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2:獨立音樂 Part 1
我本來在想,以前的文章有提過幾次什麼是獨立音樂,所以應該不用再說明,可是我去年(2023年)看到一則新聞,標題寫著〈無辜!台灣獨立樂團赴陸巡演喊「首次來中國」遭轟,道歉開放退票〉,然後下面的留言區就有一群網路鄉民做了不必要的政治聯想,不分青紅皂白咒罵,讓我覺得既好笑又無奈,看了他/她們的留言,很明顯這些網民沒有看報導的內容,只注意到新聞標題有「獨立」二字就起乩,尤其前面還有「台灣」二字,更是讓這些網民的政治癌立刻發作,誤認為樂團是主張台灣獨立,他/她們反而都沒注意到標題上「獨立樂團」四個字,顯見我們臺灣還是有不少人不曉得什麼是獨立音樂。很多年以前,我也遇過類似的情形,有人問我喜歡聽什麼音樂,我回說:「獨立音樂。」瞬間他的政治汗毛全都豎起來,語調有些急促地問:「那是鼓吹獨立的音樂嗎?」唉...別緊張,也不要抓狂,請聽我娓娓道來。
所謂獨立音樂(independent music,簡稱indie music)就是獨立唱片廠牌(independent record label,簡稱indie label)所出版的音樂,相較於主流大公司所製作的音樂,獨立廠牌不會過份干涉旗下藝人的創作,著重原創性,也樂於從事不同的嘗試,因此音樂就會呈現許多可能性,更加地豐富。可是隨著獨立音樂愈來愈受到歡迎,不少獨立廠牌的樂團、歌手被主流大公司或旗下的子廠牌相中而被挖角過去,或者主流大公司或旗下的子廠牌自行發掘新的樂團、歌手,在這種情形之下,說這種音樂是獨立音樂,好像也不對,因為作品並非是獨立廠牌所出版,講這種音樂不是獨立音樂,聽起來也不對勁,因為音樂屬性完全相同,這時獨立音樂和主流的界線漸趨模糊,並且陷入名詞解釋的爭議,於是媒體漸漸傾向於使用「另類音樂」(alternative music)一詞作為取代,也因為另類音樂在90年代的媒體聲量大增,所以不時會聽到有人把「另類」二字掛在嘴邊,連不聽這種音樂的人都會把「另類」當成流行語使用。不過物換星移,現在大家不常講「另類音樂」了,反而又比較常使用「獨立音樂」這個名詞,然而無論是獨立音樂還是另類音樂都只是音樂的統稱,底下包含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流派,此外,另類/獨立音樂在國外有排行榜,既然有排行統計,表示另類/獨立音樂具有一定程度的市場規模。
獨立音樂解釋完了,不過我預料未來還是會有人一聽到「獨立音樂」這個名詞就起政治上的反應,因為寫部落格的人很多都是做功德、寫興趣的,沒有影響力,我這裡的文章都是路人經過無意間撇到,或者是有人在網路搜尋資料不小心發現到,總而言之,有緣人才會看到,所以還是要靠我們臺灣的電視、廣播發揮影響力,多多介紹各個型態的音樂,這樣大家才會知道,否則連「獨立音樂」這四個字都沒聽過,又怎麼會知道要輸入什麼樣的關鍵字在網路搜尋做進一步了解,但無論如何,如果你/妳以前不曉得有獨立音樂的存在,或者是你/妳聽膩了商業流行音樂,想要有不一樣的體驗,不妨可以試試獨立音樂,也許你/妳會找到另外一片新的天地。
來自於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的樂團Primal Scream在1991年發行了一張石破天驚的專輯Screamadelica,號稱融合搖滾、電子舞曲、新迷幻(neo-psychedelia)......等音樂元素,贏得樂評高度讚賞,這張專輯在1992年也為Primal Scream奪下水星音樂獎(Mercury Music Prize),這張專輯的開場曲是Movin' On Up,以EP的形式另作發行,這張EP叫做Dixie-Narco,我記得以前MTV亞洲台(和好幾年後才開台的MTV中文台是不同頻道)常常播放Movin' On Up的MV,印象超深的,這首歌有濃厚的福音(gospel)風格,情緒不斷地堆疊,是一首很積極正面的歌曲,我覺得Primal Scream某些作品有受到Rolling Stones的影響,像這首歌就是,然而Primal Scream則在自己的作品添加了90年代當代的音樂元素,就呈現出不一樣的風貌。
Primal Scream - Movin' On Up (UK #11, US Modern Rock Tracks #2)
The Stone Roses石玫瑰是曼徹斯特瘋潮(Madchester)的指標性樂團,首張專輯就爆紅,可惜命途多舛,因為只出了一張專輯就和唱片公司陷入合約糾紛,隔了好些年才出了第二張專輯,雖然還是受到很大的矚目,也賣得相當好,但最終還是解散。儘管如此,他們的首張同名專輯The Stone Roses實在太受歡迎了,以致於這張唱片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重回英國專輯榜,是一張長賣型的經典專輯,所以光靠這一張就足以讓他們的版稅賺飽飽。
