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28 20:14:00天才、是天才

大姊那組的導讀之三
































(三)視覺化的力量
●自1960年代開始,廣告表現注重「印象」,稱為廣告印象(image)時代。視覺要素所佔的比重日益增大,創意則講究簡潔。廣告創意的視覺化與具體化,即用語言之外的方式把創意圖式化。

●所謂視覺強度,指的是廣告創意給觀者的綜合印象與感受。強度是從廣告畫面的視覺效果和情感深度所產生的心理衝擊兩方面來看待與評價的。視覺的活動不是一種消極的接受,而是一種積極的探索。 視覺強度和視覺深度是視覺規律的反映,視覺強度取決於各視覺要素對視覺吸引力的大小,而視覺深度則是指各視覺要素按視覺強度的大小排列而形成的次序,或稱層次感。

●從廣告促銷的角度分析,廣告要想引人注意,突出視覺重點,有序地編排內容,根據廣告中各訊息要素的輕重緩急製造一種強度效應和閱讀的節奏,有效地完成傳達的功能。 視覺強度的形成,主要是透過對比。對比的方式有大小、形狀、色彩、方向、質感的對比。 視覺深度的形成與視覺強度密切相關,視覺深度主要是按視覺強度的大小分別排列而成的,不過視覺深度的形成又有相對的獨立性,平面的空間化。

●觀看,就意味著捕捉眼前事物的某幾個最突出的特徵,視覺化的力量不僅足以使人把事物識別出來,而且能夠傳達一種生動的印象,從而決定了對一個視覺對象的認識,並由此「創造」出一個完整的式樣。廣告表現的重點與觀看的中心
契合,必然形成相應的視覺強度。

三 訊息符號與形象文化
(一)意向符號化
●我門生活在符號的世界中。正如鮮花的價值,在現代社會生活中並不在於它的自然質料,而是它的形式性,即它可以用來呈現某種意義:愛慕、關懷、問候等,鮮花因而成為人們表達情感、傳遞某種訊息的形式。

●廣告是傳播訊息符號的載體,人類傳播的本質就是創造並運用符號表達意義,這是一種意向的流動。人與人、人與社會透過共享符號而建立關係,即「對一組告知性符號採取同一意向」,由此也揭示出廣告的動機。人們運用符號進行傳播,也就是進行思想的交流,心靈與心靈的對話。

●符號的實質在於象徵性或代表性,符號是人類意義世界的一部分。因此,對廣告的解讀自然從訊息符號的分析開始,廣告中的訊息符號並不是對客觀的摹狀,它只是一種具有表益功能的表達手段,而意義是由人的主動意識所賦予,其中包含心智的創造,正如卡西爾(Ernst Cassirer)認為符號的產生是客體與心智神合,「藝術是符號化的人類情感形式的創造」。

●當廣告將某種符號引入傳播空間,它預期達到一種符號放大而成為某種象徵的內驅力,符號所攜帶的訊息能夠刺激人們產生意義,意義是人的內心狀態或內在體驗,其結果,就有了我們對客觀環境的主觀意象,及我們內心對現實的主觀解釋。如果我們對廣告的感知反應在傳播者的預料之中,那麼廣告的效應就已經顯示出來,於是,這種符號的社會性放大即是一種附有謀略性的操作,我們稱為廣告策劃。

●先是假借某種意義的推動,使廣告設定的訊息符號為人所知,並形成一定的社會共識。然後,再不斷強化深化其意義,繼而蛻變成一個新的符號,這種符號在人們的主觀解釋中一經確認,變具有指導我們思想和行動的作用,彰顯廣告的功效。

●符號操控,這是廣告不可低估的張力。透過對符號意義的主張構設,提示給人們一種判斷標準和行為方式,影響著人們目標價值和行為價值的某種取向。因此,廣告的視覺符號作為思想和傳播的中介,也就獲得了它本應獲得的價值與地位。

●對於廣告而言,訊息借住符號由此到彼的傳遞過程,就是一種廣而告之的編意訊息符號過程,意義從一方傳出,在另一方被激起,由一方輸入由另一方解讀,精妙處心有靈犀。

●從廣告傳播的效果分析,有表層認知性的,也有深層情感性的;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有明顯的,也有潛在的。大眾傳播與受眾的互動關係,絕不是簡單外在地提供受眾所需要的訊息供人選擇,而是要透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去內在地影響受眾生命空間的形式和變化。因此廣告所產生的影響效應還涉及到受眾的思維習慣、生活方式和文化格局等方面。

●廣告意向符號化的訊息符號必引起人們注意,讓人們了解並受到人們的再評價;符號的意義化作行動,行動的內化則能改變了人們原有的傾向和評價。在廣告中最有說服力的符號,應該是既合理又舒適,同時與道義相吻合,符號化傳達才為有效。

●由於人們對世界的體認和對社會生活的自覺意識,既是一定的文化作用於我們的結果,同時也是我們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個人體驗的結果,因此,人們對外界的感知,生理層面的反應區別並不大,但涉及到知識、情感、教育、智能、信仰和價值觀念、心態和行為動機等心理文化因素所構成的生命空間的層面,則可能大相異趣。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對廣告訊息的注意和理解更接近一種選擇性的行為。

