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04 14:10:57思路導引師

孩子不知賺錢苦從小調教理財觀念

英國心理學家曾經對一百名三至八歲的兒童進行調查,詢問他們錢從哪裡來的?

第一類答案是:錢是從爸爸的口袋里掏出來的;第二類答案是:錢是銀行給的;第三類答案是:錢是售貨員給的。只有二十巴仙的兒童會說,錢是工作賺來的。

由此可見,竟有那么多的孩子不知道金錢的來處。

「每當孩子們要求父母買東西,通常都是見到父母通過刷卡及自動提款機提款,也難怪他們不懂得錢是父母辛若工作賺來的。」Cash Flow諮詢(馬)有限公司負責人廖繡珠說。

她說,孩子會有「只要我要,父母就能滿足我」的觀念,這會導致他們不知賺錢辛苦,不懂得珍惜金錢。

Money Mastery有限公司創辦人施國中也有同感,他表示:「現代的小孩沒有良好的金錢意識,容易受到許多廣告的影響而變得重視物質享受,只懂消費,不懂珍惜。」

「再加上,家長因長時間忙于工作,缺乏時間陪伴孩子而感到愧疚,所以往往以金錢作為補償。」

這些不正確的觀念與做法,都有必要一一糾正過來。

如今,在美國、英國、日本和巴西等一些國家,已開始在學校制定理財教育計劃,甚至把理財教育列入中小學的必修課。

由此看來,西方國家對理財知識甚為重視,而且積極地推廣並實行。

美國丹佛市專門為青少年開設了一家銀行。目前,該銀行已經吸收儲戶一萬七千個,客戶年齡平均才九歲,最大的不超過二十二歲。

這家世界獨一無二的銀行,創辦人是比爾.丹尼爾。隨著這家銀行的出現,亦標志著美國的財經教育正在進入低齡化。
美國青少年理財教育主要是通過三個途徑,即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

從孩子踏進幼兒園起,孩子們就會接受有關金錢的概念。到了十一歲,孩子基本上完成了經濟上的「需求與供給」的課程。

來到中學時代,他們就能對各種財務運用有深入的了解并有一些社會實踐。

為了讓兒童盡早學會理財,美國教育部贊助全國卅四州的三千所中小學生家長,參加了一項龐大的儲蓄計劃,名為「為美國而儲蓄」計劃,以創造新一代儲戶。

美國銀行信用卡持有者總幹事格里德特韋勒說,「一九九三年,美國有將近一百萬人提出個人破產申請。如果不給兒童講解有關錢和信貸問題,他們進入社會后可能會麻煩百出。」

如今,越來越多的美國學生手裡拿著五顏六色的信用卡肆意揮霍,之后才發現無力負擔分期付款的高額利息,結果變成「負債一族」,有些甚至會因此走向犯罪的道路。

根據美國消費者聯合會的統計數字,在八千萬擁有信用卡的家庭中,平均每家未還清的欠款高達六千至七千美元(折約二萬二千八百至二萬六千六百零吉),且當中不乏是由于孩子盲目消費而造成。

《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說:「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錢的知識,將會有其他人取代你。」

如果要讓銀行、債主、警方,甚或騙子來進行這項教育,這恐怕不會是項愉快的經驗。

因此,別把發給孩子零用錢當列行公事,教導孩子們如何管理手上金錢,並賦予他們理財的責任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