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2 17:37:44Dr. Lin

北歐四國之旅(十)

北歐四國之旅(十)                     

 2015.6.1920

赫爾辛基──賦歸

詩麗亞遊輪(Silja Line)是一艘往來於瑞典斯德哥爾摩與芬蘭赫爾辛基之間的定期豪華遊輪,1990年建造,長203米,進水量58400噸,可搭載2852人。在船的心中位置(7樓)有一條長143米、寬8米、高18米的步行街道,兩側有風格迥異的餐廳與精品名店,並有街道藝人的演出,有如嘉年華會般的熱鬧。各不同艙層也分別設有大型自助餐廳、免稅店、Bar、賭場、秀場、三溫暖、美容護膚…等遊樂設施,只要你喜歡,可以通宵達旦,在這座海上皇宮流連忘返。
                                      

開航後,我們先到頂層的Sun Deck,再次感受馮虛御風、飄洋過海的況味,順便觀賞瑞典沿岸千島羅列的美麗景致。晚餐安排在六樓享用豐盛的自助式維京海盜大餐。所謂「豐盛」,指的是種類繁多,但已經領教過十天的北歐餐飲,大概可以想像得出晚餐又會是鵝肝醬、魚子醬、小龍蝦、鮭魚、腓魚、糜鹿肉、牛羊排…等細數不盡的制式食材,不免為之脾胃不開。還好,今晚是在船上,飯後沒有行程,得以開懷暢飲幾杯。多了酒的興味,索然無味的自助大餐,頓時鮮活了起來。






瑞典沿岸千島羅列

馮虛御風、飄洋過海

   船中的步行街道有如嘉年華會般熱鬧

  酒足飯飽後,看秀的人看秀,賭博的人賭博,我還是循著過去搭乘遊輪的老規矩,踽踽回到自己的艙房休息。船艙雖小,但衛浴床舖一應俱全,將有限的空間做了最好的應用。現代的室內設計真的是獨具巧思,將有限的空間無限擴大,就好比艙房的兩個床舖,直到想睡的時候,才將嵌在牆內的另一個床舖拉下來,避免佔用很多空間。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畢竟六七十公分寬的行軍床,睡起來還是難以伸展。

躺上床,已近午夜,沒想到窗外午夜的亮光仍然燁燁當空,真的是人生難得的驚艷,伴著這份喜悅,一夜好眠。

詩麗亞遊輪於9:55駛抵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芬蘭西與瑞典、北與挪威、東與俄羅斯接壤,南臨芬蘭灣,西瀕波斯尼亞灣。國土面積338,000平方公里,人口533萬,有四分之一的人口集中在赫爾辛基。芬蘭素有「千湖之國」的美譽,境內大小湖泊有187,888個,內陸水域就佔了全國面積的十分之一,沿岸還有179,584座島嶼,不難想見境內的山水之勝。國土面積約有三分之一位在北極圈內,其他大部份被森林覆蓋,可耕地相當少,由於冰原不斷地融化,使得陸地年年增加。

芬蘭的地理位置剛好夾在瑞典與俄羅斯兩大強權之間,數百年來受盡兩強的欺壓,辛酸的歷史在北歐諸國中難出其右,就連文化上也分別受到兩國極深的影響。芬蘭長年被瑞典統治,1808年,瑞典在芬蘭境內與俄羅斯交戰落敗,芬蘭被俄軍佔領而脫離瑞典的統治,成為俄羅斯帝國的自治大公園。1917年,俄國發生十月革命,芬蘭趁機宣佈獨立。第二次世界大戰,芬蘭再又捲入戰爭的漩渦,最後淪為蘇聯的附庸。1991年,蘇聯解體,芬蘭終於脫離魔掌,獨立成為北歐唯一的民主共和國。自此芬蘭勵精圖治,積極發展國力,目前已然是一個高度工業化、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國民所得高達35000多歐元。據統計,每5000人就有一間圖書館,每人每年平均借17本書,文化水平與政府官員的清廉度評比,一直居世界之冠。芬蘭於1955年加入歐盟,是目前唯一使用歐元的北歐國家。

抵達北歐的第一天,我們只在赫爾辛基機場過境,過其門而不入,今天我們來到赫爾辛基,也不打算在此過夜,只安排一天的市區觀光,隨後就要搭乘午夜的班機返台,不難想見今天行程的緊湊。

赫爾辛基創建於1550年,但一直都只是一個海邊的小城鎮。1808年,蘇聯從瑞典手中接管了芬蘭,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為了建立「俄國化」的芬蘭,決定將首都從西南部的土庫遷往比較鄰近俄羅斯的赫爾辛基。1817年,沙皇委由才華洋溢的恩格爾設計興建了議會廣場,以及附近包括白色大教堂等30座建築,成為赫爾辛基城市建設的濫觴。因此走在赫爾辛基街頭,處處都感受得到濃濃的俄羅斯風情。

赫爾辛基被俄國統治了一百多年,由於戰亂不斷,摧毀了不少歷史建築,因此它不像其他古典北歐的都會,但卻另外發展出結合俄羅斯與北歐風格,在世界舞台上大放異彩的前衛北歐建築,成為北歐相當另類的現代化城市。

市區觀光的第一站,來到了位於議會廣場邊的大教堂(TuomioKirkko)。宏偉壯觀的大教堂高高地聳立在幾十層階梯上,與議會廣場中央的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雕像遙遙相對,象徵帝俄時期的榮耀。




