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優質石斑魚王國 成功大學暨慕洋生技「優質石斑魚苗養殖系統」技術移轉 簽約
有鑑於坊間現有傳統的室外式或半室內式石斑魚苗場失敗之經驗,成大團隊首先以隔離式的生物安全(Bio-security)的觀念,以近四年時間研發疫苗,設計及構建亞洲首座完全無病毒(NNV-SPF)之石斑育苗場。在此無病毒感染之實驗環境下、再以近六年時間分析石斑魚苗發育之物理、化學、生物及營養等各項條件,組合成一套可隔離外界病毒汙染的生產標準流程(SOP)。於軟、硬體配合再加上完善嚴格的管理,四年來已近四十次連續成功生產每批可達萬尾級的先導生產規模。充份證明在使用此新型的石斑魚苗生產系統,可以成功地生產健康石斑魚苗。這近十年的努力累積之成果,堪為台灣水產養殖業科技的一大突破。
成大校長黃煌煇致詞時表示,以往大學的目標大概就是教學,但是整個世界在變,知識經濟的時代來臨了,大學必須要能夠協助產業界發展,提高產業界競爭力,這是大學任務一個很重要的改變。而且全台灣的研發能量大概有70%都在大學裡,讓大學的研究能轉為產業的貢獻,我想這個很重要,成大是以理工起家,如果以單位能量計算的話,成大的表現都是全國第一,而且專利技轉績效也都是第一,最主要是成大有一個很獨特的研究總中心,跟一般大學都只有研發處有很大差別。成大在吳京部長當校長的時候就成立研究總中心,研究總中心底下現在大概有六十多個中心,一年的研究經費超過十億以上,對成大產學合作貢獻很大。楊惠郎教授在農委會的支持下,鎖定高經濟魚類石斑,從疫苗開始研究、魚苗培育,研發十年,技術獨步全球,這不僅對台灣的魚業發展是一大利基,對全世界也產生巨大貢獻。
慕洋生技公司董事長張覺前表示,很榮幸慕洋生技公司承接這個案子,為此,特成立以海洋生技為主體的慕洋生技,台灣的農業生物科技在全球,過去一年多來,特別是李副主委,一直給與我們指導。談到鮭魚時,會想到挪威,我們的目標是以後談到石斑魚時,想到是台灣的精神,台灣的研發,台灣的技術。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與楊教授的研發團隊已具備了三個第一;也就是原創、整合及智慧化(Innovation,Integration,Intellectualization)。今日,雖然慕洋只是個剛出生的嬰兒,但我們一出生就要有使命感,一定要產業化,進而達到國際化,今日我們除了承接這個技術,也承接這個使命。
農委會漁業署署長沙志一提到,行政院六大新興產業之一的精緻農業裡,有兩個重點,一個是石斑魚產業,一個是觀賞魚產業,目前整個行銷策略算是成功的,因為簽了ECFA,大概有七成的石斑產量都銷到大陸去,現在所面臨的問題,是我們的石斑魚自己吃夠不夠?這顯示產業有很大的問題,現在的報價一斤是480元,下禮拜要調到500元,跟一年前比大概是兩倍多,所以在台灣整個石斑魚養殖已經變成一個風潮,但是困難點是在於怎麼讓產量增加,大家都知道現在魚苗已經是四十塊一尾了,但是活存率大概只有三成左右而已,所以如何提高活存率,就是整個產業競爭優勢的關鍵,但是大家都知道台灣的水土資源有限,即使如此也從原來的1500公頃又增加了300公頃,很多產業界都看好這塊,更顯的魚苗的重要,所以希望今日的成果能夠更快呈現。
成大生物科技中心主任楊惠郎教授表示,魚類與一般人熟悉的哺乳動物不同,其受精卵到魚苗(胚胎)是在水中(體外)發育,因此魚的胚胎的營養需求得由水環境中攝取,加上水中的魚苗、在魚苗階段也會受到外來病毒或病菌的感染,因此想要連續成功育苗,育苗的環境、營養及疾病預防都是必要同時解決的環扣。
楊惠郎主任進一步補充說明,成大團隊研發的優質石斑魚苗養殖系統的單位生產密度已達2000尾/噸水體,是坊間土池式育苗場之100倍以上,畸型率也由40-60%降低至1%,再因育苗過程無病毒感染,育苗成功再現率更達100%,遠超過傳統育苗之10%。最重要的是此系統之成功再現率及固定可預測之單位生產量,已可達到工業化之”計畫生產”的境界。
