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6 01:44:41非馬

詩的交流

詩的交流

 

 

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我開始積極參加芝加哥當地詩人的活動。除了詩人協會、詩人工作坊以及詩人俱樂部等組織的定期活動或擔任幾次詩賽評審外,幾年前我還受邀參加一個由英文《中西部詩評論》雜誌社主辦的詩評小組,不具名地為初學寫詩者提供作品批評。通常是一次兩首詩,費用美金十元,評者與雜誌社平分。主編在給我的信上開玩笑地說,僅夠喝一杯咖啡,但助人的樂趣無窮。

 

總結參加這些美國詩人活動的經驗,我發現美國詩人們大多腳踏實地,肯虛心學習。他們寫詩是真的喜歡詩,很少有借詩之名搞活動出個人風頭的。這樣便使得組織單純,不會因鉤心鬥角而鬧得不歡而散。所有的集會與活動都以詩為主,不涉及其它。

 

我接觸到的許多美國詩人都比較保守,特別是在詩的形式運用上。這大概同美國中部的保守風氣有關。他們有許多還在熱心地寫莎士比亞的商籟體或其它押韻的固定形式。有些人是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文字技巧訓練,也有的純粹是在懷古。

 

由于英文不是我的母語,沒有太大的傳統包袱,我可以比較輕鬆自在地寫我的自由詩。他們都覺得我帶給了他們可貴的新鮮空氣。前任伊利諾州桂冠黑人女詩人布魯克斯現已去世便曾在她給我的信上說,我的詩裡有一種奇特的聲音,令人耳目一新。他們特別高興能從我的詩裡體驗到中國古典詩的精煉與韻味。當然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東西更多,尤其是對英文這第二語言的體會與感覺。

 

一九九五年我在美國出版了第一本英文詩集《在風城》,當時幹勁十足,常到各個書店及詩會場合去朗誦推銷,加上當地的新聞媒體包括美國名報之一的《芝加哥論壇報》圖文並茂的大篇幅報導,銷路相當不錯,次年便再版,一位書評家在有一期的書商通訊上還把我列入了包括著名詩人桑德堡在內的十位值得收藏的芝加哥詩人名單之中,使我多少感到受寵若驚。但2010年我出版第二本英文詩集《在天地之間》,已經沒有以前那股幹勁,特別是發現出版社根本不去好好推銷,只一心一意在打作者的主意,連其它刊物想轉載都得取得他們的同意,有點綁手綁腳的感覺,便故意不去促銷。一年下來沒賣出幾本書,結果他們提出解除契約。皆大歡喜。

 

發表于菲律賓《世界日報》文藝副刊,2015年2月5日

http://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OWNLP&aid=2067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