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5 14:55:18Dr. Lin

有一天我也會老

有一天我也會老

攝護腺肥大(Benign Prostatic Hypertrophy,簡稱BPH)是中老年人很常見的疾病。據統計,5060歲的男性大約50%在組織病理學上都會出現攝護腺肥大的變化,其中約50%臨床上會有症狀;75歲的男人一半以上都會有症狀,年紀越大,比例越高,直到85歲,90%都有這方面的困擾。

攝護腺是位於膀胱頸下方之尿道四周的堅硬腺體。攝護腺一肥大,直接壓迫尿道,會引起排尿困難、尿完滴滴答答、排尿時間延長、尿流量變小等阻塞性的症狀;再者,壓迫到附近的排尿肌,也會引起頻尿、夜尿、急迫性尿失禁等刺激性的症狀。總之,就是尿路無法順暢。

攝護腺肥大是屬於良性(Benign)的疾病。換言之,病人並沒有因為攝護腺的肥大,而使得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升高,只要不造成生活上的困擾,大都可以不用治療。內科治療一般都是使用交感神經遮斷劑,來降低排尿肌的張力,以減輕排尿窘迫的困擾。但在用藥前先要抽血檢查攝護腺癌指數(PSA)、肛門指檢或超音波檢查,以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雖然也有藥物可以縮小攝護腺的體積,但效果不是很明顯,使用並不普遍。無可否認,攝護腺繼續肥大,總有一天尿道會被壓迫到排不出尿,最後當然非開刀刮除不可。但事實上那種情形並不多見,通常只要生活多加調適,並每天按時服藥,大概都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50出頭,這種老男人的毛病就漸漸如影隨形地跟在我身旁,算算也已經與它周旋了十多年。久病成良醫,十多年來我慢慢摸索出一套應對之道,雖無法完全免除生活上的不便,倒也還能與它共存,相安無事。念及普天之下的男性終有一天都會遇到同樣的困擾,我願略述一二,供作借鏡。

長年來我逆來順受,每天認份地吃藥,也盡量調適生活作息,以配合症狀之所需。不管有沒有尿意,許多場合我會叮嚀自己多上廁所,只要我不怕麻煩,頻尿又能奈我何?再者,我將“解放”當成是一種享受,告訴自己上廁所要放鬆心情,盡情地享受。攝護腺肥大的病人由於排尿肌張力過高,因而無法尿暢其流。心情越緊張,排尿肌的張力就越強,兩相較勁,最後就會困在小便斗前不知如何是好?如果後頭又排了一大堆人,一再催促,更是令人驚慌失措,滴尿不流。處在這種困境中,最好的辦法就是橫下心來,視左右為無物,瀟灑地享受解放之樂。

有一則禪僧的故事:嚴寒下兩位師兄弟來到一處荒郊野外的破廟掛單。半夜師兄尿急,就在破廟的廊下就地方便。師弟不以為然地叱責:「身為佛家弟子,竟然就在佛堂聖地屙尿,真是大不敬!」師兄不以為忤,諄諄開導:「師弟呀!即心即佛,佛在那裡?佛就在我心。餓了吃飯,睏了睡覺,急了屙尿,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何等神聖,怠忽不得,這就是“道”。古云:『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佛就是道,道就是佛,你說這裡有佛,屙不得,你能否告訴我何處無佛?我就到那裡去屙!」說的也是,舉頭三尺有神明,隨處都有佛在,何處無佛?更何況天寒地凍,破廟裡又沒有茅坑,屙尿這等聖事更是刻不容緩,怎能不就地解放?師兄的一番話,聽得師弟啞口無言。

尿急真的是一刻也怠忽不得,就算在熟睡中也不能不起床。不少老人爬上爬下,一個晚上要起來三四次,幾乎整夜不得安眠。通常入夜後我就盡量少喝水,睡前我也會督促自己再上一次廁所,吃完藥後躺上床,稍稍有點睡意,我會再光顧一次,讓膀胱空無滴尿。如此不厭其煩的睡前作業,半夜幾乎就可以不用起床。

尿急最怕就是找不到廁所。出門旅遊我不喜歡搭巴士,尤其是喝過啤酒再上車,真的是自討苦吃。最近朋友推薦一種來自日本的尿袋「携帯トイレ」,這個名字取得相當貼切,真的就像是攜帶式的廁所。它是一只長型的塑膠袋,容量可達近千㏄,上頭附有一個硬質的塑膠開口,開口下方有一道封口夾,袋內附有一包藥劑,可以讓解入的尿液很快就會凝固,而且聞不出味道。這種尿袋摺起來不佔空間,可以隨身攜帶,必要時悄悄地坐在車內就可以使用,方便又兼顧人性,有備無患。

在門診病患中,偶爾會遇到一兩位老人全身滿是尿騷味,過去我或許會在心裡頭嘀咕:「這老人怎麼會這麼邋遢!」爾來,每每會思及老人難免都會患有攝護腺肥大、糖尿病、高血壓、巴金森氏病等慢性疾病,行動無法自如,兒女也大都不在身邊,萬一遇到急迫性尿失禁,自己又無法自理,也只能任由濕臭纏身,這豈是他自己所樂見?人與人之間能多一份同理心,自然而然就不忍去呵責別人。

多了這份同理心,我也因而對一些公廁的小便斗前所貼的標語有所感觸。這些標語原本並無惡意,只是希望使用者能高抬貴腳向前挪動一步,以免滴得滿地污穢。無可否認,這是很好的生活教育,教導大家要有公德心,不要只顧自己的方便;只可惜,貼標語的同時,似乎沒有兼顧到老年人的感受。有句台灣俚語:「少年人放尿漩過溝,老伙仔放尿滴鞋頭。」年青人膀胱有力,解起小便強而有力,一氣呵成,除非是故意,否則要想滴到小便斗外也難!老年人垂垂滴落,欲振乏力,想不滴到小便斗外更難,他是不能也,非不為也!結果,這樣的標語對年青人起不了作用,反而在無意間傷了老年人的心。

台灣的人口結構不斷在變,出生率年年降低,老年人口卻一直往上攀升,老年化社會已焉然成形。令人擔憂的是生存競爭日漸加劇,爾後年青人有可能自顧都已不暇,更遑論能有餘力兼顧到老年人的安養。面對這種可以想見的未來,老少都該有所體認,宜應未雨綢繆。老年人當務之急就是要為自己預留一筆老本;有了足夠的錢才能找到一家好的養老院,也才能很有尊嚴地安享餘年。年青人就算力有不逮,無法做到「有酒食,先生饌」的孝養,起碼對老人的應對上也要有同理心,想想「有一天我也會老」;能夠這樣反躬自問,凡事也就會多考慮到老年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