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29 13:35:33bottle瓶子

【轉,好文】此亂命也,不奉詔!

【◎張作錦】

陳水扁一聲「改名」,行政院「打電話服務就來」,「中正機場」馬上就變成「桃園機場」。

被百分之八十的人民所唾棄的陳水扁,若謂「改名」可以「改運」,他公元兩千年就職伊始就把總統府前的「介壽路」改成「凱達格蘭大道」,今天國家還不是愈來愈窮,「凱道」也成了百萬人的「倒扁大道」。

機場倉促改名,問題甚多。第一、不符國際間應事前預告的慣例;第二、桃園另有一軍用「桃園機場」,兩個同名塔台的航管作業,對飛行有潛在危險;第三、因應改名政府要花兩億元,民間要花四十億。

準此以觀,機場改名是「亂命」。

「亂命」非此一端。六年前政黨輪替,陳水扁第一項重大政令是停建核四。後來雖被民意否決,但國家損失慘重,政府自己估計是損失約一千億元,但「台電員工自救會」估算是五千億。是則當年的停建令,不也是「亂命」嗎?

還有高鐵。高鐵總成本近七千億,原說「政府零出資」,但五家原始股東只拿出戔戔之數,剩下都由政府包辦。立法院早於公元兩千年決議政府及公營事業不得投資高鐵,但主政者不斷以行政命令填這個大錢坑,這些都是「亂命」。

至於高捷案、金控案等等,揭開內幕,無不是「亂命」一大堆。

古代有些高級官吏,重職守,有擔當,對「上上級」胡來亂整的命令有時能「直道而行」。現舉一例:

義和團引來八國聯軍,慈禧太后一面向列強全面宣戰,一面急電各地疆臣,速派兵赴京共同滅洋。時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深知國家軍力積弱日久,「若不量力而輕於一試,恐數千年文物之邦,從此已矣」。他給朝廷發一覆電:「此亂命也,粵不奉詔。」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震動人心的一句話。

李鴻章不僅不奉詔,還聯絡兩江、湖廣、閩浙和四川各地行「東南自保」。在庚子巨禍中,使東南億萬百姓免受荼毒,也為清帝國留下穩定的半壁江山。所以,後人不認為他們是「抗旨」,而是有「大臣之風」。

對於「大臣之風」,陳平說得最好。漢文帝問右丞相周勃,「天下一年決獄幾何」,「一年錢穀出入幾何」,周勃都說不知道,心裡慚愧,急出一身汗。文帝又問左丞相陳平,陳平說這要問主管單位,決獄是廷尉職掌,錢穀由內史負責。文帝有點不悅:既然都有主管,那麼宰相所司何事?陳平對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就是說,宰相適時制訂可行的政策方略,使各級公務員都能盡其所能,因而四海昇平,百姓安居樂業。他沒說出口的是:宰相只管大事,不問小事,更不是專討皇帝歡喜的應聲蟲。這樣的人格與官格,就叫作「大臣之風」。

民國18年,蔣夢麟任教育部長,因中央大學及勞動大學的紛擾,與國民黨元老意見相左。吳稚暉認為,部長是當朝大臣,應管政策層面之事,怎麼管起學校內部的行政來?他指責蔣夢麟「無大臣之風」。劉半農知道這件事,就戲刻一方「無大臣之風」的印章送給蔣夢麟。蔣氏在《西潮》中回憶這件事,雖有所辯解,但也承認「當時年壯氣盛」。

真正的知識分子,當涉足政治,不僅不受「亂命」,甚至不受「亂話」。1958年4月10日,胡適就任中研院院長,老蔣總統親臨道賀,在致詞中讚揚胡適的高尚品德,勉勵中研院發揚明禮義、知廉恥的道德力量。輪到胡適講話,他說總統的話說錯了。中研院的任務是提倡學術,不能把道德的責任加在它身上。胡適的話,使蔣氏尷尬,令舉座肅然。

今天,「大臣」車載斗量,但「風」已蕩然無存。如果還有「風」,那是「跟風」的風,是「望風使舵」的風。廟堂不見「風骨」之士,國家能不「風雨飄搖」?

【2006/09/21 聯合報】 @ http://udn.com



寫的好-ˇ-,頗久之前了‥無意間看見的‥

上一篇:噢,祝我生日快樂XD

下一篇:紙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