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27 20:36:21輔 大 9 咩 :+:
【十月秋高】
十月秋高
十月,是進入仲秋之時,此時此刻,金風徐徐帶來了些些涼意,也順道的帶走了夏天遺留的暑氣。夏秋之際,通常在白露後,會遇到中國傳統三大節日之ㄧ:中秋節。在古時候,這個節日是『月圓人團圓』的日子,從前的人對於月亮,投射著思念、思慕,可能是親人,也可能是伊人,因為月圓使人希望能相聚、能團圓,比方說晏殊的 中秋月:『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意思大約是:月光溫柔地落滿庭院中的梧桐樹,而在如此良夜,一個人卻孤獨地站在角落,無法團圓。這種因為交通的不便,而無法與家人或伊人團聚的憂愁,在古人身上是常見到的,所以通常他們用詩詞字句,來抒發自己的鄉愁。但中秋節並不完全是這麼的充滿著憂愁與悲傷的,古時候的人們會在團圓的時候,一邊吃著柚子以及月餅,一邊賞著大大圓圓的滿月,這樣的習俗一直流傳到現代,而且近年來還多了烤肉的習慣,每到中秋節,長輩都還沒提起,小孩子們就嚷嚷著要烤肉,而也是因為某牌子的醬油,有了『一家烤肉萬家香』這麼一句話,所以『烤肉』成了近年來小孩子在中秋節裡最期盼的事。其實『烤肉』也是人與人相聚的另一個形式而已,不過多年來的烤肉習慣,也讓空氣污染程度瞬間提高很多,在今年,一些縣市就以『中秋聯歡晚會』來代替烤肉活動並宣導減少烤肉,我想,這至少對於我們所居住的環境、地球來說是很不錯的!
月光明明賞今秋
金風徐徐飄涼意
秋意盎然氣色迷
佳節團圓溫馨喜
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遊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因此,中秋節還有“團圓節”之稱。
為何人們鍾情中秋賞月呢?有詩道:“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瑤臺寶鑒,宜挂玉宇最高頭;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虛一色。萬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風露助清幽。”
從時令上說,中種是“秋收節”,春播夏種的穀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穫了,自古以來,人們便在這個季節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這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描繪。從淵源上說,中秋又是“祭月節”,它源於遠古人類對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禮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這一天,“秋分”這個季節在八月內每年不同,所以秋分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無月是大煞風景的,逐漸約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從科學觀察來看,秋季地球與太陽的傾斜度加大,華夏大地上空的暖濕空氣逐漸消退,而此時,西北風還很微弱。如此,濕氣已去,沙塵未起,空氣即顯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別潔凈,月亮看上去既圓又大,是賞月的最佳時節。恰如古詩所雲:“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尋思豈是月華別?都為人間天上氣清澈。”
中秋月 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素娥即嫦娥。月中有桂花樹,你一定知道吳剛嘛。
銀河瀉影,佳節又中秋,月光柔柔地落滿院中梧桐。而如此良夜
一個人孤獨地站在角落,無法團圓。
也許嫦娥也像我一樣,她也未必沒有惆悵和怨恨!
你看,那月宮也是清冷的,連桂樹也在孤單搖曳!
由於古時候的交通不便,古人總在這個日子特別的思念在遠方親人,正如王維在“九月九日 憶山東兄弟”這首七言絕句裡所提到的『每逢佳節倍思親』
十月,是進入仲秋之時,此時此刻,金風徐徐帶來了些些涼意,也順道的帶走了夏天遺留的暑氣。夏秋之際,通常在白露後,會遇到中國傳統三大節日之ㄧ:中秋節。在古時候,這個節日是『月圓人團圓』的日子,從前的人對於月亮,投射著思念、思慕,可能是親人,也可能是伊人,因為月圓使人希望能相聚、能團圓,比方說晏殊的 中秋月:『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意思大約是:月光溫柔地落滿庭院中的梧桐樹,而在如此良夜,一個人卻孤獨地站在角落,無法團圓。這種因為交通的不便,而無法與家人或伊人團聚的憂愁,在古人身上是常見到的,所以通常他們用詩詞字句,來抒發自己的鄉愁。但中秋節並不完全是這麼的充滿著憂愁與悲傷的,古時候的人們會在團圓的時候,一邊吃著柚子以及月餅,一邊賞著大大圓圓的滿月,這樣的習俗一直流傳到現代,而且近年來還多了烤肉的習慣,每到中秋節,長輩都還沒提起,小孩子們就嚷嚷著要烤肉,而也是因為某牌子的醬油,有了『一家烤肉萬家香』這麼一句話,所以『烤肉』成了近年來小孩子在中秋節裡最期盼的事。其實『烤肉』也是人與人相聚的另一個形式而已,不過多年來的烤肉習慣,也讓空氣污染程度瞬間提高很多,在今年,一些縣市就以『中秋聯歡晚會』來代替烤肉活動並宣導減少烤肉,我想,這至少對於我們所居住的環境、地球來說是很不錯的!
月光明明賞今秋
金風徐徐飄涼意
秋意盎然氣色迷
佳節團圓溫馨喜
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遊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因此,中秋節還有“團圓節”之稱。
為何人們鍾情中秋賞月呢?有詩道:“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瑤臺寶鑒,宜挂玉宇最高頭;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虛一色。萬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風露助清幽。”
從時令上說,中種是“秋收節”,春播夏種的穀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穫了,自古以來,人們便在這個季節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這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描繪。從淵源上說,中秋又是“祭月節”,它源於遠古人類對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禮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這一天,“秋分”這個季節在八月內每年不同,所以秋分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無月是大煞風景的,逐漸約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從科學觀察來看,秋季地球與太陽的傾斜度加大,華夏大地上空的暖濕空氣逐漸消退,而此時,西北風還很微弱。如此,濕氣已去,沙塵未起,空氣即顯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別潔凈,月亮看上去既圓又大,是賞月的最佳時節。恰如古詩所雲:“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尋思豈是月華別?都為人間天上氣清澈。”
中秋月 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素娥即嫦娥。月中有桂花樹,你一定知道吳剛嘛。
銀河瀉影,佳節又中秋,月光柔柔地落滿院中梧桐。而如此良夜
一個人孤獨地站在角落,無法團圓。
也許嫦娥也像我一樣,她也未必沒有惆悵和怨恨!
你看,那月宮也是清冷的,連桂樹也在孤單搖曳!
由於古時候的交通不便,古人總在這個日子特別的思念在遠方親人,正如王維在“九月九日 憶山東兄弟”這首七言絕句裡所提到的『每逢佳節倍思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