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0 04:00:00泊樓
【漫談】「予」豈為賦新詞強說「愁」?
【「予」豈為賦新詞強說「愁」?】
如果說,「風格」是詩人的靈魂,也是永遠無法真正被奪走的原創力;那鄭愁予最幸運也最大的成就,就是他實現了一種獨到且專屬於他自己的「古典美現代詩」。從這層意義上講,他是無數網路世代詩人重要的典範與前輩大師。
儘管許多詩人都能創作出帶有古典美感的現代詩,但鄭愁予的「味」就是那樣獨特,讓其他詩人難以完全模仿。
不知道是因為個性還是其他原因,鄭愁予名聲雖然很大,卻給人低調之感。某方面來說,他似乎並沒有想在文字中表現自我意志的強烈渴望。他的詩風隱隱然有一種「雖然孤獨卻知足」,不刻意的節制與自律。
如同那個年代許多知名文人、意見領袖,他們對心目中浪漫美好的「故土中國」有一種脫離現實的幻想;這種幻想成為他們文字美感的泉源。但看在另一群愛鄉如母,耕耘寫實,生根土地,迎向自由民主的詩人看來,沉湎於故國鄉愁的幻想,明顯悖逆了文明與歷史的潮流。
既然無資格以流亡者的身份唱流浪者的歌,那就只能流連於新大陸當個新住民了。
一個重視幻想更甚於現實的文人,以懷舊為美感的詩人,以錯誤為美麗的過客,能落蒂於那個永遠只懂樂觀前進的自由文明之土,流著奶與蜜之地,可說也是個有福的歸人!此生足矣!
2025-06-16
上一篇:【漫談】瘂弦、眷村、文學、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