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過敏與手汗.
請問.本人鼻子過敏看中醫.有明顯改善許多.但手汗還是如往常一樣.只有天氣陰涼的時候.狀況會很不錯.但一炎熱就濕濕黏黏很不舒服.很奇怪.手腳吹到冷氣.或吹到冷風.就很容易流手汗.
我知道手汗.不是個很好改變的症狀.但它真的很困擾我的生活.對於手汗我真的一點辦法也沒有.
1.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兩次的藥.感覺手汗更嚴重了.何故?
2.何謂"陰虛"
3.心脾氣不足"和"心脾血虛"有什麼不同?
4.什麼不能吃?
中醫師第一次開的藥 .
麻黃附子細辛湯6.00克42
辛夷1.50克10.5
玄參1.00克7
苓桂朮甘湯4.00克28
鉤藤1.00克7
第一次回診
麻黃附子細辛湯6.00克42
辛夷1.50克10.5
枳實1.00克7
苓桂朮甘湯4.00克28
黃耆2.00克14
第二次回診
麻黃附子細辛湯6.00克42
辛夷1.00克7
黃耆1.50克10.5
苓桂朮甘湯3.00克21
葶藶子2.00克14
蟬蛻(金蟬) 1.00克7
第三次回診
四逆湯6.00克42
辛夷1.00克7
地骨皮1.00克7
玉屏風散4.00克28
桂枝1.50克10.5
第四次回診
四逆湯 6.00克42
辛夷1.00克7
蟬蛻(金蟬) 1.00克7
玉屏風散4.00克28
五味子1.50克10.5
中醫藥聯盟.黃老師 回答...
綜合看起來,這些多是散發,體表風邪的藥,驅趕感冒的餘邪之用,所以治鼻子過敏有明顯改善。沒有兼顧毛細孔開敞,收斂陰氣、汗腺、安定神經的藥物。
根據經驗,流手汗的人,是血鈣不足,精神浮越,多忘、汗為心液,容易緊張,是屬於交感神經比較興奮的人。精神也比較不穩定,容易受驚嚇。也就是一種形態的流汗。即精神興奮時,或恐懼時,會在手心、腳底、臉部流汗,緊張時手心的流汗。又精神不安定的人,會有過多的神經性發汗。
中醫治多汗症,是依體質判斷,釜底抽薪,根本治療。經驗上,勞心勞力者,可用天王補心湯。心脾氣不足者,用歸脾湯加浮小麥,牡蠣可得到很好的效果。陰虛者可用坎離丸加龍骨、牡蠣、百合、柏子仁等藥物來滋陰寧心安神。在臨床上,最常見心脾血虛佔大多數,平時可用麻黃根、黃耆各一兩 ,白朮,防風,浮小麥各三錢,當歸一錢,研粉常服,能袪風,除濕,健脾,強化毛細孔(腠理)做保養,確實可以減少發汗。
建議您,最好回診時.將吃藥後的反應.告訴中醫師.依體質再變化藥方。
陰虛就是身體的血液、津液等不足。陰虛,就要補陰,生津液,多喝水,喝青草茶、苦茶也可以剋火。盡量早睡,不能熬夜,以達陰陽平衡。熬夜會灼傷陰液、血液、導致陰虛,不能約制陽光,而出現陽亢、虛熱的現象。陰虛是本質,而陽亢則是一種現象,其治療也不能用單純的寒涼、清熱的藥物來解決,須以補陰之方法,用以滋陰潛陽,來約制陽光的亢盛。如天冬、麥冬、地黃、龜板、鱉甲、玄蔘、石斛、知母、百合、地骨皮、牡丹皮、括蔞根。
食物禁忌︰少吃餅乾、辛辣、油炸、煙酒、刺激性食品。甜分過高的水果也少吃些。如榴槤,荔枝,龍眼,釋迦。
藥物食品,屬滋陰者有地黃、百合、枸杞、胡麻、胡桃、白木耳、黑木耳、麥冬、玉竹、玄參、阿膠、天冬、黃精、山藥等。
心脾氣不足"和"心脾血虛"有什麼不同?
氣--是指功能的表現。血虛--指血液、潤滑液不足,產生陽亢、發火。中醫有很多名詞、概念,非專家很難理解,必需經過把脈(脈證.四診合參)才能正確用藥。而且每位中醫師的學識、素養、經驗、思考方向、用藥習慣.不會一樣。
下一篇:習慣性腎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