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4 16:11:29Dr. Lin

美西國家公園之旅(十)2008.11.21(五)

美西國家公園之旅(十)             2008.11.21(五)

什麼是美式生活?

 

這趟美西之旅,終於寫到了完結篇。

從聖地牙哥到洛杉磯,若直接走5號國道,大約兩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回程的班機是長榮BR15晚上22:50,整整有一天的時間可以讓我們磨蹭。因此我們沿著海岸線走了一段距離,順便探訪幾個海邊小鎮。

La Jolla位於聖地牙哥北方約12 miles處,西班牙語就是寶石。湛藍的海水水連天,與蔚藍的天空分不出界線,沿岸潔白的沙灘與礁岩並存,相當罕見。天氣好的時候,會有成群的海鷗、鵜鶘在海上翱翔捕食,也可以看到結隊的海豹、海豚在岸邊的礁岩休息。或許我們來的時候海豹正是精神抖擻,大都正在海中嬉戲,而躺在礁岩上曬太陽的懶海豹只有三三兩兩,但這又何妨?






















    有一回蘇東坡到西湖中的一座孤山獨訪惠勤法師。大雪的午後,但見紙窗竹屋深深,屋裡倒還溫暖,大師緊擁褐衣,靠著蒲團正在熟睡,詩人不敢吵醒和尚,便悄然而返。雖然沒能與大師碰面,但置身在孤山絕景中,他深深感受到道人與孤山為伴的禪趣,也唯有這樣有道的高僧才配與孤山為伴,而能有“德不孤,必有鄰”的仙風德馨。儘管緣慳一面,但詩人內心的歡娛卻是無可比擬的。回到家後恍如作了一場清夢,火速提筆寫下了「孤山孤絕誰肯廬?道人有道山不孤。」的曠古名句。

我來到La Jolla,雖然海豹們無法像羈鳥池魚般地近在我的眼前,供我欣賞,但在海闊天空中從容悠游,自在自得,充分展現生命力的壯闊,那份無名的感動,不但讓我感知海豹之樂,生命之美,更讓我乘興而來,又能興盡而返,真是不虛此行。

沿著太平洋海岸公路繼續往北行,來到另一處濱海小鎮Del Mar,一片清澈湛藍,令人神清氣爽。美國大山大水,處處展現大自然磅礡粗獷的氣勢,與歐洲小而美的景致就是不一樣。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豐富的天然資源,加上人文薈萃,這也難怪在短短的百年間,美國就能搖身一變,成為世界強權。逛過Del Mar,已近晌午,就近到Carlsbad Premium Outlet吃午餐,女人們當然也少不了血拚一番。我有飯後午睡的習慣,這次我有十足的理由,躺到樹蔭底下的車內睡個午覺,不用再充當挑夫。


太平洋海岸



 

 海岸邊的林木

離開Outlet,我們直接上了5號國道。5號國道有可能是世界上最長的公路,從北美洲沿著美國西岸,聽說可以通到中南美洲。聖地牙哥到洛杉磯的這段,大概是車流量最多的路段,因此從濱海公路轉換到5號國道,讓人有開赴戰場,衝鋒陷陣的感覺。 

5號國道少說也有十個車道以上,最內側更設了一道Car Pool的專用車道。下午四點鐘,暮色已近,下班的車潮湧入,整條國道就像流動的停車場,非常壯觀。可是壯觀背後,不覺讓人想到,有如螞蟻雄兵般的車陣,每部車子就像一團火球,引擎正燃燒著汽油,排出濃濃的廢氣。5號國道已經不是流動的停車空間,而是引燃熊熊烈火的焚化場。

十八世紀末,瓦特發明蒸氣機,掀起工業革命。早年的蒸氣機是在蒸氣引擎外燃燒木材與煤炭,將化學能轉換為熱能,在燃燒的過程,浪費許多燃料,能量轉換的效率不高。十九世紀中葉,人類挖到地下的原油,20年後又發明了電力,20世紀初更設計出內燃機。內燃機與蒸氣機已不可同日而語,它是在引擎內燃燒汽油,燃料的利用充分,效率極高,因而掀起交通革命,帶動美國汽車文化的蓬勃發展,美式生活也應運而興。