●一個符號可能引發諸多的理解,一個人從符號中獲得什麼樣的訊息,完全依憑自身的主動理解。選擇性理解意味著一個人依據自己的思維方式及價值觀念面對所接觸的訊息作出獨特的個人解釋,使之與思想中固有的認識或記憶協調起來,事實上這是對訊息的再加工。
●因此,廣告策劃和意向符號化要充分考慮到在傳播中制約人們理解的因素,例如:一個人的需求和心理動機,它的習慣和文化背景,它的心理預設以及接受訊息時的態度與情緒等等都將影響到對訊息的理解。
●視覺符號要力圖準確地激發相關生命空間的意義共鳴,才會使的廣告的意義傳播更具有高度的藝術性。
●大眾媒體讓人們獲得了空前的訊息複製能力,訊息傳播手法多樣化、迅速化和全球化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最顯著的特徵,當炫席爆炸使人們無所適從之時,廣告設計呈現出寓繁於簡的形符化趨勢,使廣告的表現語言變的簡練生動起來。
●形簡實繁的品格,這種令人振奮的視覺效應正體現了符號化的廣告趨勢對於人們認知它、感受它及理解它所具有的優勢。最搶眼的往往是最簡潔的形象,由簡到繁,由淺入深,這是人類桿之客觀事物最基本的秩序。作為視覺對象,簡潔而與眾不同的形象,必給人深刻印象,它所涵蓋的內容豐富,受眾借助形象思維和聯想,感之微妙的廣告意向。
●符號化設計一般並不直接表現廣告目標,而是經過高度概括和凝練,轉化為廣告內容的訊息符碼。因此符號化形成一種距離或曲折。而廣告的時效性決定了設計要充分適應受眾的知解力,體現廣告的解讀性,受眾所面對的感知對象須是它熟悉的生活實踐事務,因此,符號化設計一定要貼近生活,要讓傳播的符號在人們的頭腦中有一個形象的落足點,深入淺出通俗易感,巧用精妙的比喻和生動的事例,實現符號的象徵意義。
●廣告符號化代表著意義指向,與廣告訴求目標不謀而合。符號簡約,卻仍然表達了表達了一定的生活情節,透過情境傳達給人情趣盎然之感;或借其他事物的簡單形象作比擬,含蓄地表現廣告對象的某種特徵並引人入勝;或運用具象形式指示出某種抽象的理念,巧妙揭示出其中文化內涵。可見,廣告形符化設計具有極強的涵蓋力,它對受眾聯想的引發力是無法抗拒的,正因如此,才使得廣告的內在潛能發揮到了極致。
(二)虛擬與形象文化
●人類社會走向市場經濟社會,逐漸從實體化走向傳媒化。
●被人類創造出來的媒介偏偏又反過來控制人類,這意味著社會在整體上形成了一種媒介偏倚,並必然導致文化的形象化。
●電子傳媒時代,印象比概念更重要。在資訊社會,人們出售的是符號,是象徵,是形象。
●當商品成為某種形象的象徵時,人們的消費心理即從商品消費轉向形象消費。人們對商品的選擇隨之為一種生存表徵活動,一種對於自身的生存方式、身分地位、社會形象的選擇行為。
●廣告形象是文化工業的產物,它是一種「類像」,意味著一種現實的非現實化,一種現實的虛擬化。廣告形象還代表著一種觀念和意識或無意識的衝擊。
●原本是物質的商品。形式若是換一個角度看,它還有一個奇怪的特性,即商品中有一些觀念性的東西,使人們在消費商品時,不光是「使用」對象—同時也購得了一個觀念,而且對這個觀念進行了奇怪的處理。.換言之,商品並不是完全依靠其物質性來滿足於人。
●人們賦予不同的產品以不同的形象,然後說服消費者相信這種形象的獨特,消費大眾所關注的是虛擬形象所具有的某種象徵意味。
●真正的革命不可能在「想像界」裡進行,廣告正是把那些最深層的慾望透過虛擬現實的廣告形象引入到消費中去。
●廣告形象刻意宣染理想體驗與現實體驗之間的差異,不斷製造一種匱乏感,一種讓人們因為缺失而產生對現狀的不滿,繼而按廣告形象的暗示進行購買,以緩解匱乏的焦慮。
●隨著20世紀40年代媒介技術上的大突破,時空界線被打破了,任何廣告都可以透過形象迅速而準確的被傳播,一旦形象普及,必然影響人們的生活。
●廣告中的內容不再是一種語義訊息,而轉變為一種符號訊息。
●法國當代社會學家楊˙波德里雅爾說:「物品要想轉化成消費品,就必須成為一種符號。」符號只是一種人為的、虛擬的意義陳述單位。
●符號就是文化。文化是人的「生存式樣系統」,這個系統由人類創造的不斷傳播著的各種符號系統所構成的。
●形象的傳播繁榮廣告文化,活躍消費文化。於歷史而論,一部人類文明史,必然是一種媒介的發展創造史;於文化而論,它又必然是一定媒介系統作用下的文化。一種媒介形象的創制和推廣,往往孕育新的文化合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