大教堂 

大教堂素白的牆面架起藍色的圓頂,直指天際,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彷彿接近穹蒼般的飄逸,顯得格外出色。不覺讓我憶起多年前暢遊愛琴海時,所感受的那種藍白相間的綺麗風情。高大的塔樓四周環繞柯林斯式圓柱,屋簷上立有十二使徒雕像,散發著神聖不可侵犯的力量。大教堂原名路德大教堂,是屬於路德教會的新教教堂。教堂外的階梯坐滿了享受暖陽的人們,從這裡可以將舊城區與海港之美盡收眼底,因為依規定全市的建築不能比大教堂高。

隔著一個港灣,與大教堂呈犄角之勢的是烏斯別斯基(UspenskinKatedraali)。這座東正教堂建於1868年,是傳統的俄羅斯拜占庭建築,也是西歐最大的東正教教堂。磚紅色外牆覆蓋著十三個綠尖塔,塔上分別豎立著鍍金十字架,象徵耶穌和十二位使徒,熠熠生輝,洋溢著濃濃的俄羅斯風情。

東正教堂

  來到赫爾辛基,除了大教堂和東正教堂,另一座顛覆傳統教會建築模式的岩石教堂(Temppeliaukion Kirkko),可能是最令人讚嘆的一座現代建築。Timo& Tuono Suomalainen這對兄弟檔建築師,成功地保留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將之轉換為極佳的宗教與音樂空間,不愧是現代教會建築的奇葩。

岩石教堂建於1969年,其工法是將岩石山頭挖空,再以放射狀的斜樑與四周的岩壁銜接,支撐穹頂,將自然光透過樑柱間的180片玻璃引入室內,同時又能看到窗外的藍天,創造出足可容納750人且令人無比驚艷的空間。教堂內保留了原始的岩壁,祭壇和座位的設計簡潔俐落,旁邊放著一架百年管風琴,由於四周都是岩壁,音效奇佳,成了音樂團體爭相演出的熱門場地。



岩石就堂入口 



祭壇







樂手演奏

我靜靜地在座位上坐了下來,剛好有位樂手正在彈奏,優美的樂聲繞岩迴旋,陽光從玻璃窗灑了進來,窗外的藍天白雲與室內的音符共舞,在原始的洞窟裡,與大自然融成一體,豁然間感到一股與上帝直接對話的喜悅。

位於岩石教堂西北方1.5公里處的西貝流士紀念公園,是為了紀念芬蘭音樂之父西貝流士(Jean Sibelius 18651957)而建,公園內豎立著一座西貝流士的鐵鑄頭像,其旁則是高10公尺,由500多支鐵管組成有如管風琴般的藝術造型。為了趕行程我們只在公園內繞了一圈,就匆匆趕往中央車站。




西貝流士雕像







管風琴藝術造型










中央車站
 

中央車站是赫爾辛基的標誌性建築,它是世界最長鐵路──西伯利亞鐵路的終點站,每天進出旅客高達20萬人,為芬蘭最繁忙的交通樞紐。其建築風格深受浪漫主義的影響,入口處用花崗岩砌成直牆,屋頂用銅屈成彎曲的拱形,一直一曲,兩邊對稱,入口的左右兩側各有兩座巨型雕像捧著圓球,狀似為這扇北歐之門戶把關的守護女神,相當雄偉壯觀。沒想到這麼氣派的車站,廁所全都上鎖,沒有投幣就不得其門而入。幾天前在卑爾根一家百貨公司因少了銅幣,差點就失禁出糗的窘境,竟然在赫爾辛基的中央車站再度重演,不免有點遺憾

今天剛巧是芬蘭的仲夏節,「仲夏」顧名思義就是夏至。北歐由於靠近北極,大部份地區幾乎有半年看不到太陽,經過漫長的冬眠,對陽光都有無比的渴望。仲夏是白天最長的一天,日照時間長達22小時,是陽光最為充足的時節,因而成了北歐人最重要的節慶,就好像是我們的農曆過年,家家戶戶都會放下身邊的工作,到鄉間別墅去舉辦各種慶祝活動。

來到赫爾辛基,但見商店全都關門,仿如一座空城。午餐後,參觀過1952年舉辦第15屆奧運的體育場,原本安排在行程的最後一天要讓大家到百貨公司及傳統市集去血拚一番,不料港邊的市集休市,百貨公司也關門大吉。導遊帶著大家不知何去何從,最後不得不在海邊的一家咖啡館看看海,耗時間。


15屆奧運會場 

吃過此行最後的晚餐,來到機場已經七點多,但距離飛機起飛的時間還有三、四個小時的空檔。昨晚在遊輪上搖晃了一整夜,今天又在赫爾辛基奔波了一整天,接著還有一趟長程的飛行,畢竟是上了年紀,當行程一結束,不免有虛脫的感覺。我利用這段空檔,到貴賓室去沖個熱水澡,但洗得了一身的污垢,卻滌不去身心的疲憊。

  洗過澡,倒了杯紅酒,邊喝邊想,想起了北歐千篇一律的西餐,令我倒足了胃口;想起了下午在中央車站進不了廁所,差點出醜的窘況;想起了待會兒必須在機艙中度過漫漫長夜;想起了回家後必須忍受一段長時間的時差調適;想起了一趟北歐的所費,足夠我到日本痛快地玩個三、四回;想起了…。

的確,已經年逾古稀,還要學著年青人南北闖蕩,最後只能自討苦吃。以後還是安份地就近到日本走走,消遙自在,又輕鬆愉快,何樂而不為?這或許是我這趟北歐之旅唯一的心得。(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