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8 22:06:09蔡永源

屏東海生館獅子魚「貼壁睡覺」 竟是防衛機制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屏東報導】屏東海生館裡可以見到許多美麗繽紛的魚兒,珊瑚礁魚類中最令人印象深刻且耳熟能詳的非「獅子魚」莫屬,但在海生館內確有人發現牠出現頭上尾下的怪異行徑,原來這是其為了禦敵而出現的自我保護行為。

獅子魚學名為魔鬼簑鮋(Pterois volitans),為主要居住於1-30公尺深的珊瑚礁區、碎石或岩石底質的礁石平臺,或於岸邊到外礁區中有掩蔽的潟湖與洞穴區等。

獅子魚具有紅棕色條紋及華麗奔放的背、胸及腹鰭為牠的最大體表特徵,展鰭招搖的美麗姿態總能吸引大家的目光,令人讚嘆連連。但是,在那美麗鰭棘下卻具毒腺,是著名的有毒魚類之一,臺灣俚語中「一魟,二虎,三沙毛,四臭肚」指的就是魚類刺毒毒性強烈的順序,虎又名獅子魚,排名第二,若不幸被魚刺刺中,輕者腫痛,重則休克送命;然而,在牠這樣看似佈滿危險毒刺的體表上,其卻仍有脆弱之處。

大家可以發現在海生館的展缸中的獅子魚們,有時會呈現頭上尾下的姿勢,並以此豎立之姿群聚倚靠在缸壁或缸內牆角處,形成一幅特殊的畫面,讓民眾摸不著頭緒牠們究竟發生甚麼狀況,據飼育人員表示,原來獅子魚的腹部是全身上下較脆弱的地方,此部分無毒棘的保護,因此當牠休息、進入睡眠狀態時,會將腹部倚靠岩石或可遮蔽之處以自我保護並防禦敵人的攻擊。