對該系統生產之魚苗對整體石斑養殖產業的延伸績效,楊惠郎主任也指出,因為產出的高抗病力石斑魚苗具高抗病力,在田間實作測試已證明,可由現有的40%的養殖存活率提升至80%。此魚苗產品具備了養殖戶使用方便;可減少疾病、提高飼養存活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加養殖利潤;減少抗生素使用,生產無抗生素殘留之魚貨;魚苗具品牌形象等優點,並達到兼顧養殖業者及消費者的雙重效益。
成大水產生技醫藥研發團隊把「優質魚苗養殖系統」技術移轉給慕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希能藉著產學密切合作,迅速量產高抗病力的優質石斑魚苗,供石斑養殖業者使用,同時也可協助台灣傳統石斑養殖產業之科技化、精緻化,以建構永續經營的綠色石斑養殖產業。更希望藉此保持台灣在國際暖水魚種養殖科技的領導地位。同時,這也是成大水產生技醫藥團隊繼去年以富高DHA含量本土藻株技轉案後之另一佳績。
慕洋生技公司以生物科技發展優質動物保健產品的理念,與成功大學簽訂技術移轉合約,運用現代全方位生物科技的整合,培養高抗病力石斑魚苗,在ECFA時代協助台灣農民生產優質石斑魚,進而達到最佳獲利。使台灣傳統養殖漁業經由產、官、學合作下,變身為具科技且精緻化的綠色產業,奠定永續經營的基礎並持續國際上的領導地位。
*成大水產生技醫藥團隊:
國立成功大學地處台灣南部石斑養殖區,為協助產業發展,楊惠郎教授於2001年自中央研究院轉任國立成功大學時,就組合水產生技醫藥研發團隊。該團隊迄今已有5位助理教授以上研究人員,加上研究助理及研究生共約四十多位研發人員,為一具國際規模之水產養殖生技研究團隊。
其研究專長涵蓋魚病,疫苗研發及測試,魚免疫學,魚與病毒交互機制,胚胎發育之營養需求及藻源醫藥成份,蝦免疫學,養殖緊迫分子機制。實驗設施在成大校方支持下,在成功校區已有近200坪之分子生物、病理、微生物、免疫、病毒之實驗室,在安南校區現有100L及500L細菌醱酵糟供疫苗及免疫促進劑之生產,並建構近250坪之水產實驗設施,供疫苗測試使用。其中最特殊的是一國際首座的室內式無病毒(SPF)石斑魚苗孵化育成場,及室內式無病毒(SPF)初期餌料生產設施,已可長期穩定地生產無病毒石斑魚苗供實驗用。
該團隊研究主軸為暖水魚種相關之生技醫藥的基礎及應用研究。並選擇高經濟價值的海水魚種,以研發魚用疫苗科技、檢驗方法及疫苗產品,分析魚苗育成條件,建立安全無病毒之魚苗生產方法。解決產業發展瓶頸,帶動國內水產養殖產業之科技化及產業升級,並以建立成國際領先之石斑養殖研究及人才訓練中心作為願景。
該團隊之成果已受國內外肯定,除楊惠郎教授曾於2009年獲開發中世界科學院農業科學獎(TWAS Prize)外,團隊成員曾獲2002年Hewlett Parker &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合辦之“ Young Inventor Award: Bronze Award”、2003年教育部產學合作獎:生物醫學項、2006年成功大學李國鼎科技講座:榮譽學者獎、成功大學特聘教授、2007年國家新創獎、2008年經濟部工業局Crazy Idea應用王-生物技術研發成果創意應用競賽碩博生團隊金牌獎指導教授、2008歐洲水產學會最佳海報獎(Aquaculture Europe 08 Best Poster Award, 我國首次得獎)、2009年台南一中傑出校友獎、2009年經濟部工業局Crazy Idea應用王-生物技術研發成果創意應用競賽碩博生團隊銅牌獎指導教授、…、等等獎項。
維護單位 : | 新聞中心 |
更新日期 : | 100-03-24 轉自 http://web.ncku.edu.tw/files/14-1000-76638,r1062-1.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