他們成長,也同時幫助他們避開自己曾犯的錯誤。

   讀了桑羅爾的故事,細思他的人生優先次序,不就是:上帝第一、上帝第二、上帝第三,也就是把生活的每一刻都視為服事上帝的時機。這麼一來,服事家人,是把上帝擺第一的表現;並且工作沒有聖俗之分,在工作崗位上榮耀神,也是把上帝擺第一的表現。

  無論你是單身、單親、已婚,在什麼職場或家庭主婦,都可以靠著聖靈,在生活的每個領域,活出把上帝擺第一的家庭和工作平衡的生命。不但如此,無論你的孩子是什麼年齡,關係的培養永遠不遲。我們的上帝是創意大師,請務必要禱告請祂傳授幾招,並為我們開路,與我們的孩子們加深親子關係,帶領他們更認識主、經歷主、並服事主。

上一篇:大衛的遺言

下一篇: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