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麗莉台灣媽珍愛身障囝
【中央社2009.04.05摘要】德國籍傳教士辛麗莉(Lilly Singer),40多年來無怨無悔,照顧遭遺棄的視障及多重障礙孩童,將大半輩子的青春歲月奉獻台灣大地,全心珍愛處於弱勢的台灣「身障囝仔」。
現年71歲的辛麗莉,自教會護士學校畢業後,26歲那年,台灣因小兒痲痺症流行,需要護士;她接受了教會的指派來台迄今,從此,台灣成為她的第二故鄉。初到台灣,她分別在花蓮畢士大小兒麻痺養護院、屏東教會養護院、新莊市樂生療養院等地共服務18年,她還記得當時來台,很多小孩罹患小兒痲痺,山區小孩得不到照顧,看了真是鼻酸。
她一口流利的台語與國語,就是在花蓮時花了2、3年時間學習奠定了基礎。她喜歡用台語與人交談,認為這樣子特別親切。辛麗莉後來轉往台中縣大雅鄉惠明學校,照顧視障與多重障礙的孩子,長達20餘年,直到 5年前退休。回德國一陣子後,又因為割捨不了這些盲童,重返惠明幫忙。
惠明學校,是由德國基督教惠明盲人福利會,於民國50年初創辦的特殊教育學校,專門收容全台視障及聾、盲、啞、智能不足的多重障礙孩童,其中很多是其他學校或社福單位轉介而來,目前收容154位院童。
在惠明服務,辛麗莉是傳教士、是護士、也是學校的督導。她親切隨和,但是在生活細節上,可以看得到德國人「嚴謹與紀律」的性格;融合著愛心耐心,像一位慈愛的嚴母,親身示範、苦口婆心,不斷教育改變這些特殊孩童千奇百怪的習慣或不當行為,把每位視障學生照顧得無微不至。
40年前,當時年僅 6歲、患有嚴重弱視、自閉症的菲律賓籍盲童珍娜 (Tina),被醫師診斷患有特納氏症候群,筋骨很鬆、容易脫臼,父親對她從小不會說話、成長緩慢感到束手無策。她隨著現任惠明學校董事長陳淑靜來台灣,入住惠明盲童育幼院。辛麗莉以「袋鼠袋」的方式教育珍娜,每天傍晚下課後把她抱在懷裡,每次一個鐘頭,花了一年時間擁抱,珍娜的自閉症終於得到良好改善,在惠明一待數十年。
來自台北一家孤兒院的小慈,是又盲、又聾、又啞的多重障礙兒童,無法控制大小便,令人同情憐愛,辛麗莉同樣無微不至,不棄不離的照顧她長大成人。小慈7歲到惠明,一待就是27年,現在已經34歲。
還有 5歲就來惠明的盲童王展偉,現在已經36歲,剛到的時候還不太會走路,目前被訓練成為一位手風琴、薩克斯風、打鼓的高手。王展偉充滿自信的說,會這麼多樂器,除了自己有興趣、喜歡摸索學習,也感謝老師的耐心指導,他更謝謝辛麗莉的細心照顧,「很謝謝她、很感恩,她若離開,我們會捨不得。」
辛麗莉最大願望是讓「殘障者能夠生活的有尊嚴,讓所有的殘障者都有工作做。」在她努力奔走下,惠明成立庇護工場;工場與學校分開,孩童學習做簡單的手工,如串珍珠項鍊、做卡片、編中國結等。她說,「看到他們高興,我也就很高興。」
在惠明服務20年的視障者教養院主任周鳳雪說,「從辛麗莉身上學到很多,她很特別、很受院童的歡迎,把時間、金錢、心力完全奉獻,教導身障孩童從實做中學習獨立;她很會分享,自己也不居功,把一切榮耀都歸給大家。」「她退休離開台灣 5年後,再度回到惠明時,沒有發出什麼聲音,做出什麼動作,但很多盲童一摸到她的衣服,就知道是她回來了。」周鳳雪說,辛教士與院童間這種情感的連結、那種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感覺,沒有辦法去形容。
幾十年相處,已退休的前惠明學校校長陳麗玉說,辛麗莉「對這些身體殘障孩童的愛,不分國界,他們全都是她愛的對象,那一份真誠的心,很無私、非常自然,努力投入的精神,令人敬佩。」
辛麗莉不居功,她認為在照顧身障弱勢兒童,以及相關社會福利制度方面,「台灣做的沒有話講」、「台灣幫忙這些孩子很多、做的很好。」對於台灣,辛麗莉已有深厚感情,將台灣的盲童視為自己的孩子,加以照顧愛護,數十年來,默默奉獻,她比台灣人更愛台灣人。
參考資料:
上一篇:鄭南榕殉道20年 人權重生
下一篇:對岸親人不認 娃娃老兵永繫外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