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2-07 18:58:39

Les Choristes的紓解?

我並不習慣於寫電影評論,是對劇情投入太多而難以抽離至客觀的觀影,另一方面是沒有足夠的後設知識去看門道,即便感覺看到了什麼也不敢多說什麼

Les Choristes放牛班的春天,是真正讓我覺得該寫些什麼記下來

要說音樂動人之易,想這部片應當是表達得很清楚,旋律的悠揚、乾淨的合聲搭配之下,動人動心是再純粹不過的一件事,不必複雜的思考追蹤猜測,只要等待就好;說劇情,是一種身為觀眾自我投射後所不斷詮釋出來的意涵,也可以說我太敏感想太多之類的:

事實上整部片並無驚奇,高潮、緊壓、放鬆的點都十分工整,還是如同國中散文般的鏡框式倒敘,但這都不打緊,又不是看懸疑驚悚片,安穩尋常的格局一樣看得愉快;重點是在於傳達與詮釋之間──

傳達的概念,於我而言,如同艾蜜莉的異想世界,是一種在不完滿現實生活下的微妙奇幻,滿足了我們無法完成的心底希望;意義在於安慰或是紓解現代都市人對於現實的不滿,以及對未能完成的理想隱含的失落;也許是從小不被看好、也許你天資聰穎卻錯失了機會、錯過了the discerning eye,也許理想本是一個嚮往的方向,重重的限制讓你安於現實,或是不安於卻選擇接受

每當他們唱起歌來,你人生理想的未完成曲線就多畫下一筆;艾蜜莉所創造的都市童話寬慰了現代人有時困於維持生計、社交客套,因而塵封想像力的失落感,儘管有些人甚至遺忘了這層失落,也有人對此不屑一顧並視之為過於浪漫的行為;我們也許看到一半流淚,可能是歌曲旋律寫得高明、男孩音色乾淨觸動淚腺,當然也可能是我們想起那些被遺忘的想像、理想

接近末尾的情景,禿頭老師決定把年紀最小的男孩帶走時,那是個星期六,旁白說貝比諾終於等到了他父親帶他走的那一天;未免通俗的編劇,可單單是「完成」的概念就足以動人;電影越趨結尾,色調越趨飽和而美麗,導演手法細膩卻明顯而無奇,可是這樣精緻的安排卻足以讓人好好擁抱親吻這導演,因為我們得以從現實暫時紓解;也許這是法國當代商業電影的質感──

童話般的敘事,色調憂鬱卻美麗而飽和,簡單卻精緻,也許更多概念的思考

電影結束總是有回歸現實的時候,無論你有多沉溺於故事之中,我們也許發現童話終究是童話,你可以說這是電影塑造出的假象,說是編導終究停留於美好世界的維持,悲觀者也許說那樣的幸運與機會是不屬於現實的;但也可選擇相信「可能」的概念,那或許比「完成」更值得留意

-

我終究是無法寫評論,寫了這麼多,最後還是自己對奇幻非寫實的嚮往罷了,沒有人在投射也沒人藉著這群合唱班的男孩完成什麼,太過於浪漫

是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