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9 02:12:36david

趙孟頫臨摹清明上河圖真偽探索

趙孟頫臨摹清明上河圖真偽探索

   朋友看了我的元本趙孟頫清明上河圖賞析,拿了一幅他珍藏的清明上河圖,要我鑑定真偽,我一看就知道是山寨版的膺品,但為了不少他的興,我只好請他稍待數日,說我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等我蒐集好證據再答覆他

   於是我開始了上窮碧落的Google,就是要找出山寨版膺品的鐵證。要了解清明上河圖的真偽,首先需要知道它的歷史流向:「據說張擇端歷時10年完成清明上河圖」,「最早」由「北宋宮廷」收藏,<靖康之變>後被金人掠走,流入金朝皇室,張著任金代御府書畫末期,在上面作跋,後歷經輾轉流到南宋官員手中,至<南宋>末期被奸相『賈似道』所得,<元朝>時期再度進宮,「至正年間」又被調包,流落民間,後來落到『宰相嚴嵩、嚴世蕃父子』手上,『嚴嵩』倒臺,圖被沒收,第3次納入宮廷。經「明代皇室」收藏,後來『太監馮保』偷出,在畫上加了題跋,之後真本又不知去向,200年後,由『清朝湖廣總督畢沅』收藏,『畢沅』死後被嘉慶皇帝抄家,《清明上河圖》從此落入清朝皇帝的宮中。

  清明上河圖不知去向的200年間,於明朝中後期開始有很多仿本,但仿本作者大多未曾見過清明上河圖的真跡,只能憑傳說中的清明上河圖圖後的跋文敘述,來揣摩圖畫內容並據以作畫,包括鼎鼎有名的明仇英版及清宮院版皆是,這也就是這兩個版本跟北京典藏的張擇端版為何畫得不一樣的原因。

   而北京故宮在1973年修補張擇端版清明上河圖時,鬧了個大笑話!當時的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伯達稱:(榮寶齋畫譜《清明上河圖》序言)卷首稍後,記載了在距離畫首約八十公分處的張口嘶叫的「尖嘴立牛」,是明末清初時裱畫師補上去的。因此認為此處畫面並非原畫所有,所以寧缺毋濫,經專家會議同意後拿掉補絹,讓此部分畫面內容保持空著。後來有專家中的專家跳出來說拿掉補絹,是天大的錯誤,補絹上的畫面看起來像是尖嘴立牛,其實是發情的母驢,才會引發斜對面的公驢躁動!

  了解了上面敘述的清明上河圖典故,我們再來看看朋友的清明上河圖真偽。這張畫,無論是從紙張還是繪畫線條或是印章來看,都是不對的。第一先說紙張,光鮮絲毫無歲月淬鍊的痕跡,看起來像是近代的印刷紙張!

第二再說趙孟頫的印章,和流傳的趙孟頫書畫的蓋章,以及簽名的趙字相差太遠了。

  

第三,圖裡面的印章有元代的趙孟頫的,還有清代的乾隆皇帝等等的,但是仔細一看,這麼多人好幾個朝代的印章竟然是一個顏色,這顯然就經不起推敲了

(這幅就可看出相隔幾百年印章顏色有差異)

第四,趙孟頫的篆書 “清明上河圖”這幾個字其醜無比,怎麼可能是大書畫家趙孟頫的真跡

第五,畫後端的張著跋,連名字都錯誤!

第六,前面提到的發情的母驢,體型及尾巴不對!

 

  其實,朋友只要有用心看了我那篇元本趙孟頫清明上河圖賞析,就可以判斷他所持畫作的真偽,只是大多數人都不敢面對現實罷了!

(真本畫作末端的趙大城家門聯很清晰)  

  在大陸花不到人民幣100元就可以買到宣稱是趙孟頫臨摹的清明上河圖地攤貨,其紙張明顯的做舊,其實,那只是近代仿冒已公布的北京故宮原本的魚目混珠之作而已,筆墨庸滯,無氣乏韻,僅略得其形。一幅長卷佳構,要摹寫得絲絲入扣,惟妙惟肖,談何容易!這幅所謂的趙孟頫畫的清明上河圖技法粗俗不堪,與趙孟頫的精工細作相差十萬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