Waterfall是The Stone Roses首張同名專輯的曲目之一,1991年年底挑出來作單曲發行,然後在1992年年初進入英國流行單曲榜,旋律流暢無比,是吉他搖滾的經典,相信是許多石玫瑰迷非常喜愛的歌曲。
The Stone Roses - Waterfall (UK #27)
英國樂團And Also the Trees雖然在80年代不像其他歌德搖滾(gothic rock)、後叛客(post-punk)團像是Bauhaus、Sisters of Mercy、The Cure那般受到媒體重視,但他們卻一直有一群堅定的粉絲在追隨,而且還有新作發表和演出,過去我們臺灣的水晶唱片曾代理發行過And Also the Trees在80年代的錄音室專輯,也因此讓臺灣的獨立樂迷得以認識這麼獨特的樂團,對我而言,他們和其他的歌德團比較起來,古典味稍微濃了一點。
進入90年代,And Also the Trees發表了第五張錄音室專輯Green Is the Sea,於1992年出版,從這張專輯開始,樂風轉為比較明亮,揮別80年代黑暗沉重的色彩,Red Valentino是專輯的第一首歌曲,一開始的銅管吹奏就已經說明他們變了。
And Also the Trees - Red Valentino
如果你/妳曾看過文‧溫德斯(Wim Wenders)的電影《慾望之翼》(Wings of Desire),應該對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有印象,Nick Cave是澳洲獨立音樂人,和他一同合作的壞種子The Bad Seeds則是由幾個不同國家的音樂好手所組成,其中德國工業音樂(industrial music)大團Einstürzende Neubauten新建築倒塌的主唱Blixa Bargeld則是這個時期的The Bad Seeds之一,另外,Nick Cave的同鄉老戰友Mick Harvey依然待在The Bad Seeds一起合作。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和英國獨立廠牌Mute有著長遠的合作關係,步入90年代,樂團的曲風反而趨向舒緩,不若以往激進,所以有些從80年代就已聽過他們音樂的人會有一點不習慣這樣的改變。
1992年,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推出第七張專輯Henry's Dream,由英國獨立廠牌Mute出版,那個時候我們臺灣的博德曼唱片公司擁有Mute在臺的發行權,可是在市面上卻看不到這張專輯,令許多獨立樂迷感到很扼腕,後來博德曼發行了一張Mute廠牌的合輯The Sound of Mute,收錄這個廠牌旗下各個歌手、樂團的歌曲,其中一首就是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的Straight to You,我或多或少也是因為這首歌買了這張合輯,過了幾年之後,Mute在臺灣的發行權轉移至波麗佳音,那個時候才開始在唱片行的架上看到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的專輯,所以以前那個年代想要接觸獨立音樂是很不容易的。
Straight to You是專輯Henry's Dream的第一首單曲,曲風比以往更為溫暖,被英國權威音樂雜誌New Musical Express(簡稱NME)評選為年度最佳單曲(Singles of the Year)第12名,我記得以前MTV亞洲台引進的另類音樂節目120 Minutes曾經播過這首歌的MV,當時看到覺得太興奮了,竟然在臺灣可以看到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的MV。
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 - Straight to You (Australia #96, UK #68)
