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9 15:40:10Dr. Lin

聰明難,糊塗更難

聰明難,糊塗更難

 

每當颱風或豪雨特報發佈,菜農就忙著採收,原本還不用買菜的家庭主婦,趕緊提著菜籃到市場去搶購,電視新聞又將過去拍的檔案畫面照本宣科,再播放一次,內容不外乎是空心菜一把好幾十元,高麗菜切半要上百元,過去只送不賣的青蔥三根五十元,香菜漲到一斤三百多塊錢。婆婆媽媽拿起青菜,問清價錢,再又放回攤位,大嘆:實在買不下,日子要怎麼過?

我很納悶,這種周期性的天候變化,就好比春夏秋冬的更迭一樣,有什麼值得一報再報。事實上,梅雨季節不下雨,夏秋之際颱風不來報到,才是奇怪,為何順時應節的颱風豪雨反而成了頭條新聞?難道社會上真的沒有更溫馨,值得肯定的訊息可以報導?我更納悶,香菜一斤三、四百元,不買也就罷了,何苦要像天將塌下來那樣的驚恐不已。難道餐桌上少了香菜,真的就不能過活?

小時候家境不好,三餐能有一些鹹魚菜脯就很下飯。偶爾看到一些有錢人家大魚大肉,餐桌上還擺滿水果,反倒覺得奇怪,吃飯為什麼要配水果?在我幼時的觀念中,水果是奢侈品,生病的人才吃,好端端的人吃什麼水果?從小到大我們就在蔬果極度缺乏的環境中成長,不也身強體壯?更何況葉菜類的栽培,只要菜籽一撒,一兩個禮拜就又長了出來,難道兩個禮拜不吃那種蔬菜就會怎樣?

俗云:「菜金菜土」,種植蔬果本來就是靠天吃飯。風調雨順的時候,作物豐收,菜價隨著下跌。天公不作美,作物歉收,奇貨可居,價錢就跟著飆漲。這是很自然的市場機制,不值得大驚小怪。古時候生產過剩時,人們會加以珍惜,將之醃成漬物,留作青黃不接之時備用。古人這種順時應節的智慧,非但讓蔬果不虞匱乏,菜價也不會暴漲暴跌。那個年代人們生於斯長於斯,與這塊土地有著密不可分的緣份,是屬於這塊土地的一部份。大地之母養活我們,她的作物就像媽媽的奶水,享用之餘都會有一份感恩之心,進而養成簡樸的習性,與這塊土地和諧地生活在一起,同甘共苦。

工業文明將人們帶離了鄉村,人與大地漸漸疏離,也失去了簡樸的美德。農產品生產過剩,人們不再珍惜,也忘了未雨綢繆的古訓。菜價越賤,越提不起消費者的興趣,任由滿坑滿谷的蔬果在田園中腐爛。當歉收的時候,反而有「鄰桌客人所點的菜,總比自己所點的好吃」那種搶鮮的心態,拚命去搶購物以稀為貴的蔬果,那些不受天候影響的根莖類竟然乏人問津,然後再拿著一斤400元的香菜,大喊這種日子怎麼過?硬是將菜價暴漲的原罪歸諸於這塊土地。

人們非但置大地之母於不顧,進而百般凌虐。蘊藏億萬年的地下資源,短短幾十年被挖掘一空,使得原油價格不斷飆漲;天然雨林也被砍伐殆盡,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升高,全球氣溫跟著暖化。天災加上人禍,導致經濟景氣空前蕭條。現在的電視新聞有了新的畫面,每當石油漲價的前夕,加油站就大排長龍,駕駛人對著加油鎗大喊:「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往後的日子要怎麼過?」

經濟不景氣,日子不好過,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在我的生活中,似乎沒有這種感覺。或許有人會質疑:「莫非你跟晉惠帝一樣,鎮日待在皇宮中,才會有『何不食肉糜』之問。」事實不然,我只是將生活簡樸化,讓不景氣的衝擊減到最低而已。一天要花3,000元的人,被迫只剩1,000元可花,他會覺得非常難過;一天只花1,000元的人,現在被減為800元,想必不會有不能適應的感覺。我就是屬於後者,因為不曾吃過肉糜,怎會有「何不食肉糜」之問?

石油漲價,我安步當車,減少開車的次數。最近我換了一部新車,好幾個月才開了一千多公里,只加過幾次油,油價再怎麼漲,與我何干?過去每個禮拜打好幾場球,爾來打球的人口增多,又有幾次被一些“少年仔”在後頭無禮的催趕,我甘脆減少打球的次數,每晚飯後陪著老伴到公園快走一小時,經濟又實惠,省下來的錢足夠倆老一個月的生活費。颱風天我煮鍋甘薯粥,配些醬瓜海苔,順便調節一下經常應酬所累積的油膩,將貴得離譜的蔬果留給別人去買,菜價再漲又能奈我何?

長期過慣簡樸的生活,役物而不役於物,我發現生活輕鬆了許多。譬如我所穿的襯衫千篇一律都是綉有中州社三隻小鳥的Logo,我再也不用到百貨公司挑三撿四,費心又花錢。我將欲望簡樸化,錢夠用就好,多了不但要處心積慮去經營“錢途”,還得擔驚受怕,防患歹徒的覬覦,因此我不用浪費生命去賺更多的錢,也不用懷著忐忑之心成為錢的奴隸。

我進而將觀念簡樸化,認為前生與來世遙不可及,何不將之交還給上帝?因而沒有前瞻與後顧,將全付精神放在當下的每個日子。我的社交應酬隨著觀念的改變也減少了許多。過去往往會勉強自己,在人生的舞台上粉墨登場,但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在客串演出中竟然忘了自己。自從鉛華弗御,安份地在舞台下扮演觀眾的角色,才照現出自己過去狂妄自大的面目,因而讓我學得更謙卑,無意中也活出了自己。

最近我學著要將自己的文章簡樸化,但一試再試,才發現要將拉拉雜雜的觀念,以簡單明瞭的幾個字表達出來,並不是那麼容易。鄭板橋說:「聰明難,糊塗亦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他不用長篇大論,就可道盡無限的哲理。雖然只是簡單幾個字,但要說得出口,必須窮畢生之精力,將囫圇吞下的學問消化吸收,使之在體內醇化熟成,最後變成自己的東西,也才能口出金蓮,三言兩語都會是一篇大文章。

蘇格拉底有句名言:「我只知道一件事情,就是我一無所知。」希臘大哲尚且自認一無所知,相較於許多不學無術者,只要懂得一丁點知識,就沾沾自喜,夸夸其詞,唯恐天下不知。可見,真正有學問的人是“學然後知不足”,因而大都是含珠不吐,表現出一派謙讓未遑的糊塗相。我自不量力,也想學糊塗,幾經挫折後,才真正體會到要臻於離形棄智的糊塗至境,非吾等閒之輩所能企及。

上一篇:哀莫大於心死

下一篇:思與無思

y t (逸竹) 2016-07-10 06:16:15

製造新聞是媒體的特色
危言聳聽是媒體的本領
亂源

新聞台活動小天使 2015-09-17 18:30:12

恭喜您的文章登上PChome個人新聞台 FB粉絲專頁唷!!
文章將於2015年9月17日23:00 po出
歡迎前往PChome個人新聞台 FB粉絲專頁看看大家對你的留言吧^____^
https://www.facebook.com/pcmy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