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1 16:43:06(砂子)

遇見邱傑

      金門日報漂洋過海來到台北總要慢上幾日,郵差常是一定份數才放我信箱。不容許花太多時間閱讀,有些篇章走馬看花,有些則細細品讀。映入眼簾的副刊〈太湖水平〉,旁邊附有勒石照片,原以為是描寫太湖文章,旅遊描景我最不感興趣-要嘛親自一遊自己體會,透過別人描述,寫得再好也只是紙上談兵,何況每人感受不同-但還是行禮如儀閱讀,不多的文字看完眼眶紅了,有著文字張力的震撼,內容描述作者金門旅遊最後一天,掛念著到太湖找尋一張相片中的石頭,弟弟在金門服兵役退伍不久離開人世,當時作者二十五歲,弟弟更是英年,此事成了作者心中永遠的痛,五十年不願碰觸遺物,包含那張照片。
  作者對於弟弟驟然離世的錐心之痛,在文章中並沒有搖張吶喊,而是用內斂的情感娓娓描述尋石經過,然因對弟弟的思念傷痛刻在骨子裡,情感不經意從筆尖流出。拖著兩年前病倒尚未復元的身體在太湖邊尋尋覓覓,賢慧的妻子百公尺內保護著、成全著。初次看到刻有「太湖」石頭,激動向前,卻「感覺不到感覺」,石頭周圍景物會變,但鏤刻在石頭上的字型不會改變,失望之餘只能自己安慰,至少看到了湖,「斯土斯湖,是弟弟看過、走過的」,是怎樣的手足情懷,魂牽夢繫,凡弟弟走過看過的,都如獲至寶。作者看似平靜的描述,內心深藏的感情力透紙背,短短一句「太湖水平,憶起弟弟,我心中波濤翻湧」讀來盪氣迴腸,讓人泫然欲泣,文字在作者手中竟能產生如此張力。
  油然而生的敬佩,讓我放下報紙,帶著濕潤眼睛打開電腦查詢作者,邱傑,果然大有來頭,民國六十一年考上聯合報記者,曾駐加拿大,記者退休後回到家鄉桃園做社區營造、創作、含飴弄孫、關愛這片土地……桃園,曾是我長時間居住和任教的縣市,居然不知道這號人物。將訊息發給均已退休的昔日長官和同事,期待他們報佳音「邱傑,我認識-」。
  現今社會多的是兄弟鬩牆、手足爭產事件,作者對弟弟的深情和思念,讓人動容。雖然不認識邱傑,讀到一篇賺人熱淚的好文,總是讓人佩服和感謝。

發布日期:2022/05/26作者: 洪銀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