Simon Bonney原來是澳大利亞搖滾樂團Crime & the City Solution的主唱,在樂團解散之後展開個人音樂事業,於1992年發行首張專輯Forever,我第一次聽到他的歌是There Can Only Be One,因為臺灣的代理公司博德曼發行了一張英國獨立廠牌Mute的合輯The Sound of Mute,所以我買了這張合輯才聽到這首歌,感覺就好像行駛在孤寂的公路上,漫漫長路,兩旁非常空曠,很有味道,但是這張合輯收錄的版本是Alternative Mix,而非專輯的版本,我覺得專輯版本的和聲比較明顯,而且整首歌的音色處理稍微迷濛一點點,並且保留了結尾將近一分鐘的演奏,很多人聽音樂都會認為只要是放在專輯裡的都是最好,其實未必,就看你/妳用何種角度看待,因為每個人對音色的偏好都有所不同,像我就覺得這個Alternative Mix就很不錯。
Simon Bonney - There Can Only Be One (Alternative Mix)
Spiritualized是英國太空搖滾(space rock)樂團,由Spacemen 3的靈魂人物之一Jason Pierc所創立,在出了幾首單曲之後,終於在1992年發表了首張專輯Lazer Guided Melodies,由英國的新興獨立廠牌Dedicated出版,獲得樂評一致讚賞,Angel Sigh則是這張專輯的歌曲之一。
Spiritualized - Angel Sigh (Album Version)
Stereolab是很多產的樂團,成立於英國倫敦(London),女主唱Lætitia Sadier是法國人,聲音很輕柔,我第一次接觸到Stereolab的作品是Switched On,於1992年由當時新興的英國獨立唱片廠牌Too Pure出版,這並不是一張正式的專輯,而是把樂團1991年的EP和單曲集結在一起,曲目順序重新排列,讓這一張合輯情緒連貫,聽起來就像是專輯一樣,這張唱片的第一首歌Super-Electric當然就成為我認識Stereolab的第一首歌,她/他們喜歡使用經典款的電子合成樂器,像是Moog,60年代就出現的樂器,因此90年代的新式搖滾樂卻飄著復古的味道,而且這種電子合成的聲音在搖滾的音符之間穿梭,有一種酥麻的感覺,很特別。
Stereolab - Super-Electric
成立於英國雪菲爾(Sheffield)的Pulp是我非常喜愛的樂團,認識這個樂團的第一首歌是Babies,而這首比較早發行的O.U. (Gone, Gone)反倒是我後來在Pulp的一張單曲合輯裡聽到,這張單曲合輯叫做Intro – The Gift Recordings,在1993年發行,我們臺灣的寶麗金後來有代理引進,可是比實際發行年代晚了好幾年,也就是Pulp開始走紅之後才進到臺灣,而且CD沒附上側標,可見臺灣的代理公司並不太重視這張唱片,事實上,Pulp曾有幾個月的短暫時間在獨立廠牌Gift Records發行過三首單曲,後來就把這些單曲的A-side和B-side湊在一起,順序重新排列,讓這張單曲合輯聽起來就像是一張全新的專輯,聽完之後相見恨晚,而這首O.U. (Gone, Gone)原來是在1992年發行,則放在這張唱片的第二首歌,如果你/妳是在90年代中Pulp成名時才開始認識這個樂團並喜歡他/她們的音樂,真的非常建議你/妳往回推聆聽他/她們過去尚未成名的作品,一樣精彩。
Pulp - O.U. (Gone, Gone)
英國樂團Inspiral Carpets在90年代初發片很密集,1991年才發行The Beast Inside專輯,很快地在1992年就接著推出第三張專輯Revenge of the Goldfish,在那個年代,國外的樂團、歌手大概平均二年發一張專輯,相較之下,Inspiral Carpets的發片速度算快。
Inspiral Carpets是英國曼徹斯特瘋潮(Madchester)的知名樂團,雖然這個音樂現象在1992年漸趨消退,但是在Revenge of the Goldfish專輯裡仍然保留些許曼徹斯特瘋潮的元素,從這張專輯所推出的第一首單曲Dragging Me Down就可以聽出端倪。
Inspiral Carpets - Dragging Me Down (UK #12)
英國樂團Charlatans雖然不是出身於曼徹斯特(Manchester),卻在曼徹斯特瘋潮(Madchester)占有一席之地,繼1990年首張專輯Some Friendly大獲全勝之後,於1992年推出第二張專輯Between 10th and 11th,雖然曼徹斯特瘋潮這個音樂現象在1992年漸漸退去,但是這張專輯還是保留一些這個瘋潮的樂風,其中的歌曲Weirdo,也是這張專輯所推出的第一首單曲,非常接近他們首張專輯的風格。
Charlatans - Weirdo (UK #19, US Modern Rock Track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