什麼是美式生活?5號國道的車潮多少可以做個說明。人們早上要開幾十Miles的路程到Down Town去上班,下班後同樣再開幾十Miles回到郊區的別墅,去享受完全不受干擾的居家生活,使得都市郊區化。郊區人口集結後,為了方便生活所需,更郊野的地方紛紛設立大型的購物中心與衛星城鎮,又使得郊區都市化。為了連結這些蔓延開來的點,不得不建構縱橫交錯的公路系統,最後形成密密麻麻的公路網,將每個人的雙腳網住了,出門都要靠汽車代步,每個家庭起碼要有兩三部汽車。

過美式生活的人為何要住到郊區,主要是為了生活的舒適。為了要過隱密的生活,每家別墅有前庭、有後院,更有游泳池。房子必須寬敞,建坪動輒上百坪,甚至好幾百坪。美國屬大陸型氣候,冬天大雪紛飛,夏天又是高達攝氏三、四十度,單單要維持室內舒適的恆溫,每個月空調費用就要近千美元。更多的開發、更綿密的公路網、更多的汽車、更頻繁的使用機率、燃燒更多的石油,終於燒出了一股焦味來。換言之,人類用最高效率的內燃機,打造了一個最無效率的生活環境。直到20世紀下半葉,人們才警覺到燃燒過後的二氧化碳(CO2),己蓄積在大氣層中將地球團團裹住,產生了嚴重的溫室效應。

大氣層中的CO2有吸熱的作用,就像一床毯子,可以幫忙調節地球的溫度。從一萬多年前的冰河期直到現在的間冰期,CO2的濃度始終維持在280ppm。這樣的濃度剛好讓太陽能量的吸入與釋出幾近平衡,使得地球保持溫暖,適於萬物的生存。工業革命後,機器取代人力,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能源消耗激增,CO2的濃度在短短幾十年間由280ppm增加到現在的384ppm,而且每年還以2ppm的速度繼續在增加中。

尤有甚者,美式生活為貪求美味,大都以肉食為主,由於這種生活習性,產生了另外一種溫室氣體一甲烷(CH4),其吸熱量是CO223倍。通常生產一公斤牛肉要用掉十公斤飼料與一萬公升水,使得全球1/3的糧食都用作飼料。一頭牛因反芻的構造而打嗝,每天要排出600公升CH4,全世界有13億頭牛,每天製造130億噸廢棄物,所產生的沼氣更是可觀。由於肉食,林林總總所製造的甲烷,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8%,比所有交通運輸排放CO2所佔13%的比率還要高。可見吃肉所造成的空氣污染,比開車有過之而無不及。

美式生活的確令人羨慕,住大房子,大啃牛排,開大馬力的汽車。但要過這樣的生活,年收入非要有一兩萬塊美金不可,印尼、巴西等開發中國家的百姓,確實難以望其項背,只好大肆砍伐天然雨林,以增加收入。殊不知燃燒、剷除森林所釋出的CO2竟然佔全球排放總量的20%。富有的國家拚命享受,貧窮的國家拚命跟進,大氣層的這床棉被越變越厚,結果全球的平均溫度在過去一萬年多年間只升高56℃,而近年在短短的三、五十年間就上升了0.8℃,地球終於生病而發燒!

據統計,過美式生活的人,每天要消耗23萬大卡的能量,大約是每位肯亞人每天所消耗能量的32倍。過去只有北美地區與部份歐洲人有能力過美式生活,地球的負荷就已經超過極限。近年來隨著電腦及網際網路的普及,使得全球經濟競爭環境拉平,不少低度開發與新興國家的貧窮百姓開始有機會參與全球經濟競爭,可能在2030年將會有二、三十億人擠身為中產階級。這些人當然也要過美式生活,到時候將要到外太空另外再找三顆地球,才勉強能應付這種揮霍無度的美式生活。

大家想想,可能嗎?答案當然是不可能。也因此地球除了發燒,終有一天是會被擠爆的。這也難怪近年來每年都是有史以來最熱的年份,每次的風災、雨災、旱災也都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天災地變。屆時別說是過美式生活,可能連苟延殘喘度日都是一種奢求。

在杞人憂天,卻也不無可能的胡思亂想中,不覺己來到洛杉磯。原本想慰勞女兒女婿多天來的辛勞,打算招待她們吃一頓大餐,但一想到美式生活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傷害,我再也沒有胃口,只簡單啃了一個漢堡。6:30PM到車行去還車,看看旅程表,八天總共跑了1709 miles,當然燒掉了不少汽油,內心不免有些許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