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1 23:01:13Frank

我的1992:流行之外

 

 

  有些歌曲很難歸類到其它的主題,可是捨去掉又覺得可惜,於是就把這些歌曲歸類到「流行之外」,雖然叫做「流行之外」,但有些歌曲還是有排行名次,只是聽起來和我們平常所認知的排行歌曲不一樣。

 

 

  臺灣很多人知道Enya恩雅這位新世紀(New Age)歌手,卻不太認識Máire Brennan,但她其實是Enya的姊姊,也是70、80年代著名的愛爾蘭樂團Clannad的主唱,對於聽居爾特(Celtic)音樂、新世紀(New Age)音樂的樂迷而言,Clannad具有崇高的地位,而女主唱Máire Brennan則被視為「居爾特音樂的第一夫人」(First Lady of Celtic Music),可見其影響力深遠。

  1992年Máire Brennan暫時單飛發行了首張專輯Máire,以前我們臺灣的博德曼有代理發行,記得唱片公司把她的名字翻譯為莫雅,Against the Wind被當作這張專輯的主打歌曲,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是在MTV亞洲台(和好幾年後才開台的MTV中文台是不同頻道),有一段時間在這個頻道常常看到這首歌的MV,當時我還不知道她原來就是Clannad的主唱,只是覺得樂風很特別,在搖滾的架構下加入民族樂風,而且嗓音好到沒話說,所以對這首歌印象很深刻。

 

Máire Brennan - Against the Wind (UK #64)

 

 

  第一次聽到英國樂團Miranda Sex Garden的歌是Lovely Joan,1992年EP的歌曲,這張EP叫做Iris,會聽到這首歌是因為以前買了一張合輯The Sound of Mute,這是一張由英國獨立唱片公司Mute所出版的合輯,以前我們臺灣的博德曼有代理發行,這張合輯裡面收錄了Lovely Joan,如果只聽這一首歌會誤以為Miranda Sex Garden是個美聲團體,其實她/他們是個搖滾樂團,雖然Lovely Joan空靈飄逸,是一首傳統樂曲,但還是有電吉他從背後悄悄竄出,強化歌曲的力道。

 

Miranda Sex Garden - Lovely Joan

 

 

  David Sylvian原本是英國新浪潮(new wave)樂團Japan的主唱,在樂團解散後他陸續發表個人作品,風格趨向藝術搖滾(art rock)和前衛音樂(avant-garde),但千萬別被這些名詞給嚇到,其實音樂很美的。

  1992年David Sylvian和日本音樂人坂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共同合作歌曲Heartbeat (Tainai Kaiki II) – Returning to the Womb(和坂本龍一自己先前那一首Heartbeat是不同的歌,不要搞混喔),除了這二位,參與創作的還有美國音樂人Arto Lindsay,而Ingrid Chavez和John Cage二位美國音樂人則分別在這首歌貢獻了一點歌唱和口白,這首歌的MV那個時候有一段時間常在MTV亞洲台看到,畫面很有意境,雖然不是一首暢銷流行曲,但就是一首好歌,很細緻的音樂作品,所以我覺得那個時候的音樂頻道反而比現在還要敢播。

 

David Sylvian & 坂本龍一 Ryuichi Sakamoto feat. Ingrid Chavez - Heartbeat (Tainai Kaiki II) – Returning to the Womb (UK #58)

 

 

  會知道Khaled這位歌手是因為很久以前收看MTV亞洲台,有一段時間這個頻道常常播放他的歌曲Didi,而這首歌讓我開始認識Khaled,不過那個時候我和我的朋友看了這首歌的MV還以為節目介紹的是印度歌手,後來才知道他其實來自非洲國家阿爾及利亞(Algeria),而且他還有「raï天王」(King of Raï)的封號(raï是一種阿爾及利亞的民間音樂),在阿拉伯世界非常有名,還曾在2010年南非舉辦的世界盃足球賽(FIFA World Cup)開幕儀式受邀演出,唱的就是這首Didi,編曲很活潑、現代化,沒有我們對於非洲音樂感覺傳統的刻版印象,這首1992年的歌曲是Khaled自己寫的,製作人是美國音樂人Don Was,由法國唱片公司Barclay出版,所以應該有國際資金贊助,Khaled在法國應該名氣也不小,有好幾首歌打入當地的排行榜,Didi是其中一首,在法國第9名,所以我覺得法國的流行音樂市場對異國文化的包容性很強。

 

Khaled - Didi

 

 

  Apache Indian的本名是Steven Kapur,在英國出生,擁有印度血統,初次認識這位歌手是在MTV亞洲台,當時看到他的MV感到很好奇,眼前出現印度人在唱歌,然後就跟朋友討論起來他到底是誰,一直到後來才漸漸知道Apache Indian在英國還頗有名氣,而他最有名的歌曲是1993年的Boom Shack-A-Lak,在好幾個國家很受到歡迎,其實在90年代的英國有一些印度裔的音樂人在樂壇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勢力,Apache Indian在90年代初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我第一次聽到他的歌是Chok There,這首Arranged Marriage是後來才聽到,他的雷鬼(reggae)創作都有融入印度音樂的元素,那個時候常常在MTV亞洲台看到他的MV,是個很新鮮的體驗。

 

Apache Indian - Arranged Marriage (UK #16)

 

 

  007, a Fantasy Bond Theme是我認識Barry Adamson的第一首歌曲,很久以前買了一張由英國獨立唱片公司Mute所出版的合輯The Sound of Mute,以前我們臺灣的博德曼有代理發行,裡面就收錄了這首歌,改編Monty Norman於1962年為電影《第七號情報員》(Dr. No)所寫的主題曲James Bond Theme,當時我一聽到就覺得很特別,很像又是另外一部007電影的主題曲,但實際上卻不是,所以Barry Adamson在歌名加了fantasy「幻想」一字有他的道理在,不過我覺得未來007電影如果拿這個改編版本當作主題曲也未嘗不可,而事實上Barry Adamson也寫過電影配樂,或許是這個緣故,他自己的個人專輯聽起來就像是電影的畫面浮現在眼前,他的音樂就是能夠散發這樣的魅力,007, a Fantasy Bond Theme是他1992年Soul Murder專輯曲目之一,這一張專輯也讓Barry Adamson入圍了該年的水星音樂獎(Mercury Music Prize),這位英國音樂人在發行個人作品之前早就已經參與過一些樂團,像是Magazine、Visage、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所以他嘗試過synth-pop、後叛客(post-punk),他會玩的音樂當然不只這些,舉凡另類搖滾(alternative rock)、電子、現代古典音樂(modern classical music)、爵士、downtempo、沙發音樂(lounge music)...等音樂元素都曾被Barry Adamson使用在他自己個人的作品,所以在樂壇是個厲害的角色。

 

Barry Adamson - 007, a Fantasy Bond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